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老人与海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海明威独创的“冰山”文体,了解本文极简洁、客观的叙事风格。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小说通过内心独白以及动作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老人的“硬汉”形象,体会老人不屈服于命运,维护自尊的精神。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揭示的人类永恒命运的主题。
教学重点:研读内心独白,分析老人的硬汉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独白艺术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鉴赏法。
教学课时:2课时
一、 海明威介绍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记者,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2岁。
创作历程:1、20世纪20年代,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1924)、《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1926“迷惘的一代”)《永别了,武器》(1929)
2、20世纪30年代后期。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的》(1937)、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为“人的尊严”而战斗)。
3、二战后,长篇小说《过河入林》(1950)和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
创作特色:1、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 2、海明威的创作风格简洁、含蓄。“冰山原则”。
二、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后来动笔写作,完成了《老人与海》。
三、小说梗概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四、初读文本,梳理情节
搏斗次数 | 时间标志 | 攻击者 | 数量 | 作战工具 | 结局 |
第一次 | “一小时后”(1) | 灰鲭鲨 | 一条 | 渔叉、绳子 | 杀死灰鲭鲨,马林鱼被吃四十磅 |
第二次 | “他已经驾船航行了两个钟头(30) | 加拉诺鲨 | 两条 | 绑着刀子的桨 | 杀死加拉诺鲨,马林鱼被咬掉四分之一 |
第三次 | “接着”(48) | 铲鼻鲨 | 一条 | 绑着刀子的桨 | 杀死铲鼻鲨,刀子折断 |
第四次 | “直到太阳快落下之前”(54) | 加拉诺鲨 | 两条 | 短棍 | 鲨鱼重伤离开,马林鱼被吃掉一半 |
第五次 | 到了半夜(83) | 鲨鱼 | 成群结队 | 短棍、舵柄 | 马林鱼只剩下残骸 |
1、提问:从这张表格中可以发现什么?
明确:鲨鱼的攻击越来越凶猛,由一条两条到成群结队。老人的作战时间很长,武器越来越简陋,由渔叉、绳子,到最后只能用短棍、舵柄,结果也愈发地惨烈,马林鱼最后只剩下残骸。
2、研读老人与鲨鱼第一次正面交锋的文字,圈划关键词,说说分别表现出什么?
明确: 第2段 “从深处游上来”“冲过来”“一路追踪” 锁定目标,迅速行动
第3段 “游得飞快”“高耸的背脊”“锋利”“牙齿和手指一般长” 全副武装,所向无敌
第6段 老人“看”“听”“扎”“刺”“使出”“ 恶狠狠” 动作:稳、准、狠 信念:斗
五、研读内心独白,探究人物形象
1、找出文中老人的内心独白,分析这些独白体现了老人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老人的内心独白分两种,一种是有声的自言自语。一种是无声的各种想法。
(1)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P63
- 这是老人的战斗格言,这句话生动揭示了圣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凸显出了他的“硬汉”形象(绝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类似的还有 “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P68 “没有什么把我打垮,”他大声说。P70
(2)老人是否有过厌倦和气馁呢?再找找相关内心独白来佐证。
好景不长啊,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P63
“真希望这是一场梦,他想。”P66 “但愿不用再搏斗了,他想,真希望不用在搏斗了。” P69
小结:“无声的各种想法” 展现出老人在行动前的思考和判断以及行动后的总结。
“有声的自言自语”更多的是否定自己的犹豫,不断给予自己信心、希望和激情。
一想一说,交替进行。有问有答成为硬汉内心焦灼和自我尊严的体现。
2、关注重复手法的不同作用。
(1)文中四次出现关于“梦”的描写,有何用意?
第5段 “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 第10段 “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 第39段 “我真希望这是一场梦”
第47段 “真希望这是一场梦”
- 这些关于梦的独白都紧接着搏斗的逼近(5,47)或是搏斗暂告一段落时的感叹(10,39).老人对于梦的反复提及,说明这一搏斗过程非同寻常,险象环生,时时将他置身于绝境。希望是一场梦这是人在绝境之中自然而然的求生之念,以及眼睁睁看着战利品被掠夺和伤害而产生的的切肤之痛。
(2)文中同样4次出现“我不该出海这么远”,分别有什么含义?
“我本来就不该出海到这么远的地方”(40段)
“我出海太远了”(68段)
“你出海太远了”(74段)
他大声说:“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92段)
明确:40和68段:“对你对我都不好” “咱们” “咱们俩”“鱼老弟”“你和我”
老人已经把大马林鱼当成自己并肩战斗的兄弟和伙伴。鱼被袭击的时候,就好像是自己受到袭击一般。老人为自己没有把大马林鱼完整带回去而感到自责和抱歉。
74和92段:“出海太远了,把好运气都毁了。”
一方面,老人已经预料到这次出海又将是一无所获。打垮他没有别的,而是自己的主动选择。
另一方面,老人反思自己因为出海太远,违背自然规律。我们崇尚人和自然不屈不挠的斗争,也要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老人有哪些自由联想,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他想到了棒球员,想到了小男孩马诺林和镇子里的人。还想到了罪过以及大海等等(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每一次的联想,都是对自我的一次积极肯定。老人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唤起强烈的意志,激发继续战斗的勇气。
六、分析小说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老人:人类顽强意志的代表 大马林鱼:美好理想的象征
鲨鱼:前进路上的阻碍、磨难;邪恶力量的象征。 大海:变化无常的自然界、人类社会。
马林鱼的骨架:象征伟大意志的胜利。
七、“冰山原则”及其表现
“好作家的风格应该是简洁的、明晰的,他的想象力应该是丰富的、基于现实的,而他的词汇应该是简单的、充满活力的。伟大的作家具有简练的才能。”——海明威
阅读95、96、97段,圈画出动词等关键词。
(1)语言洗练,句子简短,叙述也很简练。
(2) 契合冰山理论。简单的语言下面隐藏着丰富的意蕴。
小说结尾:
在那路边的茅棚里,老头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坐在一旁守护他。老头儿正梦见狮子。
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生命中的鲨鱼,命运似海,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与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