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拟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绵阳中学高2023届高三第七次模拟检测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绵阳中学高2023届高三第七次模拟检测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冯友兰先生对哲学的理解一开始即有一种中国思想特色,他是中国思想应对西方思潮的一个代言者。他认为哲学的目的就是为人生提供行为标准,他把哲学分为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这种分类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而在对西方哲学的认识中,他也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代表了中国思想特质的哲学观。近代中国哲学一开始就肩负着双重任务,引入一个有普遍性的学科与平台,发掘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空间以与现代科学等西方现代文明形态对话。

在西方哲学范式占主流的思维方式中,哲学是追寻理性的理智活动,以理性与理性的言说思考、讨论世界的普遍性真理,而从持这一立场的许多西方哲学学者看来,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则是一个待讨论的问题。中国哲学给人留下不重视理性论证的印象,部分西方学者因此质疑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其实,中国哲学中也不乏理性讨论,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把这个理性讨论放在最核心的理论位置。

西方哲学的先驱一直在反思哲学上的西方中心论,学者们开始注意到哲学或许不止有一种形态。雅思贝尔斯认为,中国的先秦诸子、印度的苦行者、希腊的哲学家、以色列的先知,无论彼此的信仰,思想内容与内在禀性的差异有多大,都属于同一类的人。他所谓的哲学是指突破了依赖异己性力量,而从人自身发现了超越性,并让自我与宇宙的内在根源相契合的学问和实践。而一个文明是否能获得它的高度,就在于它是否能在混沌或混乱中取得这种突破。余敦康认为有必要从文明的角度思考人类哲学的多元与差异,他的基本想法是人类精神的觉醒是在希腊、印度和中国这三个地区同时发生的。余敦康先生以精神自由的原则取代了古代文明的实体性原则刻画哲学突破的特征,中国的先秦诸子哲学与希腊、印度哲学都发现了一种关于精神自由的意义,它们都脱胎于早期宗教,然而形态却因整体环境,面对问题、文化基因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希腊文明的求知,印度文明的追求解脱,中华文明的求道皆是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形态。如果这样理解哲学的话,那么并非理性形式而是人自觉地反思自身并将自身与宇宙整体关联起来的这一种精神自觉活动,或许这才是哲学更恰切的定义。冯友兰一开始即扭住了人生问题并把它作为哲学的核心问题,在之后的著作如《新原人》中进一步完善,以觉解说与境界说将人生哲学的意义充实,与雅思贝尔斯等人相互呼应。

冯友兰认为,中国所以没有近代自然科学是因为中国的哲学向来认为,人应该求幸福于内心,不应该向外界寻求幸福。然而进一步深入到对哲学的探索后,冯友兰却显露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倾向,即对普遍性的探寻。他把哲学看成一种具有超越文化意义的有普遍性的思想,这种对普遍性思考的追求一直贯穿在冯先生的哲学探索中,此后明确体现在贯穿他一生思考的共相问题中。在《天人损益论》中他已经明确了对哲学的自觉追求,把带有时代焦虑性与地区局限性的政治文化问题转化成一个超越具体时代和地域的哲学问题,这种意义上的哲学追求至今仍有生命力。哲学作为一个公共的理性平台,应该承担起协和各种思想立场、各个文明立场的责任,而不是片面强调某种文化的特殊性。正是这种哲学平台让冯友兰得以在同期的文化学者的摸索中脱颖而出,中国哲学终究成为取代传统经学、理学、玄学、义理学的思想与学科范式。在《新原人》中,冯友兰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四境界说,他给哲学下了一个最代表中国立场传统的定义:哲学的用处,本不在于求知识,而在于求智能。哲学可以使人达到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而不能使人常住于天地境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哲学给人留下不重视理性论证的印象,让一些西方学者质疑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B.雅思贝尔斯认为中国先秦、印度和希腊哲学都脱胎于早期宗教,是哲学的不同样态。

C.冯友兰认为中国人过度追求内心幸福和外界幸福的结合,导致缺失了近代自然科学。

D.冯友兰通过建立哲学平台,让中国的哲学取代了传统经学、理学、玄学、义理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总说冯友兰对哲学的分类和对西方哲学的认识,得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将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从理性思维上诠释说明,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文章以雅思贝尔斯和余敦康的观点为例,表明部分学者意识到了哲学的多元性。

D.文章列举冯友兰《新原人》中的四境界说,并认为哲学能让人达到最高的天地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友兰作为中国思想应对西方思潮的一个代言者,一开始即扭住了人生问题并把它作为哲学的核心问题,并在之后的论著中不断完善。

B.通过对中西方哲学家观点的分析,作者认为把哲学定义为人类反思自身,并将自身与宇宙整体关联起来的一种精神自觉活动或许更恰当。

C.冯友兰的人生问题的哲学观跟西方中心论中那些西方哲学家不一样,跟西方哲学家如雅思贝尔斯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D.冯友兰对普遍性的探寻结果,即用超越具体时代和地域的哲学问题去根治时代特殊性与地区局限性,由此开创了中国哲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人类学自从传到中国,并成为大学里的一门学科,就呈现某种程度的学科交又融合状态。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界常将“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视为内涵相同的概念。对此,凌纯声解释说:因民族学研究的对象为文化,故又称“文化人类学”。基于民族识别主要是依据“文化”而非“种族”的认知,学者们致力于不同族群文化异同的探讨。

不过,文化人类学并不能与民族学简单划等号。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才特指民族学。民族学偏重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文化人类学者最有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等方面的研究。

学科交叉能促进学科发展,但也存在异化的潜在危险。当一个学科涵盖了其他一切学科时,人们也可说它什么也不是。人类学家罗德尼·尼达姆(Rodney Needham)曾指出:人类学领域可能很快就会重新分配到多个邻近学科中去,当前形式的人类学将经历一种彩虹般的变形。这绝非危言耸听。要确定一个学科的性状,必须有一个“亲本”(parental stock)。以植物嫁接为例,无论你怎么嫁接,首先要找到一个用作嫁接的砧木。以梨嫁接苹果产生梨苹果,以苹果嫁接梨产生苹果梨。亲本决定植物的基本性状和品质。学科交叉融合也一样。一个冠以“人类学”的学科,你叫它文学人类学也好、历史人类学也好、医学人类学也好、生态人类学也好,不管如何吸纳别的学科质性,其亲本都应该是人类学,这一点不能忽略。

此外,人类学自上个世纪初传入中国,就面临如何适应本土文化与社会的问题。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人类学中国化”的主张,这无可非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文藻出任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志研究室主任,更是“极力主张‘民族学中国化’”,强调“把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民族学的研究,让民族学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吴文藻所说的民族学,就是人类学分支的文化人类学。中国人类学者对其学科“中国化”的强烈追求,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提出并实践中国化主张,要警惕淮南之桔变为枳,即失去人类学基本秉性的危险。本土化既可能为学者实现本国学术独立的学理追求提供动力,又可能给以“本土化”口号作为标榜、拒绝在国际学术规范下建构学术研究共同基础者提供借口。学科“世界性”和学科在不同地域体现的本土性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人类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中国学者应当具有学科世界性和学术本土性两方面的关怀。

(摘编自杨天宏《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

材料二:

一般地说,人类学是要查明一些民族的起源,以及这些民族的构成因素。长期以来,人们以为,所谓人类学只要研究人类的生理方面,而不必全面地研究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方面,以致把人简化成可以用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来理解的对象。

1933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人类学和人种学会议上一些专家们试图把人类学的定义限定于狭义的体质人类学,并把它列入自然科学。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是所谓的的原始民族。因此,在这样的概念中,古代文化占有有其一定的位置。人类学家希望通过对一定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对于它们多样性的分析,来发现语言和文化的本质以及它们的进化规律。

为了便于分析所研究的对象,人类学使用了文化这个术语,这一概念,意味着人类的重重生活方式以及表现形式的有机总和。

在各种各样的学科中,人这个概念有着许多不同的词义。动物学家们通常所说的“人”这个词,是指一种灵长类动物。古典哲学认为,人是一种物质、智慧和自由的实体。这同动物分类学上的特点并无直接的关系。而在人类学家看来,人的概念和其他任何特定学科的人的概念是不同的。人类学的概念比动物学的概念含义广得多,其范围又比哲学上的概念狭窄得多。

人类学并不局限于研究人类的进化,而且还要对现代的民族进行分类,并列举其种种表现形式,阐明其生理(体质人类进化)和文化(文化人类学)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构成民族历史的重要部分。

学科不同,其研究方法自然也不同。其实,古生物学(研究人类进化)体质人类学和生物学和遗传学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古生物学的发展已受到周围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反之,文化人类学、语言学以及在人类学范围内进行研究的经济学、社会学、神学、世界观、宗教和当代民族的艺术,则与生物科学及其方法的关系比较疏远。但是,长期以来,文化人类学由于只利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因此在发展上与外界隔绝。研究者根据直观得到的结果往往发生变化,缺乏充分的真凭实据。

(摘编自法国安托尼奥·阿里巴斯·帕洛《当代世界百科全书》)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界认为“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是相同的概念,凌纯生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对这一观点作出了解释。

B.人类学传入中国后,面临如何适应本土文化与社会的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人类学中国化”的主张是无可厚非的。

C.有学者认为人只是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的对象,为此,他们认为人类学研究不必全面研究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D.从材料二关于各种学科对“人”这个概念有不同解释的论述,可知不同学科即使研究对象相同,其研究的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族的文化差异比种族差异更明显,所以民族识别主要是依据“文化”而非“种族”。

B.中国人类学者对学科“中国化”的强烈追求,是有利于学科发展的,但如果一味追求“中国化”,又会影响学科的健康发展。

C.人类学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是正常现象,它应该与自然科学,比如生物学建立一定的关系。

D.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着的文化人类学,长期以来,它在方法利用上相对单一,研究者得到的结果往往缺乏充分的真凭实据。

6.高校招生季,某大学要为“文化人类学”这个专业作一简要介绍,请根据材料完成介绍语的撰写,字数不超过100字。(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文本二:

2020年12月,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温州举行。迟子建获“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评委会认为: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始终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与突出的个人风格。自然景观与社会景象的相勾连,生物灵性与各色人性的相贯通,使得她的小说,地气与元气相得益彰,灵气与生气融为一体,从而使小角度的故事总是蕴含着深邃与丰沛;小人物的悲欢总是携带着希冀与温暖。以地域文化为基点,以底层生存为焦点,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使迟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识度,更使她具有了卓尔不群的重要性。

(摘编自《澎湃新闻》)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这鼓角声令我心烦”“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描述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

B.小说中周瑜开始时身穿铠甲,后来穿白粗布长袍,人物前后穿着的对比暗示了他心理的变化。

C.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心理的转变,对“我”的言论由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内心产生了触动。

D.“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应不惧怕失败,哪怕在战场倒下去了,仍是响当当的英雄。

8.小说的艺术技巧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较为复杂、丰富的技巧系统,与散文鉴赏中的表达技巧系统是完全相通共用的,但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表达特色。请结合文本举例简要分析。(6分)

9.文本二中说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小角度的故事总是蕴含着深邃与丰沛,小人物的悲欢总是携带着希冀与温暖”,请简要分析文本一中是怎样体现这点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二月,戊寅,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以尚书右丞魏征守秘书监,参预朝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颖请罪,恐惧若无所容。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退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B.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C.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D.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二人深相得”的“得”与《游褒禅山记》中“此余之所得也”的“得”含义不同。

B.文中“上果幸其第”的“果”字与《逍遥游》中“腹犹果然”的“果”字含义相同。

C.文中“傥蒙录此哀鸣”的“蒙”字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的“蒙”含义不同。

D.癸卯,是传统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0年。它的前一位是壬寅,后一位是甲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与房玄龄谋事时常说只有杜如晦才能决断,杜如晦来之后,最终采用房玄龄的策略。房、杜二人同心同德,为国效力。

B.房玄龄为人恭谨,虽然深得圣心,有时因某事受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内,磕头请罪,恐惧得好像无地自容。

C.房玄龄因犯小过失回家闲居,同僚褚遂良为之进谏,称不可因小过错抛弃老功臣,太宗听后急忙召房玄龄回朝。

D.唐太宗出兵征讨高丽,房玄龄抱病上表劝皇上开拓疆土适可而止,但认为唯独让无辜百姓肝脑涂地的士卒不值得怜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

(2)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由尚书右丞相被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遂作此诗。②伊、语气助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橘颂》开篇描写橘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和本诗中的丹橘相似。

B.丹橘生于南方,眷恋故土,生命力旺盛,不畏严寒,首句“犹”字既强调,也表达了对丹橘的颂扬。

C.诗人认为南方天气暖和,所以丹橘虽然有“岁寒心”,但和生长在严寒地带的松柏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D.本诗抒怀感事,以含蓄冷峻、婉而多讽见称。开头以橘起,最后以橘结,前呼后应,且深化了主题。

15.刘禹锡说张九龄的《感遇诗》“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请联系这首诗,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英雄美人的佳偶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倘若如此,国家必会灭亡。这是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向我们发出的警示。

(3)古代诗文中常出现描述简陋物质条件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因为有了高远的精神追求,原本物质上的困难才容易被克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这种思维定式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且以春秋战国时代最重要的两位思想家孔子,庄子为例。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   ①   。在政治活动失败后,又以韦编三绝的精神从事学术与教育,真正做到了“发愤忘食,乐而忘忧”,正是积极有为的这种人生态度使他对生命感到充实、自信,从而对真与善的追求中实现了审美的愉悦感,并升华进入诗的境界,这就是被后儒所叹慕不已的“孔颜乐处”。孔子如此,庄子又何尝不然?庄子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他希冀着超越现实环境的绝对自由,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质享受这一点上则与儒家   ②   正是在这种潇洒、浪漫的人生态度的基础上,庄子才能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展翅翱翔。儒、道两家   ③   ,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我觉得不如称之为诗意的人生观更为确切。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学者把他们的人生态度,称之为审美的人生观

B.他们对人生的态度,被学者称之为审美的人生观

C.学者称他们的人生态度为审美的人生观

D.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学者称之为审美的人生观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

打开饭菜,挑选视频,开吃。有网友调侃,吃饭时没有刷到一部称心如意的剧,这顿饭等同白费。网友给这些“下饭”视频、音频和文字起了一个新名字——“电子榨菜”。视频无论长短,文章不限题材,   ①   ,就是好“榨菜”。

互联网上的“电子榨菜”品类丰富,任君挑选。个人口味不同,选择“电子榨菜”的品类也不同,就会带来   ②   。有人吃饭喜欢看男女主谈甜甜的恋爱,比自己约会吃饭更香;有人爱跟着美食博主一饱眼福,看看烧烤串串里的人间烟火气;有人喜欢带来“5分钟快乐”的脱口秀,跟着感慨当前的生活状态有“中悲、大悲、超大悲”。“电子榨菜”在三餐中让我们短暂逃离现实世界,以影像、文字、声音为陪伴,获取口腹与情感上的双重满足。

但是,“电子榨莱”终究只是“榨莱”。2012年开播的日剧《孤独的美食家》中,名叫“五郎”的大叔在屏幕里独自探访小店,专心而安静地吃饭。那种在喧嚣世界中安然享受美食的状态,仿佛在告诫年轻人:   ③   。当然,这需要强大而富足的内心力量。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根据文段内容,请你分析“电子榨菜”得名的合理性。(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登高望远,临风把酒。自然的造化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

请你以某种自然景物为对象,展开联想,写一篇散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主选材,注意情感体现;景物描写要生动,刻画细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绵阳中学高2023届高三第七次模拟检测试题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1.A【(1)B是余敦康的观点;C“过度”“追求内心幸福和外界幸福的结合”错;D“冯友兰通过建立哲学平台错”说法错误。】

2.B【B没有作诠释,对比论证也不鲜明】

3.D【D“由此开创了中国哲学”不存在因果关系,中国哲学不是他开创,原文只说这种追求“至今仍有生命力”;“特殊性”改为“焦虑性”;“根治”不准确】

4.D【A.“认为“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是相同的概念”错;B.“无可厚非”错;C.“有学者认为人只是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的对象,为此,他们认为人类学研究不必全面研究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错】

5.A【A.“所以……”强加因果。】

6.文化人类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以探索不同族群的文化异同、揭示语言和文化本质的一门学科。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特指民族学。

7.D

8.①小说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突出了梦境的素雅、安静、荒凉、开阔等特点,渲染了祥和宁静的氛围,为周瑜出场做了铺垫。②小说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生动,抒情味浓,善于运用特定意象表达感受,“艾草”和“鼓角声”两个意象具有独特的象征意味。③小说善于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周瑜英气的战将形象跃然纸上,还运用典型化的场景正面衬托人物状态。④小说通过“我”见到周瑜、与周瑜交谈、离开周瑜串联起小说的所有情节。以“我”对英雄和战争的理解,引领读者去思考探索。

9.①小说整个故事都发生在梦境之中,通过梦境这样一个小角度,现实人物和历史人物相遇,穿越时空进行交流;②从人物身份看,文中主要人物“我”是一个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村妇形象;③小说借助梦境展现“我”对战争和英雄的理解,表达对和平的期待,对平凡、朴素、美好的世俗生活的喜欢和向往,揭示了珍爱和平的主题。

10.C     11.B

12.D【D“认为唯独让无辜百姓肝脑涂地的士卒不值得怜悯”错。】

13.(1)如果不是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责,被其他官员共同指责,就不应将他远远抛弃。(2)太宗到芙蓉园,房玄龄令晚辈们立即洒扫门庭,说道:“皇上的车马(或者“皇上”)就要到了。”

14.C

15.①本诗以丹橘自喻,托物言志,表现伟岸坚定、坚贞高洁、胸襟宽广,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志士)形象。②以丹橘感叹“奈何阻重深”,因阻力大、路途远,自荐嘉客的愿望落空,来象征诗人自己无法得到当朝的赏识重用,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不平。③以桃李象征谄媚鄙俗之人。“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末尾反诘,直指世弊:桃李一类的鄙俗之人受到重用,丹橘这样的志士哪里能有用武之地呢?④这种手法和屈原作品中“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象征手法一脉相承。

16.(1)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一箪食  一瓢饮(或:饭疏食  饮水)

17.①殚精竭虑、席不喂暖、呕心沥血、费尽心思②殊途同归、不谋而合③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8.两处错误,表指代的定语“这种”应放在“积极有为”之前;在“真与善”前加介词“对”。正确表述:正是这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使他对生命感到充实、自信,从而在对真与善的追求中实现了审美的愉悦感。

19.D【前面“儒道两家”做主语,后面用“他们”来指称,由此排除A和C;文段末句是一个主动句,保持前后句式的一致性,排除B】

20.①只要是能“下饭”②不一样的就餐体验③我们需要用心(安静)享受美食。

21.①多是以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形式陪伴人进餐。②食物榨菜能使人吃更多的饭,而“电子榨菜”短暂逃离现实世界,获取口腹与情感上的双重满足。

22.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56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