首页 选必下册 精品解析: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精品解析: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

尊重人格。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涵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彬彬有礼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塑造人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已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天人合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林”“罔罟、毒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长”。这启示人们要将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与生态环保的可持续自然观统一起来,一方面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勇担千秋生态大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摘编自杨小明、任春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思想中“仁”的概念伦理涵义丰富,其外在表现是“礼”,精神内核是“敬”。

B. 在塑造人品方面,儒家思想要求人们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臻于至善之境。

C. 我们要转化和发展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用来提升人格境界与道德修养。

D. 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不存在本质区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立论基础,论证了我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的观点。

B. 文章援引《论语》所记载的孔子家马棚失火的故事,说明了中华文化很早就确立了人本理念。

C. 文章在关于自然观的论述中,将中西方观念进行对比,其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

D.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可以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

B. 儒家思想主张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使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相得益彰,这符合时代要求。

C. 正因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中华人文精神才是伟大的。

D. 天地人三才之道同时强调人和自然的重要性,其中,人道顺从天道的主张对当今社会发展特别有意义。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仁’……精神内核是敬”错误,原文中说“礼的精神内核是‘敬’”,未说“仁”的“精神内核是敬”。

C.“我们要转化和发展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错误,由第三段“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可知,我们要转化和发展的是“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

D.“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错误,曲解文意,孟子所说的亲人之爱、人类之爱、万物之爱并没有等级差别。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错误,由文章最后一段来看,目的应是论证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而非突出中西方哪个更优越。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

C.“正因为……中华人文精神才是……”以偏概全,“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只是“中华人文精神伟大”的原因之一,还有如前文的“尊重人格”和“塑造人品”等等。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

材料一:

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

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

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致的风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

(摘编自《霍金:人工智能100年内取代人类》)

材料二: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力劳动,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取代了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工具的出现,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的出现,人类将会彻底被取代,人类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再有,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转型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减轻或取代人类劳动,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材料三:

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可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即使真的超过了人类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支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能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的“体能”早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能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

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成透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人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

(摘编自《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B. 智能机器能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C. 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

D. 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日趋理性和冷静,不断经历认知提升。

5.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

B. 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有更多闲暇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

C. 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

D. 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

6.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应从哪些方面化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答案】4. D    5. C    

6. ①个人应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应对失业或转型问题:②人类未来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③(以人类对人工体能的态度类比)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会日趋理性和冷静;④人和智能机器应有新的分工,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避免失控。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第1段说的是“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

B.“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错。由材料二第三段“而智能机器的出现,人类将会彻底被取代,人类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第五段最后“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和材料三第二段“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可知,选项表述绝对。

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曲解文意,材料二与霍金的观点不一致,材料二重点在于通过分析使人们树立信心,不必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恐慌。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知,并不是让人类无须工作,且文中也未提到共享社会财富。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由材料二第4段中“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并非易事”可得出“个人应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应对失业或转型问题”。

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得出“人类未来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结合材料三第1段“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将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可得出“以人类对人工体能的态度类比,人类对人工智能会日趋理性和冷静”。

结合材料三最后一段“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可得出“人和智能机器新的分工,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避免失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故事发生在1938还是1939年,父亲记得并不很清楚。他说年份不重要,重要的是时令,寒冬腊月,祭灶的日子,西北风呜呜叫,他们抗联部队的一个支队,二十多号人,清晨从四道岭小黑山的密营出发,踏雪而行,晚饭时分,袭击了位于中苏边界的一个日军中备队。

父亲说头道岭有这样一条母狼,它双眼瞎了。自打发现支队的踪影后,就一直凭声音和嗅觉尾随他们,求得生存。父亲是火头军,他可怜瞎眼狼,做了几个鼠夹子,将拍死的老鼠扔给它。尤其到了漫漫长冬,白雪像巨大的裹尸布一样覆盖了山林,瞎眼狼几乎找不到吃的,就蔫巴巴地尾随着队伍,父亲总会想方设法给它口吃的。

这条狼有年正月,突然消失了!父亲说失踪三个月后,他和战友为前方的大部队运粮,在二道岭遇见它。它居然大了肚子,怀了崽了!

后来,又有两三年不见它,大家还念叨,它生了几仔?养活得了小狼吗?因为一直没见它来找他们。父亲还会在队伍偶尔开荤时,将吃剩的骨头,扔在附近的山洞旁。

腊月的太阳冻得够呛,午后四点不到,就缩着脖子退出天朝了,想必急着烤火去了。父亲说天黑透了,侦查员带来消息,三辆摩托车驶离守备队,带走了十一个日本兵,支队长没有犹豫,下达了进攻令。然而谁也没有料到,那三辆刚离开不久的摩托车又回来了!十一个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回来了!父亲说他们受到了前后夹击,大部分战友牺牲在那里,包括支队长,以及救护伤员的女战士。他们没有全军覆没,得益于一位战士。交战处于被动时,靠近粮库的副支队长下达了撤退令,这位战士咬着牙,趁乱爬向弹药库,在冻土上爬出一条墨似的血痕,用自制的手需引爆了弹药库。日本兵赶紧转向粮库防御。

父亲就从弹药库北侧逃了出来。父亲逃得并不顺利,一个日本兵不屈不挠地追捕着他。父亲停下的一刻头晕眼花,后背的锅猛地一震,父亲马上意识到这是子弹擦着锅的右角飞过,后有敌人追击!父亲本能地卧倒,拔出枪来,匍匐到一处雪坎,以此为掩体。为了让敌人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桃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人果然连者两发子弹打过来。父亲丢下树杈,使对方以为他中弹了。对峙了近半小时,父亲一直全神贯注盯着敌人,就在敌人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击中了他的左肩。

雪越下越大,敌人紧追父亲,可是当敌人踩着父亲淌出的脚印,趔趔趄趄靠近他时,既没做出战斗的姿态,也没举手投降,而是一头栽倒在雪地上。父亲先缴了他的枪。见他气息奄奄,挺不了多久了,再说狼嚎声越来越近,父亲听出有两条狼在叫,一种声音富有攻击性,凄厉而有穿透性;一种比较凄婉、犹豫,让他有似曾相识之感。父亲发现狼发声之处的灌木丛,只有两个黄绿色的光点在闪烁,那是狼眼发出的光。这说明另一条狼的眼睛是不发光的,它不是瞎眼狼又会是谁呢!

敌人怕自己最终成为狼的盘中餐吧,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拼尽全力,拍了一下他自己,然后指指篝火。父亲明白,他想让他火葬了他。

父亲说那夜的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蝴蝶!他看着飞旋在铁锅上空的雪花,心想它们要是化成小年的饺子,该有多好啊。父亲饿得慌,狼也饿得慌。

敌人挣扎了最后一程,凌晨两三点钟死了,父亲在敌人军服的口袋里搜出两样东西:一个是方蓝格子手帕,另一个是长方形金属外壳的镜盒。打开一看,里面竟夹着一张二寸的黑白相片。父亲凑近篝火一看,那是个穿着印花和服的姑娘,她额头很宽,鼻子小巧,微微垂头,浅浅笑着,满眼都是甜蜜。父亲将镜盒放回对手的口袋,而将蓝格子手帕揣进自己兜里。

父亲发现敌人穿着的马靴是上好的牛皮做的,就将这两只靴子从敌人脚上拔下来,靠近篝火,用钢刀切割着靴子。望了一眼敌人,他死时眼睛没闭上,父亲停下手,将敌人的那块蓝格子手帕掏出来,走过去蒙在他脸上。

父亲割掉靴底,划开靴帮,经他分解后,得了大大小小的牛皮,一共十块。他将它们放进雪堆,一遍遍揉搓,使它们更为清洁,然后把马靴皮投进锅里,开始炖马靴了。锅很快就烧开了,父亲不停地往锅里添雪。马靴的味道渐渐散发出来,初始是糊味,跟着是膻味,半小时后,牛皮仿佛被熬煮得苏醒了,淡淡的香气出来了,狼闻到肉皮的味道,嚎叫不休。

父亲捞出最大那块马靴皮,用刀切下一小块,填进嘴里,牛皮炖得时间不长,极其难嚼,父亲努力吃了半块,将余下的一分为二,搬给盘踞在灌木丛的狼,我问他食物如此短缺,为啥还要喂狼?他说可能是习惯吧,毕竟瞎眼狼在那里。

最后父亲划拉了一大抱柴,将篝火调得旺旺的,拔腿出发了。

我一再问过父亲,你都要开拔了,还点篝火做什么?父亲给出的答案总是模棱两可的。有时他说:“我缴了他的枪,还吃了他的马靴,不然就得饿死啊!”有时他说:“我战友的尸骨还不知埋在哪里呢!”有时他说:“那晚上没月亮,生火能照亮一段路啊。”最接近答案真相的一次,他说:“唉,让他和那个姑娘的相片一起化成灰,他做鬼也值了吧。”

父亲说他根据西北风来判断方向,结果走了一两里路后,风竟然没了,他等于丧失了唯一的路标,又不知所向了。就在他走投无路之际,他听见了背后有走兽的声音,回身一望,距他五米多远,有两条狼,有一条就是瞎眼狼!

后来的故事,我差不多都能背诵了,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母子狼最终带着他,靠近了一个村庄。

文本二

《炖马靴》是迟子建“灵性动物”小说系列中的作品,它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情的风格。这篇小说拥有传奇色彩,但在虚构中又通近真实。最独特动人之处在于:在极端艰难、生死一发之际,人没有迷乱,动物没有躁狂,世界依然保持着善意和良知,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展现着生命的关怀意识。

(第十届“茅台杯”《小说选刊》获奖评语)

7. 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几次出现“雪”,既展现了东北的典型环境,也将“父亲”、敌人和狼的活动置于严酷的境地,暗示了主旨。

B. 在残酷的战争而前,小说没有选择宏大场景来叙事,而是对一个小人物的经历进行挖掘,充满人道主义的温情。

C. 有关描写“瞎眼狼”的内容,既表现了父亲人性中的光辉,又增添了传奇色彩,虚构中又通近真实,颇具匠心。

D. 标题“炖马靴”简洁醒目,既吸引读者,又贯穿全文,是小说的线索,“炖马靴”体现了父亲的革命精神。

8. “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 从文本二“人没有迷乱”和“动物没有狂躁”两个角度,来谈一谈文本一所展现地“生命的关怀意识”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7. D    8. ①善良,有爱心、有同情心、同理心。同情一只瞎眼狼,经常给它食物吃,把炖好的马靴分给母子狼,将蓝格子手帕盖在在敌人的脸上,发现敌人随身携带恋人的照片,让他和心爱的姑娘的照片一起烧成灰等,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②英勇无畏、坚韧顽强。体现在东北环境的恶劣,以及投入战斗不怕牺牲,遇到敌人追击,勇敢无畏地反击等。
③机智聪明。脱下秋衣麻痹敌人,机智地消灭了敌人,还从敌人的靴子上割下牛皮,维持生命等。    

9. 父亲的角度:
①父亲在处理敌手后事时,将蓝格子手帕蒙在他的脸上,对死者尽以人道,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生命关怀意识。
②父亲发现敌人随身携带恋人的照片,让他和心爱的姑娘的照片一起烧成灰,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生命关怀意识。
③父亲同情瞎眼狼,以投食的方式表示仁慈和友善,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体现了生命关怀意识。

狼的角度:

④瞎眼狼因为父亲往常的关爱给予回报,救了陷于困境中的父亲,显现了狼的知恩图报,也体现了生命关怀意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是小说的线索”错误。不是小说的线索,前面写父亲与敌人的周旋与战斗,跟“炖马靴”并无直接关系。线索一般要贯穿全文,在开头、中间和结尾出现。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由“白雪像巨大的裹尸布一样覆盖了山林,瞎眼狼几乎找不到吃的,就蔫巴巴地尾随着队伍,父亲总会想方设法给它口吃的”“父亲努力吃了半块,将余下的一分为二,搬给盘踞在灌木丛的狼”“望了一眼敌人,他死时眼睛没闭上,父亲停下手,将敌人的那块蓝格子手帕掏出来,走过去蒙在他脸上”“唉,让他和那个姑娘的相片一起化成灰,他做鬼也值了吧”分析可知,父亲同情一只瞎眼狼,经常给它食物吃,把炖好的马靴分给母子狼,将蓝格子手帕盖在在敌人的脸上,发现敌人随身携带恋人的照片,让他和心爱的姑娘的照片一起烧成灰等,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由此可见父亲善良,有爱心、有同情心、同理心。

由“尤其到了漫漫长冬,白雪像巨大的裹尸布一样覆盖了山林”“对峙了近半小时,父亲一直全神贯注盯着敌人,就在敌人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击中了他的左肩”分析可知,东北环境的恶劣,父亲投入战斗不怕牺牲,遇到敌人追击,勇敢无畏地反击等。由此可见父亲英勇无畏、坚韧顽强。

由“为了让敌人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桃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人果然连者两发子弹打过来。对峙了近半小时,父亲一直全神贯注盯着敌人,就在敌人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击中了他的左肩”“父亲割掉靴底,划开靴帮,……然后把马靴皮投进锅里,开始炖马靴了”分析可知,脱下秋衣麻痹敌人,机智地消灭了敌人,还从敌人的靴子上割下牛皮,维持生命等。由此可见父亲机智聪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所谓生命关怀意识,就是珍爱生命,不残害生命,对生命体加以呵护,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爱护自己的生命,爱护他人生命。

父亲的角度:

如文中父亲“望了一眼敌手,他死时眼睛没闭上,父亲停下手,将敌手的那块蓝格子手帕掏出来,走过去蒙在他脸上”,父亲给敌手的脸上蒙上手帕是一种生命关怀意识的体现,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如文中父亲说“唉,让他和那个姑娘的相片一起化成灰,他做鬼也值了吧”,父亲发现敌人随身携带恋人的照片,让他和心爱的姑娘的照片一起烧成灰等,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生命关怀意识。

如“尤其到了漫漫长冬,白雪像巨大的裹尸布一样覆盖了山林,瞎眼狼几乎找不到吃的,就蔫巴巴地尾随着队伍,父亲总会想方设法给它口吃的”“父亲努力吃了半块,将余下的一分为二,搬给盘踞在灌木丛的狼,我问他食物如此短缺,为啥还要喂狼?他说可能是习惯吧,毕竟瞎眼狼在那里”,父亲对狼满怀关爱让人温暖。在残酷的战争中彰显了人性与尊严,体现了温馨。这也是生命关怀意识的体现。

狼的角度:

如在父亲“丧失了唯一的路标……走投无路之际”,“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母子狼最终带着他,靠近了一个村庄”,狼与战争一样,本来是残酷的,但小说中的瞎眼狼却因为父亲往常的关爱而给予回报,救了陷于困境中的父亲,并带父亲走出困境,呈现人与狼之间的和谐,体现了温馨。这也是生命关怀意识的体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温,选尚南康长公主,与庾翼友善,翼尝荐温于明帝曰:“桓温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婿畜之。”翼卒,以温为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时李势微弱,温志在立勋于蜀。永和二年,率众西伐。温将发,上疏而行。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及军次彭模,乃命参军周楚、孙盛守辎重,自将步卒直指成都。势使其叔父福及从兄权等攻彭模,楚等御之,福退走。温又击权等,三战三捷,贼众散,自间道归成都。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笮桥参军龚护战没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温乘胜直进,焚其小城,势遂夜遁,其将劝势降,乃面缚请命。温停蜀三旬,举贤旌善,百姓咸悦。振旅还江陵,进位征西大将军。

进温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委以专征之任。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于是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袁宏曰:“运有兴废,岂必诸人之过!”温作色谓四座曰:“颇闻刘景升有千斤大牛,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赢牸,魏武入荆州,以享军士。”意以况宏,坐中皆失色。师次伊水,姚襄屯水北,距水而战,温亲被甲督诸将奋击。襄大败,越北芒而西走,追之不及,襄遂奔平阳。温谒先帝诸陵,陵被侵毁者皆缮复之,兼置陵令。遂旋军,执降贼周成以归。

史臣曰:桓温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见赏通人,夙标令誉。时既豺狼孔炽,疆场多虞,乃逾越险阻,戡定岷峨,独克之功,有可称矣。及观兵洛汭,修复五陵,引旆秦郊,威怀三辅,虽未能枭除凶逆,亦足以宣畅王灵。

(选自《晋书·桓温传》,有删节)

[注]①李势:割据蜀地的成汉政权的末代皇帝。②北伐:指桓温北伐羌族首领姚襄,时姚襄围洛阳。

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笮桥参军/龚护战没/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

B. 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笮桥/参车龚护战没/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

C. 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笮桥参军/龚护战没/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

D. 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笮桥/参军龚护战没/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庾翼友善”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B. “勿以常婿畜之”与“鸡豚狗彘之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畜”字含义不同。

C. “振旅还江陵”与“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中“振”字含义相同。

D. “温作色谓四座曰”与“泠泠作响”(《与朱元思书》)中的“作”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桓温想灭掉国力较弱的李氏政权来建立功勋,呈上奏疏后就起兵西进,朝廷为此非常担忧,因为李氏盘踞西蜀,其地易守难攻。

B. 袁宏为王夷甫等人辩解,认为北方领土被敌侵占与国运有关,桓温听后就用“魏武杀牛”之事暗讽袁宏,在座之人都大惊失色。

C. 在伊水大败姚襄后,桓温继续追剿残敌未果,又去拜谒各先帝陵墓、修整被侵毁的陵墓,又设置陵令管理守护,然后班师南回。

D. 史臣认为,桓温平定西蜀建立功勋,确实值得称赞;后来进兵洛阳,威震三辅,即使未能彻底铲除贼寇,也足以宣扬王朝威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停蜀三旬,举贤旌善,百姓咸悦。

(2)师次伊水,姚襄屯水北,距水而战,温亲被甲督诸将奋击。

【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桓温在蜀地停留一月,推举贤才,表彰善行,百姓都心悦诚服。(2)桓温的军队驻扎在伊水,姚襄的军队屯驻在伊水北岸,(两方)凭借伊水作战,桓温亲自披上铠甲率领各位将领奋力出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李势于是全军出动同桓温在笮桥决战,参军龚护战死,军心恐惧,打算后退,可是鼓吏却误击进攻鼓,于是又进攻,李势全军大败。

“战于笮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笮桥战”,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众惧欲退”,句子成分完整。同时,“而”,表转折,句首连词,前边应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善”,友善、交好。句意:同庾翼交好/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B.正确。“畜”,喜欢、喜爱/饲养。句意:不要把他当作平常的女婿那样去喜爱/鸡、猪和狗一类家畜。

C.“含义相同”错,“振”,整顿/挥动。句意:桓温整顿军旅回到江陵/挥舞着长长的鞭子,让整个天下都听凭自己任驱使。

D.正确。“作”,开始/发出、产生。句意:桓温愤然变了脸色,(神情严肃地)对四周的人说/小河发出泠泠的声音。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因为李氏盘踞西蜀,其地易守难攻”错,由原文“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可见,朝廷因为蜀地险远,而桓温的兵马又少,加之深入敌境,很担忧(西征)。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三旬”,一个月;“旌”,表彰;“咸”,都

(2) “次”,驻扎;“距”,依据、凭借;“被”,披。

参考译文:

桓温被选中娶了南康长公主,同庾翼交好,庾翼曾经向晋明帝推荐说:“桓温从小就有雄才大略,希望陛下不要把他当作平常的女婿那样去喜爱。”庾翼死后,明帝便提拔桓温为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当时蜀主李势已经衰微,桓温立志灭蜀建立功勋。永和二年(346),率军西征。桓温准备完毕后,呈上奏疏就起兵西进了。朝廷因为蜀地险远,而桓温的兵马又少,加之深入敌境,很担忧(西征)。等到大军驻扎彭模后,便命参军周楚、孙盛守辎重,自己带领步兵直逼成都。李势派叔父李福和从兄李权等进攻彭模,周楚等人抵御他们,李福败退逃走。桓温再次进攻李权,三战三捷,贼众溃散,从小路逃回成都。李势于是全军出动同桓温在笮桥决战,参军龚护战死,军心恐惧,打算后退,可是鼓吏却把撤退鼓敲成了进攻鼓,于是再次发动进攻,李势全军大败。桓温乘胜追击,火烧了小城,李势于是连夜逃跑,部将劝他投降,于是李势投降请罪。桓温在蜀地停留一月,推举贤才,奖励善行,百姓都心悦诚服。桓温整顿军旅回到江陵,晋升为征西大将军。

朝廷晋升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察司、冀二州军务要事,把专征的重任托付给他。桓温从江陵开始北伐,路过金城,看到年轻时做琅琊刺史时栽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大了,感慨地说:“树木尚且长成了这么大,人又怎么能忍受(岁月的消磨)呢!”他折下树枝拿着柳条,泪流满面。于是跨过淮河和泗水,踏上了北方的土地,和各个僚属们登上平乘楼,远望中原,他愤慨地说:“竟然使神州陆沉,成为百年丘墟,王夷甫等人不能不担当罪责!”袁宏说:“运数有兴旺有衰败,怎么一定是那几个人的罪过呢!”桓温愤然变了脸色,(神情严肃地)对四周的人说:“我略微地听说刘景升有头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是普通牛的十倍,但是在负重走远路的时候,竟然不如一头病弱的母牛,魏武帝进入荆州后,就把它杀掉犒劳士兵了。”他话意中是用这牛来比拟袁宏,在座的人都大惊失色。桓温的军队驻扎在伊水,姚襄的军队屯驻在伊水北岸,(双方)凭借伊水来作战,桓温亲自披上铠甲率领各位将领奋力出击。姚襄大败,越过北芒往西逃跑,桓温追击没追上,姚襄终于逃到平阳。桓温拜谒先帝的各个陵墓,被侵毁的陵墓全都修整恢复,又设置陵令。接着收兵回师,抓获降贼周成南回。

史臣说:“桓温富有雄健豪迈的气度,包藏文韬武略的出众才智,受到学识渊博之人的赏识,年轻时就大有美誉。当时凶残的野心家嚣张猖獗,边境忧患重重,他竟越过艰难险阻,平定岷峨(西蜀)建立功勋,确实值得称赞。后来他进至洛阳,修缮皇陵,率军攻打到秦地近郊,威名震慑三辅,即使未能铲除贼寇,也足以宣扬(东晋)王朝的威德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膏锋锷:士兵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作上片由“想当年”“到而今”两句领起,今昔对比,往昔的升平繁华,与当前的战乱险恶形成强烈反差。

B.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对仗工整,“珠翠绕”“笙歌作”,描绘了一派珠宝堆积、笙歌四起的景象。

C. 词的下片以连用的两个设问句开头,让心中的愤懑与沉痛喷涌而出,表达了作者对士兵战死、民众流离的痛惜。

D.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用典故写作者心中夙愿——领军率队,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

15.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虚实常宜相济也”,请分别从这首词的上下两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14. B    15. ①上片实写:遥望中原大地、荒草寒烟、铁骑满畿、战乱频仍。虚写:回忆宫苑花团锦簇、柳树成荫、楼阁精美、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景象。上片虚实结合,巧妙地将过去与现实交织起来,今昔对比,突出了作者痛失大好河山,不忘中原故土的爱国之情。
②下片实写:登临胜地,悲叹士兵战死、民众流离、江山如故、田园荒芜、千村寥落。虚写:想象自己率兵北伐,收复失地,再归来重游故地。下片虚实结合,巧妙地将现实与未来设想交织起来,丰富了文章内涵与意蕴,表达了作者坚定乐观的信念和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珠翠绕’……描绘了一派珠宝堆积的景象”错误,“珠翠绕”,不是指珠宝堆积,而是代指宫女众多。这两句着力描绘了一幅歌舞升平的奢华景象。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上片:通过“遥望中原”“到而今”等语句写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是实写;通过“想当年”等句回忆过去,当年,城中花团锦簇、柳树成荫,楼阁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热闹非凡,是虚写。上片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今昔对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痛失大好河山,不忘中原故土的爱国之情。

下片:“兵安在?”“民安在?”“叹江山如故,于村寥落”等句承接上片写北方遍布铁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是实写;“何日请缨提锐旅”“却归来、再续汉阳游”等句想象自己有朝一日收复失地再归来重游故地,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是虚写。下片虚实结合,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的结局。

(3)《声声慢》中“______,______”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孤凄、无聊、复杂的心绪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答案】    ①. 羽扇纶巾    ②. 樯橹灰飞烟灭    ③. 封狼居胥    ④. 赢得仓皇北顾    ⑤. 守着窗儿    ⑥. 独自怎生得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纶、樯橹、胥、仓皇。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时至白露,由于温差较大,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水珠。为什么形容露水是“白”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代中国人按照五行思考世界,五行又和五色相对应,秋露按照秋天所属的白色,而被称为“白露”。

有俗语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白露之后,气温降低,不再适合蚊子繁殖,其数量骤减,蚊子几乎   ①   。蚊虫“嘤嘤嗡嗡”的叫声从人们耳边逐渐消失,   ②   的是蟋蟀“唧唧唧唧”的声音。夜幕的草叶下秋虫浅吟低唱,清风、朗月、虫鸣,别具风味。

人们认为白露时节的露水有特别的功效,可明目,降燥,美容。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民间在白露时节有“收清露”“喝白露茶”的习俗。白露茶,   ③   ,即为白露节气前后采摘制作的茶叶。在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剧烈变化,这成就了白露茶香、润、甘的特别口感,因而有“要喝茶,秋白露”之说。如果能用晨起收集的清露泡一杯白露茶,真是让人   ④   。

白露还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节气,有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缠绵;有杜甫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深思念;有白居易“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的萧瑟。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 文中多处使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B. 有俗语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C. 民间在白露节有“收清露”“喝白露茶”的习俗。

D. 有杜甫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深思念。

19.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红艳”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C.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答案】17. 第一空:销声匿迹(或:杳无踪迹、无影无踪、消声灭迹、悄无声息、偃旗息鼓、荡然无存、无迹可寻)

第二空:取而代之(接踵而至、纷至沓来)

第三空:顾名思义(换而言之,显而易见)

第四空:神清气爽(或: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喜不自胜、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心满意足、欲罢不能、飘飘欲仙)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上下文蚊子数量骤减和蚊虫的叫声逐渐消失可知,此处指蚊虫消失了,不再露面,可填“销声匿迹(或:杳无踪迹、无影无踪、消声灭迹、悄无声息、偃旗息鼓、荡然无存、无迹可寻)”。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杳无踪迹: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消声灭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止擂鼓,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荡然无存: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无迹可寻:是指没有踪迹可以寻求。

第②处,语境说蚊虫的声音消失了,又出现了蟋蟀的叫声,可填“取而代之”(接踵而至、纷至沓来)。取而代之: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第③处,后文“即为白露节气前后采摘制作的茶叶”是对“白露茶”的解释,可填“顾名思义(换而言之,显而易见)”。顾名思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换而言之:换一句话说。显而易见: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第④处,语境说用晨起收集的清露泡白露茶给人的感受,可填“神清气爽(或: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喜不自胜、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心满意足、欲罢不能、飘飘欲仙)”。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怡然自得:指非常高兴、满足。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喜不自胜:指高兴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喜悦到了极点。唇齿留香:吃完东西后,香味仍在口中保留。回味无穷: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心满意足:指心愿满足,多用来形容人的满足和如愿以偿的心情。欲罢不能:主观上想停止却又收不住。后泛指迫于形势,无法中止。飘飘欲仙: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形容人的精神轻松爽快。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引号表示引用;

B.引号表示引用;

C.引号表示强调;

D.引号表示引用。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红艳久已歇”中的“红艳”,用颜色代指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A.“樯橹”,代指战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B.“红巾翠袖”,用衣着服饰等代指歌女,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C.“丝竹”,用乐器代指音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D.把远山比喻为“玉簪螺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隐性饥饿”是指微量营养素的缺乏,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饥饿”,可能没有感觉,   ①   。比如,缺钙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缺铁易贫血,缺锌易反复口腔溃疡,缺维生素A眼睛易干涩……据研究表明发现,“隐性饥饿”与约70%的慢性疾病有关,如肥胖、心脑血管疾病、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早衰等。以下几类人尤其要当心:节食减肥者,控制能量的同时,各种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也会减少;素食人群,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利用率特别低,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②   ,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儿童挑食偏食、常吃快餐是导致儿童“隐性饥饿”的重要原因;常熬夜的人,熬夜会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的消耗;常出差者,在外就餐   ③   ,此类人群一旦饮食失衡,极易缺乏雏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某些人群,比如孕期、哺乳期、更年期,以及老人也容易出现“隐性饥饿”。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0. 研究发现,约70%的慢性疾病与“隐性饥饿”有关。    

21. ①但危害不小(但可能会引发疾病)
②很少晒太阳的人
③很难做到均衡饮食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一是句式杂糅,“据研究表明发现”,可改为为“研究发现”或“据研究”;

二是主客体颠倒,不合逻辑,此处是说疾病的发生,“约70%左右的慢性疾病”为陈述主体,应该表述为“约70%的慢性疾病与‘隐性饥饿’有关”。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比如”后面列举的是“隐性饥饿”的危害,与“可能没有感觉”形成转折,可见此处应填:但危害不小。

②处,注意分号,这里与前文是并列关系,前文有“以下几类人尤其要当心”,后面列举了“节食减肥者”“素食人群”“常熬夜的人”等人群,此处后文说“晒太阳”的重要性,可见应填:很少晒太阳的人。

③处,前句说“常出差者,在外就餐”,后句说“此类人群一旦饮食失衡”,可见应填:很难做到均衡饮食。

四、作文

22. 作文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尚书·旅獒》有言:“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材料二:现代画家兼作家木心则说:“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

对于“玩物”会“丧志”或者“养志”,你有什么体会与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借《尚书》中的言论,表明“玩物丧志”的观点。意在告诫、提醒那些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的人,不要沉迷于某些外物,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材料二引用木心“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的言论,说明“玩物”不只会丧志,也会“养志”“长志”,而其标准就在于志向的大小。如果只专注于眼前一时的快乐,那么则会“玩物丧志”;而如果有远大的理想志向,那么则会在志向的引领下,以“玩物”为手段媒介,使自己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材料围绕着“玩物丧志”与“玩物养志”展开,指出了有远大志向的“玩物”能催人长志,而沉迷于消极错误的事物会使人丧志。意在启示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具有辩证分析的能力,应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培养高雅的志趣爱好,锻炼自制力,在“玩物”的道路上保持清醒,不迷失自我,最终驾驭好外物,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玩物”的内涵,“玩物丧志”与“玩物养志”的原因,二者的内在联系,如何正确处理“玩物丧志”和“玩物养志”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玩物养志”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

行文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活着》一书中的主人公富贵流连于灯红酒绿与纸醉金迷之间,最终由风光无限的地主家少爷变成穷困潦倒之人,以此来论证“玩物丧志”的原因。也可以引用“先有兴趣,而后广博,广博而后深邃,深邃而后学有所用。”的名言,以此论证只有坚定远大志向,才能不被物欲所困,达成“玩物养志”之境。

在素材的选取上,应注意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可以列举宋徽宗耽于玩乐,沉迷书画与蹴鞠,最终导致国家覆灭的例子,以及“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一辈子在玩,有业无业、有名堂无名堂地玩,玩醉了,玩透了。他玩出了古鉴成就、收藏成就、学术成就、美食成就等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也可以立足于当下,着眼于社会热点话题,如“中学生沉迷游戏”“外卖小哥醉心诗词,终获诗词大会冠军”等,以此辩证分析“玩物”的利弊及正确的对待方式,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玩物未必丧志,兴趣导向成功。

2.“玩物”有度,方能致远。

3.取物之精魄,成瑰丽人生。

4.树立远大志向,方能“玩物长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78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