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必修上册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雁塔二中 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唐诗、宋诗,亦…

雁塔二中 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由“诗分唐宋”引出一个问题:唐宋两朝的其他重要文体,比如词,是否也可以作唐宋之分呢?

文学审美形态的演变,与孕育它的文化土壤密切相关。在中国文化史上,唐宋两朝是一个转折期。以中唐为界,从魏晋到盛唐一直在政治体制中处于中心位置的门阀贵族日益衰落,而寒门庶族势力不断增强,至宋代完全取代了门阀贵族,形成了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官政治。经济上,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弱,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经济日趋繁荣。文化方面,思想领域由儒、释、道三教并行走向以儒为主兼融释、道的理学独盛。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则使知识迅速扩散,社会的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今人通常将中唐之前上承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称为“唐型文化”,中唐发端、成于宋代的文化称为“宋型文化”。“以丰神情韵擅长”的唐诗与“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宋诗,分别是这两种文化所开出的精神花朵。“词分唐宋”的现象也与唐宋文化转型有关,但与诗歌相比,又有其特殊性。文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中唐之后,“唐型文化”的某些因子依然长期存在。比如科举考试,终唐之世不仅取士数量不多,而且多出自世家大族。作为“宋型文化”思想内核的儒学,到仁宗朝庆历前后才真正实现,理学的生成更要到北宋后期。“宋型文化”诸要素在与“唐型文化”诸要素的相持中不断成长壮大,最终占据了主流。

从词的创作史来看,晚唐五代的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等人是“唐词范式”的奠基者。他们的基本创作方法是“以唐诗为词”,将唐诗的艺术手法、创作经验运用到词中,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含蓄委婉的韵味。北宋词坛在神宗朝以前,基本处于“唐词范式”的影响下。柳永以慢词创作打破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以赋为词”的手法也开启了宋词新风,但未获主流认同。北宋后期,“宋词范式”初步生成,其构建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是以苏轼为领袖的革新派,二是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改良派。

苏轼与周邦彦的词作为经典的审美范式被广泛接受,是从南宋开始的。南宋前期由于国势剧变,士人多怀抗金恢复之志,因此苏词言志述怀、不拘音律的作风受到重视。辛弃疾接过革新派的大旗,将“以宋诗为词”的作风发挥到极致,完成了“苏辛体”的建构。南宋中后期偏安之局已定,士大夫更加推崇文雅意趣,周邦彦注重技巧、音节和雅、用典丰富的词风由此大受尊奉。姜夔在周邦彦的基础上改良,以江西诗法入词,用健笔写柔情,矫秾丽为清空,开创了格高调雅的风雅词源,形成了“周姜体”。南宋词坛创作以“宋词范式”为主,理论上也与此相应,前期多崇苏,后期多尊周。而“唐词范式”中的“花间体”则处于褒贬并存的境地。人们一方面奉《花间集》为“倚声填词之祖”,另一方面又批评其靡丽的风格无补于世道人心。

(摘编自符继成《诗分唐宋  词亦分唐宋——文化转型与词体审美范式的演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分唐宋”是指产生于唐、宋的词作分别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审美范式迥异。

B.门阀制度衰落,商业经济繁荣,理学兴盛,这是文学审美形态得以演变的重要原因。

C.柳永对宋词发展有一定贡献但影响范围小,“宋词范式”直至北宋后期才真正形成。

D.苏轼词作在南宋前期被广泛接受,这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及士人抗金复国的心态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引用钱钟书先生关于唐诗、宋诗的观点,引出了词有无唐宋之分这一论题。

B.文章二至五段主要从唐宋词产生的文化土壤、唐宋词创作的演变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C.文章将“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的不同点进行比较,意在突出“宋型文化”的优势所在。

D.文章在阐述“宋词范式”时,列举了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词作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考察文学审美形态演变的文化土壤,可从政治经济特点、文化思想潮流、社会文化水平等方面着手。

B.从中唐到北宋的文化转型是渐进发展的,“宋型文化”产生并不意味着“唐型文化”被其全面取代。

C.从温庭筠、韦庄、李煜、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来看,唐宋词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唐宋诗的影响。

D.“花间体”和“周姜体”都追求艺术性,南宋文人对“花间体”的批评,也反映了对“周姜体”弊端的反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星星维修师

阿  英

快跑,你又要迟到了。

小禾把书塞给我,冲我使劲儿挥挥手。小禾瘦得像一把柴,头发又黄又稀。她的身后,是几只吃草的羊。

从家到学校,有好几里路。每天我都会起晚,胡乱啃几口饼,书包拍打着屁股,奔出院门。跑完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就到了一个长满草的小山坡。小禾每天等在那里,把我的课本还给我。我放学回来,再把书借给她。

我曾问小禾,你咋不上学?

小禾答,我爹说了,让我好好放羊,等羊长肥,卖了钱,就供我念书。

小禾的娘有些痴傻,整日瘫在炕上。小禾除了放羊,还要做饭、哄弟弟。弟弟不到一岁,一醒来就哭。小禾把一小碗粥热好,放勺白糖,搅匀,尝尝温度,喂弟弟吃。弟弟尿了拉了,给他换被子,哼儿歌哄他睡。弟弟睡着了,她又要忙着洗洗涮涮。

小禾上不了学,就借我的课本看。被我揉烂的书,她总能变得平平整整,还有一股香味。

小禾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

小禾抽噎起来。我安慰她说,要不是怕老师拿教鞭抽我,就送给你了。

小禾抹掉眼泪,翻开一页,说,这些星星画得不好看,我改了改。

我低头细看,也发觉,书里的星星确实呆气,蹲在纸上,像笨笨的甲虫。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

小禾的这根铅笔,是用蝉蜕换来的。放羊时,她爬上树,寻找一种金色的蝉蜕。村东有个老中医专收这个。

你们教室里,有星星吗?

我想起屋顶黑褐色的椽檩,夏天漏雨,冬天灌风,常有蜘蛛吊下来。

我梦见教室里长满了星星,小禾幽幽地说。

我望着小禾,星星好像在她眼底闪耀。我忍不住撒谎说,嗯,星星有时会飞进来。

升五年级后,学校担心我们考不上初中,就安排了晚自习。那时候没通电,大伙儿点蜡烛背书。我跟同桌说好,俩人合买一根蜡烛。天一黑,教室真有星星了。

每天下了晚自习,我才能把书给小禾。她只能夜里看书了。我想切下一截蜡烛送给小禾,同桌舍不得。

小禾求爹买蜡烛,她爹骂她,不务正业。

小禾哭了,说,村里的姐姐们都是小时候放羊,干杂活儿,哄弟弟;大点儿了就去外面打工,月月寄回钱;再过几年,回老家,嫁人,收笔彩礼,给弟弟盖房娶媳妇用 ……我不想这样。

哪家女娃不是这样?小禾爹踢翻一只凳子。

小禾的这些话,让我想起我姐。她只有过年时,才能回来几天。她在厂里,每天要踩十二小时缝纫机。我不由得难过起来,对小禾说,放心,我有办法。

我跑去教室。每张课桌上,都凝固着前一晚淌下的蜡油,扁扁的一小块。我拿铅笔刀小心刮下来,包在纸里,连米粒大的碎屑也没放过。有同学忽然说,你爷爷不是木匠吗?你会雕刻吗?给我的蜡烛刻条龙吧。他可能想起了评书里的盘龙柱。我心中一喜,这样的话,就又能刮一些蜡下来了。我用尽平素所学,刻了一条胖龙,又把残渣细细收集起来。

下了自习,我去找小禾,小禾爹呼噜打得山响。我小声说,快,把你爹的酒盅找出来。

我把蜡块压到酒盅里,埋进一根棉线,露个小头。火柴一擦,急吼吼地把一簇小火苗喷出来。那根棉线却懒懒的,不理它。火苗委屈了,缩成一粒小圆球。我向前捅捅火柴,火苗朝棉线拱过去。棉线先是害羞地瑟缩起身子,而后舒展开,尝了尝味道似的,舔了火苗一口。随即它有了精神头,把脑袋伸进火焰中心,几缕纤维变得透亮。火柴棍枯萎打卷了,棉线的脑袋上顶了一颗亮亮的豆子。随着我们的呼吸,那粒小火豆前滚一滚,后滚一滚,像小羊羔在玩耍。棉线身下的蜡块越来越软,彼此抱在一起。

小禾展开书,兴奋地看起来。

我用烫疼的手指,从她额头拽下几根燎焦的头发。

从此,班里的蜡烛被我雕成各种造型。但我并没有刮得太狠,我还给蜡烛们整容,将多出来的部分削下去补到凹陷处。同学给我取了个绰号:星星维修师。

不久后,父母带上我,去外地做生意,我再也没见过小禾。听说,她爹卖掉了羊却没真的供她念书,小禾哭得撕心裂肺,绝食好几天。

参加工作后,我又听说,小禾后来真的上了学,考到师范学院,毕业后回乡支教了。

我回去过一次。校园里的操场像开满了花朵,女孩男孩一样多。

推开教室的门,我不禁惊呆了——屋顶染成天空的样子,是梦幻般的宝石蓝,饱满的云朵像胖乎乎的绵羊。最引人注目的,是云朵间的星星,每一颗都不一样,但每一颗都那么亮。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禾告诉“我”她爹承诺卖了羊供她念书,后文小禾爹食言的情节与之相承,凸显小禾求学的艰难。

B.还“我”课本时,小禾总能把揉烂的书变得平整,书上还有一股“香味”,旨在刻画小禾爱干净的形象。

C.小禾每日面临着繁重的家务劳作,既要放羊,又要做饭、哄弟弟,还要洗洗涮涮,但她仍坚持借书学习。

D.棉线“舔了火苗一口”“有了精神头”“操场像开满了花朵”等语言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画面感。

5.本文塑造了小禾爹怎样的形象?有何作用?(6分)

6.“星星维修师”有哪几层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①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溪峒蛮:宋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泛称。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元、明、清,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

B.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会至郊外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D.除,指官职升迁。古文中还有许多表官职升迁的词语,比如:陟、出官、迁谪、转徙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认为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C.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D.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2)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

B.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

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

D.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12.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进行比较,从写景手法的相同和意境的不同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前后变化强调学习对人的重要塑造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所以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①        的结晶。有文艺魅力的作品无一是内在充实的,凡是传世之作,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泻心血的作品。福楼拜说,写《包法利夫人》“有一页就写了5天”,“客店这一节也许得写3个月”。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这种②        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就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③        ,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1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6分)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16.文中画横线的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3分)

四、写作(5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善良的举动。

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D    2.C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分别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错误,原文有“北宋词坛在神宗朝以前,基本处于‘唐词范式’的影响下”,可见北宋前期的词并没有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B.“这是文学审美形态得以演变的重要原因”,错误,原文还有“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则使知识迅速扩散,社会的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选项以偏概全。

C.“影响范围小”错误,原文为“未获主流认同”,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意在突出‘宋型文化’的优势所在”错误,意在表明文化转型与词体审美范式演变的关系。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反映了对‘周姜体’弊端的反思”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唐词范式’中的‘花间体’则处于褒贬并存的境地。人们一方面奉《花间集》为‘倚声填词之祖’,另一方面又批评其靡丽的风格无补于世道人心”,没有提及对对“周姜体”弊端的反思,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D。

  • B   

5.形象:小禾爹是个简单粗暴、重男轻女、思想落后的家长。

作用:①凸显主要人物小禾的形象。营造了小禾求学艰难的处境,烘托了小禾顽强求学的形象。②推动情节发展。小禾爹多次阻挠小禾求学,才有了小禾借书、“我”为小禾凑蜡烛的情节。③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反映了特定时代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突出了小说主题的现实针对性。   

 6.①“星星”指“我”课本里画的星星,小禾用铅笔修改后,“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象征着小禾用坚持、努力、刻苦追逐着改写命运的梦想,她是自己梦想的“维修师”。②“星星”是指点燃的烛光,“我”因为雕刻蜡烛,被同学们称为“星星维修师”。③“星星”象征了小禾的“梦想”,“我”通过借书给小禾、用蜡油和蜡屑为其做蜡烛等事,帮助小禾追逐求学之梦,“我”是小禾梦想的“维修师”。④“星星”也象征了众多乡村孩子的“梦想”,小禾选择当一名支教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实现读书的梦想,小禾也成为众多孩子梦想的“维修师”。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旨在刻画小禾爱干净的形象”说法错误。根据文意,应该是旨在刻画小禾珍视课本、尊重知识的形象。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及作用的能力。

人物形象:

从文本“小禾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小禾求爹买蜡烛,她爹骂她,不务正业”可以看出,小禾爹说话时经常是“吼”“骂”,是个简单粗暴的家长。

从文本“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哪家女娃不是这样?小禾爹踢翻一只凳子”“她爹卖掉了羊却没真的供她念书”可以看出,小禾爹认为女孩子上学没用,就应该小时候放羊,干杂活儿,哄弟弟;大点儿了就去外面打工,月月寄回钱;再过几年,回老家,嫁人,收笔彩礼,给弟弟盖房娶媳妇用,所以说他重男轻女、思想落后。

作用:

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小禾,小禾爹在文中是次要人物,其主要作用是塑造和衬托主人公的形象,通过文中“小禾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她爹卖掉了羊却没真的供她念书,小禾哭得撕心裂肺,绝食好几天”等情节可知,他不支持小禾读书,认为女孩子读书没用,营造了小禾求学艰难的处境;小禾在这种情形之下依然没有放弃读书,最后学业有成,烘托了小禾顽强求学的形象。

情节作用:根据文中“我爹说了,让我好好放羊,等羊长肥,卖了钱,就供我念书”“小禾求爹买蜡烛,她爹骂她,不务正业”等情节可知,小禾爹多次阻挠小禾求学,才有了后文中“小禾上不了学,就借我的课本看”和“我”为小禾凑蜡烛等情节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加合理,更有张力。

主题作用:小禾爹重男轻女,认为女孩子根本不需要读书,这种思想落后的家长在过去的时代、在一些贫困地区普遍存在,这就使小说的主题更具现实意义,突出了小说的现实针对性,深化了主旨。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表层含义:根据文中“小禾抹掉眼泪,翻开一页,说,这些星星画得不好看,我改了改。我低头细看,也发觉,书里的星星确实呆气,蹲在纸上,像笨笨的甲虫。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可知,“星星”指“我”课本里画的星星;“星星维修师”指的是小禾,因为小禾用铅笔修改后,“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

比喻含义:根据文中“那时候没通电,大伙儿点蜡烛背书。我跟同桌说好,俩人合买一根蜡烛。天一黑,教室真有星星了”可知,“星星”指点燃的烛光;“星星维修师”指“我”,因为“我”雕刻蜡烛,被同学们称为“星星维修师”。

象征义:文中“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拖曳着光芒飞行”的星星是经过小禾用铅笔修改过的,象征着小禾是自己梦想的“维修师”,她用坚持、努力、刻苦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改写着命运;由文中“我梦见教室里长满了星星,小禾幽幽地说”可知,“星星”也象征了小禾的“梦想”,而“我”是小禾梦想的“维修师”,通过借书给小禾、用蜡油和蜡屑为其做蜡烛等事,帮助小禾追逐求学之梦。

主题义:从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看,“星星”也象征了众多像小禾一样的乡村孩子的“梦想”,小禾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一名支教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实现读书的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小禾也成为众多孩子梦想的“维修师”。

  • A    8.D    9.C  

10.(1)我观察过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恐怕就在你吗?你可要努力。

(2)你率领一万多乌合之众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

“郡中”做“豪杰”的定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

“诸豪杰”作主语,“皆应”作谓语,结构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除,指官职升迁”错误。除,指授予官职;“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一般指被贬谪从京城调到地方。“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转徙”指辗转迁移,或变化。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C.“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错。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押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可知,是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而不是拒绝张世杰的劝降。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阅”,观察;“世道之责”,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第一个“其”,加强猜测语气,相当于“恐怕”;第二个“其”,表希望语气,相当于“还是、可要”。

(2)“以”,率领;“乌合万余”,定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万余乌合”,一万多乌合之众;“是”,这;“何异”,与……有什么不同。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文天祥以遵守天道,勤奋不息为题,回答皇帝的策问,他的对策文章写了一万多字,不打草稿,一气呵成,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份卷子中存在的古代典籍之义理犹如明镜,可以起借鉴作用,这个人忠肝义胆如同铁石,所以臣敢为陛下得到人才而庆贺。”不久父亲去世服丧而归。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佑初年,江上告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朝廷后,任命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京。他的好友劝阻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只是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以义而胜者谋立功,人数众多就能成功,这样国家还能保住。”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趁夜色逃到真州,渡海到了温州,于是到了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崖山被攻破,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到首都。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向南方叩拜而死,终年四十七岁。

  1. D    

12.①在写景手法上,二者相同,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也可)描写了景物。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描写“钟声”。陶诗从视觉角度描写村落、炊烟,从听觉角度描写“狗吠”“鸡鸣”。

②在意境上,二者不同。刘诗颈联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的幽暗空寂的意境。而陶诗描绘的是田园一种和平平静、恬静优美的意境。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D.“以空间为顺序”错。从日暮到天色越来越黯淡,雾霭茫茫,再写到月上西林,这是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形象及写作手法的能力。

两首诗都采用了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这是视觉所见;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这是听觉描写。而“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黯淡的山影随云、水而动,这是视觉描写;晚钟的声音悠远而渺茫,从茫茫雾霭中传来,这是听觉描写。

两诗在意境上有不同之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暧暧”,是模糊不清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将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整个画面是一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而“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描写暗淡的山影,悠长的钟声,以有声衬无声,描绘出傍晩时分山中的宁静寂廖,意境幽暗空寂。

13.(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4.①厚积薄发  ②精益求精  ③心甘情愿    

15.有文艺魅力的作品无一不是内在充实的,凡是传世之作,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

16.   不能调换。渐进、渐悟、渐成符合逐渐进步,再深入感悟,最后成功的发展规律。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此处是说文艺巨制都是慢慢积淀来的,可填“厚积薄发”。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②“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是一种追求好上加好的精神,可填“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形容追求好上加好,永无止境

③和前面“终不悔”呼应,可填“心甘情愿”。心甘情愿:心里完全愿意,没有勉强。

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无一是”不合逻辑,改为“无一不是”;

二是“倾泻心血”搭配不当,改为“倾注心血”。

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把握词语顺序的能力。

首先明确不能调换。

渐进:逐步前进、发展。

渐悟:渐次证悟真理。

渐成:逐渐成功。

渐进、渐悟、渐成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符合逐渐进步,再深入感悟,最后成功的发展规律。所以不能调换。

17.例文:

“共情”造就美好社会

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善良的举动。却让鱼儿枯竭至死。我们以为把我们的好意一味强加给别人,别人就应该感恩戴德,却从没问过对方需不需要。很多时候,我们只有自以为是的“同情”,却没有真正深入对方内心的“共情”。

自古以来,同情心便被视为人们所必需的美德,在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象征着同情的“恻隐之心”被视为四端之一,是人生来带有的品质。在外国的哲学中,同情出于利己的本能,即一个人爱自己的生命,那么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若是我在乎,珍惜他人的生命,便能够带来他人也在乎自己的生命的“利益”,因此产生了同情。而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信息的高度交互,我们会经常与他人的不幸相遇。但当我们看见山区的孩子悲伤哭泣,我们会同情他们生活贫困,但他们也许只是悲伤身边没有父母的陪伴;当我们看见病床上老人泪眼模糊,我们会同情他们饱受衰老病痛的折磨,但他们也许只是悲伤无法亲眼见证孙辈的成长。对他们的同情,有时并不基于我们对他们正确的理解。由此,我们给出的帮助和建议,其实并不切合对方所想、对方所需。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帮助,轻则无益,重则反而有害。

对于个体而言,正如莱布尼茨所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不存在观念、想法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会因为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年龄阅历的差异而形成对事物的不同理解,这种带有强烈主观性的“理解”好似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两者隔开,因而要真正做到“共情”,其实挺不容易。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与一个人相处一段时间,或注意沟通、了解对方想法,或时常注意换位思考,也许我们不一定能成为朋友,但至少会彼此了解、理解。因为人性本身是相似的,都向往真善美,也能明得失,只是个人取舍不同。知音虽难觅,仍有“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的一段佳话,可见人与人间可相通共情的能力是亘古长存的。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但当海水褪去,孤岛相连在同一块大陆上,任何一块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体的损失。”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那么正是共情在孤岛间筑起桥梁。孤岛即个体,个体间如同孤岛间毫无相连处,有其独特性,但整体而言,它们都是和谐于一整块大陆之上的。不止于情感上的理解与否,艺术家之间也许因派别、画风不同而自成一家,但真正的艺术是雅俗共赏的,不受限于语言、受教育程度、懂行与否,“穿上他人的鞋,陪他走上一段路”即意味着脱去傲慢,带着谦虚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学习并接纳他人的思想主张。

罗素说:“须知参差百态乃幸福本源。”诚然,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然而不同的个体却构成了一个和谐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只有做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人,也真正被他人理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这句话出自诗人泰戈尔的小诗。诗句的哲理是:凡事要站在别人的观点上想一想,不能只是自己凭空想象。就比如材料中,鸟儿飞在空中,它很快乐,它也想要鱼儿同样快乐,于是,它便把鱼儿举在空中。在它看来,这是对的,可它没站在鱼儿的观点上想想,鱼儿本就离不开水,它不愿意在空中。可就是因为鸟儿的凭空想象和一意孤行,反而害了鱼。所以,做什么事都要换位思考,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写作时,可以想想自己的成长经验中,是否有你自己认为对别人好,而别人却觉得他不需要或不接受的行为,最终,因为你的不理解和坚持,给双方都造成了不愉快的经历;或反向思考,是否有因为自己能“共情”,而产生积极效果的成功经验。由此,得出结论: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凭空想象而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而要从别人的处境中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做出真正有益于对方的建议或行为。对此论点,可更进一步引用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例,作为自己的论据。

立意:

1.多站到对方的角度考虑。

2.“共情”,是人最重要的社交能力。

3.勿只以我观物,只以己度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42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