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思人乃想人亦思己”——《涉江采芙蓉》中“对写”手法的运用
教学设计(逐字稿)
江西省大余中学 高二语文 蔡钰
- 情景引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涉江采芙蓉》。
我们看诗歌标题,采芙蓉,“芙蓉”,是什么花?
——荷花。他还有什么别称?
——莲花、芙蕖、菡萏(板书“芙蕖”“菡萏”,附李商隐《赠荷花》:“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提问:既然有这么多别称,那它为什么不叫“涉江采荷花”“涉江采菡萏”呢?(学生思考)
我们知道,芙蓉,荷花,有很多象征意义,喻君子、喻美人,同学们预习过课文就知道,这篇诗歌既不是写君子也不是写美人,而是写什么?——情人间的思念。
那么在这里,“芙蓉”,芙蓉芙蓉(反复读),读起来像哪两个字?夫容。这是谐音里隐含的一层象征意义。
这里也可以联系到宋代张先的一首词《系裙腰》里的一句:“东池始有新荷绿,尚小如钱。 问何日藕、几时莲?”——东池里的荷叶刚刚泛新绿,问问几时才能结藕,何时才能开出莲花?注意看“藕”(偶)——成双成对,“莲”(怜)——怜爱、怜惜。又是一年荷叶初开,什么时候能成双成对,什么时候能得君怜惜呢?
莲,也终于开了;人,又能得何日藕,几时怜呢?如今就有这么一位采莲人,正喃喃地诉说着她的心声,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十九首里的《涉江采芙蓉》,去倾听这位采莲人的绵绵情思。
- 朗读古诗
- 学生齐读:提醒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对字音、节奏、轻重、缓急的把握。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朗读指导:二三结构,适当延音——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除此之外,好像还少了一点——韵味。感情上面好像还不到位,应该带着什么感情去读这首诗?用原诗中字眼回答老师——忧伤。这是一种怎样的忧伤?因为什么而忧伤?——思念。很好,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读出这种“思念的忧伤”?
- 指明学生朗读
读完后,教师作出评价与指导。(读出了铿锵,就少了情致与韵味)
- 研读诗文
- 问题设计一:我们在刚刚的朗读中,已经能大体揣摩出诗里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思念的忧伤”。那么这种“思念”和“忧伤”在诗句中是通过什么事情表现出来的?用原文中的字眼回答。
板书:采芙蓉
望旧乡
(若学生提到“送芙蓉”,解释:采芙蓉是既定的行为,送芙蓉是心里想的愿望,除此还有收芙蓉一系列并列动词,如果要选,以哪件事为主要事件比较好?——采芙蓉)
- 问题设计二:“采芙蓉”的是谁,“望旧乡”的又是谁?
谁采芙蓉?→女(思妇)→设问:是女子,怎么又望旧乡呢?
谁望旧乡?→男(游子)→设问:是男子,怎么又采芙蓉呢?
所以诗歌里的抒情主人公到底是男是女?
在我们的认知印象里,这似乎是一位女性形象,便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典型的思妇闺怨之诗了。但按理说思妇不相思,应在深闺,不会离家远游,更谈不上“望旧乡”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教师停顿30s,学生各抒己见。点一两名学生发表看法,学生发表看法,不仅要有答案,还要有依据,挖掘理由。)
衔接:我们先保留这个问题,先不管他是男是女,首先我们要搞懂:他为什么要“采芙蓉”,或许能帮助我们解开疑惑。
- 问题设计三:主人公为什么偏偏要“采”芙蓉,一定要把它采下来,而且还是涉江(趟水过河)过去采,我们不是说“君子爱花不折花”吗?要表达相思,为什么不可以是“隔江望芙蓉”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请2-3个同学起身回答,作出评价与总结。)
衔接:我们知道,此时主人公对对方的思念,绝不是短期的,是长久的、经年人的、深刻的思念。季节未到,莲未开时,我已经在思念你了;莲开时,我对你更加思念;采莲之时,我的思念在加深;采莲却不能送莲,相思之情已到极致。我相思之深相思之苦,一定要不怕辛劳涉水过河去采下那一朵莲,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我们不妨来看看我们之前学过的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一段。
PPT展现文字,师生分段朗读:
生: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师: “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简单讲解《采莲赋》段意:值此时节中的俊男美女,摇起船儿心中荡漾柔情。鷁形画船迂回慢进,雀状酒杯传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夏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花。生怕沾湿衣裳而低声浅笑,担心船儿倾覆而紧紧抓住衣襟。
- 问题设计四:这描绘的是一副什么场景?
——少年少女采莲时的热闹之景。
也许,那年今日,我与你,便是在这热闹的采莲时节相遇的。妖童媛女,热闹追逐。便是那一抬手的采莲,莲丛中,我与姐妹采莲嬉闹,你见我娇俏明艳,一见倾心;河岸边,你目光投来,却风度翩翩,我芳心暗许。爱意顿生,定下终身;也许在那之后的每一年,采莲时的身边,都有你的陪伴。
可是,多久了,多久了,今夕何夕,又到了那采莲的时节,芙蓉依旧盛开,只是当年与我一起采莲的那个人,又再次缺席了。又是那个季节,这种“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物是人非之感,怎能不叫人苦苦相思!禁不住涉水走到河中间,采下一朵莲,去重温这往日的旧梦呢!
- 问题设计五:可惜,越重温,越怅惘,因采莲相识、相知、相爱,最后有没有相守?——没有。所以这种“忧伤”,是一个人的,还是两个人的?
两个人,男女都沉浸在思念当中。
衔接:那么我们似乎柳暗花明了一些,抒情主人公,有男也有女,是双方共同的。
那么我们可以给出第一个可能性,抒情主人公,有男也有女,不妨把它理解为——男女对唱。
PPT展示: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女: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按此形式,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呢?(否定抒情主人公为男性的说法。)
有,也可能是女子的独唱。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首流行歌的歌词:
PPT呈现《凉凉》选段:
女:入夜渐微凉,繁花落地成霜。
你在远方眺望,耗尽所有暮光。不思量,自难相忘。
男:浅浅岁月拂满爱人袖,片片芳菲入水流。
这是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了,是一首情歌,其实就与《涉江采芙蓉》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以男女对唱的形式,表达对对方的思念,最后合唱。那么我们来看这两句歌词:你在远方眺望,耗尽所有暮光/浅浅岁月拂满爱人袖,片片芳菲入水流。
女子在桃花树下思念男子,却不说我有多思念你,而说“你在远方眺望我的方向”,思念我,思念到了暮色深处。
男子在远方思念女子,也不言我有多思念你,而说我想着爱人正在桃花树下想我,“桃瓣如岁月般洒满她的衣袖”。
《涉江采芙蓉》里,如果说,整首诗是女子的独白,有没有类似的写法呢?——“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简单翻译:回头看故乡的方向,长路漫漫,无边无际,归期遥遥。
设问:刚刚说了,这是女子的独白,明明是我想你,怎么变成你想我了?
(点一两个同学回答)
这种对对方的描写,是现实的还是虚构的,是真正发生的还是想象中的?——想象中的。我们说这种手法是?——虚实结合。对于这种手法,这里有一个更加专业的名词——“对写法”。也就是“己思人时乃想人亦思己”,我想你,不停想你,频繁想你,想你想到了极致的时候,就会想“你有没有想我”,你一定想我,我想你时,你也在想我,这便是心有灵犀,否则,就是心无灵犀了。不说自己想别人,而说别人想自己,或者说自己想别人的时候正是别人想自己的时候,所表达的思念比说自己想对方更深一层。
PPT展现:“对写法”概念
“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由己及人,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我们熟知的王维的哪首诗运用了这种对写法?——《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引导背诵
PPT展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设问:哪几句是“己思人”?哪几句是“想人亦思己”?试着赏析一下。
(学生回答)
前两句,是我的思念——重阳佳节,倍加思念亲人。
后两句,是我想着佳人对我的思念——想到我的兄弟们登上高处插茱萸的时候,也会感慨此时少了一个我吧。
四、拓展延伸
这种表现手法,在古诗词中也经常运用。
徐干《室思》:“想君时见思”
——我想,你时常思念我。(见:代词“我”,同“见谅”,宾语前置)
(不是你想我,而是我想你)
王建《行见月》:“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
——见月圆,想团圆,不仅说自己想回家团圆,而且说家里的人见月,盼我回家团圆,游子归乡之思、家人盼归之念尽显。
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不说自己夜夜相思睡不着,不说自己面对圆月凭栏杆无睡意,不说自己天气冷了被子太薄难人睡,而说对方因思我念我想我怕我锦衾薄而无睡意。一笔写两处,一笔写两人。
PPT呈现: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怀念妻子。
上片写景:秋天、雨后的秋天(意象:暮雨、渐霜、凄风、残阳、长江水)——萧瑟、凄凉。(教师口述)
设问:下片如何抒情?
下片抒情:思乡怀人。在这么一种心境下,我不忍回望故乡,因怕“归思难收”。这种“思”是无法遏制的,我思念家人,思念到极致,想着家人也思念我,那一句运用了对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你一定每天都登上那江边画楼,眺望我的归舟,却一次次误认为是我归来你应该也知道我,此时正倚着栏杆,心中充满了思念你的忧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评曰:“结句言知君忆我,我亦忆君。”即“己思人乃想人亦思己。”
- 练习与运用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
- 请赏析这首诗的颈联。(6分)
引导:赏析赏析,有赏也有析,赏:好在哪里?析:为什么好?
赏析什么? 景、事、手法、情。
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对写)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
②“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写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回家的情景。
③一实一虚,正面落笔和对面落笔相结合,尽显思乡情之深,念之切。
- 再次朗读《涉江采芙蓉》全诗
-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查阅相关诗集或资料,找出几句你喜欢的运用了“对写”手法的诗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品读背诵。
2、读下面古诗,赏析其中“对写”手法的运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