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ERuoMlmHSL6RVsObwSeIw?pwd=lk55
提取码:lk55
2020级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朿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共同体就其文化本质而言,即是以“共同体”为依托对中华民族所进行的持续文化塑造,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共在生存智髮-的价值自觉,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总体性文化力的价值诉求。
“共同体”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在生存智慧,回应了人类对“我们如何能在一起”的终极追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类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共同体。从共同体的连接纽带来看,有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等;从共同体的聚合范围来看,则有家族共同体、民族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超越了民族地域界限,压缩了时间和空间,使得人才、技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然而,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信条催生了“私人化浪潮”,它带来了选择的自由、支配的乐趣、尝试各种生活方式的机会以及自我价值的认同,甚至在不同主体的矛盾冲突中导致既有共同体的破坏乃瓦解,“我们如何能在一起”成冷紧迻的时代课题。
人类社会始终致力于对共同体价值的理论吁求和实践探寻。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学就曾率先发出了对“共同体”的价值追问:我们需要何种城邦共同体以实现正义、民主和公共善?德国社会学家滕龙斯认为“共同体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社会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和表面的共同生活”。马克思哲学在反思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时,努力探寻个体与共同体之间应然的价值张力,旨在实现对人的社会性存在方式的积极确证,即“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基于马克思哲学的共同体精神和人类历史对共同体的价值求索,我们认为共同体是人克服个体局限,去追求共生、共在和共同创造的价值生存方式,是人的社会生存方式的本 质性确证和价值性升华。如果从共同体连接纽带的价值序列来审视,则呈现出了“血缘-地缘-文缘”依次递进的模式。血缘共同体诉诸人的物质性存在,依凭人的生理特质纽带,揭示出人因血缘关系而发生的生命联系;地缘共同体诉诸人的社会性存在,依凭人的生活地域纽带,揭示出人因共同生活场域而发生的社会联系;文化共同体诉诸人的文化存在,依凭人的共同精神纽带,揭示出人因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风俗传统、生活方式而发生的文化联系。只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共同的精祌文化依赖关系,共同体的聚合就意味着生活于其中的不同个体的精神丰盈、价值富足与文化认同,共同体的解休就意味着生活于其中的不同个体的价值失落、道德贫瘠与文化归属缺失,甚至会导致整个文明的解体。
民族共同体就是沿着“血缘一地缘一文缘”的递进模式而构建起来的。民族共同体发端于共同的血缘纽带,在共同生活的地缘联系中形成了彼此承认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与利益联系,进而在长期的历史枳淀中形成了共同的历史传统与文化记忆,塑造着全体成员的文化生命,成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双重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中国的民族国家依凭的不是国家的政治强力,而是中华民族各成员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文化认同始终是聚合中华民族的核心纽带。正如费孝通先生的经典论断:“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民族危亡关头最能催发深刻的民族自觉意识,近代以来刻骨铭心的民族记忆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塑造的历史依据。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共同体”名义对中华民族进行的文化塑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累的深入研判、对近代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深刻反思、对新时代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宏伟愿景的深邃洞察中所得出的重大民族构建方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义在于以共同的历史记忆唤醒各民族共同的文化生命,激发中华儿女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凝聚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合力。
(摘编自邹广文《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叙枣结构》)
材料二 :
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民族二者在内涵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重合性,有学者认为这两个概念没有本质的区别,可以互用,其实不然。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都其有国家意涵,是国家建设的主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这方面二者具有高度的重合性。事实上,中华民族是一个带有描述叙事色彩的概念,为表达丰富的意涵,常常在其后加上尾级。比如,“中华民族”后加上“精神”“文化”等词语,所形成的新概念就表达了与“中华民族”不同的意涵。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结构来说,“共同体”是中心概念,“中华民族”从范围、内容和属性方面限制中心概念“共同体”。从概念内涵角度讲,“中华民族”本身就是民族共同体,为什么后面还要加上“共同体”概念呢?事实上,这绝不是语意重复。“中华民族”后加“共同体”所构成的新概念,虽然与“中华民族”内涵近似,但更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同体含义。中华民族共同体“彰显了构成中华民族的中国各民族不是机械共同体,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从逻辑结构上讲,中华民族共同体是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深化,以更为宏观的共同体来理解中华民族,凸显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和亲缘体。从概念功能上讲,中华民族共同体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内容与实质,有助于消解有关于中华民族的诸种论争。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摘编自孔亭、毛大龙《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信条将会在不同主体的矛盾冲突中破坏乃至瓦解既有共同体。
B.滕尼斯认为“共同体”与“社会”截然相反,前者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而后者只是暂时的、表面的。
C.人类社会的共同体种类众多、形式各异,沿着从血缘共同体到地缘共同体再到文化共同体的递进模式发展。
D. “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两个概念之间有部分重叠,但是不完全重合,属于逻辑学上的交叉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本质,点明其构建意义,材料二则重在论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B.根据马克思哲学的共同体精神,个体如果离开共同体,将失去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失去了个人自由。
C.如果以共同的精神文化为纽带的共同体解体,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就会价值失落、道德贫瘠,缺乏文化归属感。
D.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是为了消解关于中华民族的种论争,提升民族凝聚力。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精神共同体在同从前的各种共同体的结合中,可以被理解为真正的人的和最高形式的共同体。”
B.“个人责任的行使必须纳入社会责任的框架,因为我们的行为只有在兼顾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时才可取得最显著的效果。”
C.“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D.“在中华民族的统一体中存在着多层次的多元格局。各个层次的多元关系又存在着分分合合的动态和分而未裂、融而未合的多种情状。”
4.材料一第四段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力量,请分析下列文字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於、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讲师之声 张放
分配来指导我进修的教师是个四十岁左右的讲师,姓周,据系主任介绍擅长鲁迅研究。
周讲师身材高痩硬朗但微显佝偻,从贴了块胶布的眼镜框里射出来的目光,温和而又迂执地盯着我,盯得我真有点尴尬。我向默视着我的讲师说“周老师,今后请您多指教, 我水平很差,人也还幼稚…… ”
说完话我精神上做好了接受周讲师温言细语的准备,不料他一开口,却几乎吓了我一跳,因为他用来和我作对面交谈的声音足足可以在几百人的集会上做讲演用:“哪里,哪里,互相学习!嘿嘿……水平差和幼稚都是不要紧的!鲁迅先生说过,只要成长起来就好!嘿嘿! ”
周讲师的异常宏亮的声音和爽朗的态度,给了我一个好印象,我不由得和他多谈了一会儿。分手后我刚走了一节路,又猛听到他宏亮的声音在背后响。我以为他在叫我,忙转身,却见他在和另一个人打招呼,.用的是同样大的音量:“你好!昨天下绵雨丨!我关节一直痛!……”他说话声音极大却很少用力比手势,相反,全身挺立,两手垂放腿边,活像一个仪仗队的军官在向外国元首报告。我心中不禁好笑,觉得摆闲话大可不必用那么大的音量,莫非他耳朵有点背?但这个想法立刻就被否定了,因为刚才我拘谨的小声说话, 他都能听见,分明是耳聪目慧的嘛。
这以后不久,一天,我打了两瓶开水正走在林荫道上,背后突然传来一声断喝:“xx! ”我猛吃一惊,差点将左右手中两只水瓶顷刻报销。我扭过头去,见是周讲师,贴胶布的眼镜闪着光,虽是仲秋,两个耳朵上都已各戴着一个防冻的黑色耳套。他走近来,十分高兴地说:“好!好!你的论文我看过了!进步很大!把鲁迅前期后期思想作对比!的确看得出是从进化论到唯物论的飞跃!你把《野草》看作徘徊期很合适!但对艺术特点的分析,还不够大胆!……”
他的教诲本是很真诚很中肯的,但由于他声音出奇地大,旁人都惊诧地望着我们。女学生们的眼光中还似乎带着怜悯的成分。这使我十分尴尬,好像我不是做了篇有关鲁迅的论文,而是偷了件鲁迅的什么东西似的。我慌忙仰起头对他说:“周老师,老师,您这会儿忙,我待会儿到教研室找您请教。”说罢便逃窜似地走开去。
以后再打开水,我总要尽量绕开这条和周讲师住宅靠近的林荫道,以免再给人留下他当众训斥我的错误印象。从那以后,我就只远远地听见他在宿舍门口喊他独生儿子,“周——航远——”,那声音刚健嘹远,分外响亮,我一听见就觉得好笑。
但我不久就终于明白周讲师哚门特大的缘由了。
一天晚饭后,我应约到他家去讨论论文。他的家安在一幢教堂式的老房子中,这幢楼,目前教职工、学生混合使用。周讲师家占着楼底潮湿的大约十四五平方。他用仪仗队的姿式和宏亮的声音热情迎我进屋,坐到一张堆满书本的木桌边,便开始讨论论文。我立即便感到此地说话、听话都很费劲,因为讲师家对门的邻居,正用四喇叭落地式收录机的最大音量播放电影,而楼上声音像是一群年轻人在比赛弹跳,使楼板随时都好像有塌下来的趋势。
周讲师见我环顾周围,便笑着努力用压倒所有杂音的高声解释说:“这儿闹是不是?嘿嘿!习惯了就无所谓了!”说到这儿,他用手摸模黑耳套,我方才明白他不到冬天就戴耳套的原委,顿时感到欲笑不能。他说:“对门住的电工一家,他业余承包修理收录机,随时都响。楼上是学生娱乐室,白天晚上都热闹得很!嘿嘿!”
话音刚落,突然一双利爪闪电一般从周讲师身后猛扑上来,吊住了他痩长的脖子。周一个趔趄,差点没连人带凳一同滚翻在地。我定睛看时,见是讲师那约六岁的宝贝儿子,抱着一只大猫,从远方一个虎跳而来。这儿子模样除了没有一副眼镜外,完完全全是周讲师的缩影,只是多一层淘气神情。据说周讲师致力学业,耽误了青春,七八年前才由 组织帮助解决了个人问题,膝下只有这一个宝贝。在周讲师并不真正动怒和他爱人真正动怒的联合喝斥下,宝贝儿子被母亲拖走了。但没一会儿就听见门外喧嚷之声大作,原来是讲师儿子出去后和对门电工儿子打醉拳打痛了,双方都用最大哭声表示委屈。于是在两家 大人的齐声劝慰中,好不容易才使冲突暂得解决。我们松口气,才又继续谈论文。
然而,突然之间,刚镇静下来集中注意力的我,又被窗外一阵如同迎面驰来的列车的汽笛声吓了一跳,禁不住一个虎跳站了起来。周讲师忙安慰我:“不怕得!不怕得!窗外是学校煤气锅炉房!白天晚上都要放气!”我松了口气,不禁开口询问周讲师咋不另搬个安静住处,便于工作。他叫我放大点声音重复了一遍问话,脸上竟带了点少女似的羞惭, 低眼说道:“没得眼子!没得眼子!嘿嘿,学校规定,娃儿得有十五岁才能分讲师级的正规住宅,我没资格,暂时就在这儿住着,等以后我航远满十五岁了,再搬也不迟!嘿嘿嘿!”
没等锅炉放第二道气和讲师儿子第二次袭击,我便告辞出来,手里捏着周讲师赠送的一本专著《鲁迅在围攻的喧嚣声中》,心中默想着这个写书教书的鲁迅的同姓家门在“围攻”的喧嚣声中的境遇,真是笑意和敬意同时升起。
不料回到学生新楼寝室里,我一开口说话,竟将同室的进修生小吴吓了一跳,站起来疑惧地望着我,说:“你……今晚喉咙安了扩音器怎么的?这么大声武气。”
我一愣,立刻就明白过来,拍着后脑笑道:“哎呀,简直不觉得,刚才在周讲师家就是这么大的声音说话!哦,怪不得讲师他 ……”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段对周讲师的外貌描写用笔简洁,形神兼备,“贴了胶布的眼镜框”这一细节体现出他朴素、节俭的品格。
B.“嘿嘿”的笑是周讲师说话时的突出特征,小说运用反复手法进行强调,充分表现了周讲师活泼爱笑的性格特点。
C.小说在写完“终于明白周讲师嗓门特大的缘由了”后,以邻居喧闹、孩子吵嚷、锅炉放气等情节,慢慢揭示缘由。
D.小说语言富有特色,既有融入方言和口语的活泼淳朴,又有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形象生动,饶有趣味。
7.关于文中“我”去周讲师家所见所闻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讲师对学生的热情迎接和满桌的书,与他居处狭窄潮湿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令人敬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B.摸摸黑耳套的动作让“我”恍然大悟,这个细节遥相呼应上文对他仲秋时节便戴黑耳套的描写,情节严谨。
C.对周请师的儿子种种淘气言行的细致描写,烘托出周讲师家庭环境的嘈杂,也从侧面体现出周讲师对儿子的宠爱。
D.面对“我”为什么不搬家的询问,周讲师“脸上竟带了点少女似的羞惭”,通过神态描写传达出微妙的心理变化。
8.小说安排周讲师赠送“我”专著《鲁迅在围攻的喧嚣声中》这个情节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9.小说在设置悬念方面别出心裁,进行了层层渲染,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春秋》记国家存亡,以察来世。虽有广土众民,坚甲利兵,威猛之将,士卒不亲附,不可以战胜取功。晋侯获于韩。楚子玉得臣败于城濮,蔡不待敌而众溃。故语曰:文王不能使不附之民,先轸不能战不教之卒,造父、王良不能以弊车不作之马趋疾而致远,羿、逢蒙不能以枉弓射远申微。故强弱成败之要,在平附士卒,教习之而已。 ”田单为齐上将军,兴师十万,将以攻翟,往见鲁仲连子。仲连子曰:“将军之攻翟,必不能下矣。”
田将军曰单以五里之城十里之郭复齐之国何为攻翟不能下去上车不与言决攻翟三月而不能下齐婴儿谣之曰:“大冠如箕,长剑柱颐;攻翟不下,垒于梧丘。”于是田将军恐骇, 往见连子曰:“先生何以知单之攻翟不能下也?”仲连子曰:“夫将军在即墨晏之时,坐则织篑,立则杖臿,为士卒倡,日‘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何党矣!’故将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今将军东有掖邑之封,西有潘淄上之宝,黄金横带,驰骋乎溜、渑之间,是以乐生而恶死也。”田将军明日径立矢石之所,引枹而鼓之,翟人下之。故将者,士之心也;士者,将之枝体也,田将军之谓乎!晋智伯伐郑,齐田恒救之。有登盖,必身立焉,车徒有不进者,必令助之。垒合而后敢处,井灶成而后敢食。智伯曰:“吾闻田恒新得国而爱其民,内同其财,外同其勤劳,治军若此,其得众也,不可待也。”乃去之耳。《太公兵法》曰:“致慈爱之心,立武威之战,以毕其众;练其精锐,砥砺其节,以高其气;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坚其行阵,连其什伍,以禁淫非。”垒陈之次,车骑之处,勒兵之势,军之法令,赏罚之数。使士赴火蹈刃,陷阵取将,死不旋踵者,多异于今 之将也。
(节选自《说苑•指武》)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将单以五里之城/十里之郭/复齐之/国何为攻翟不能下去/上车不与言/决攻翟/三月而不能下/
B.田将军曰/单以五里之城/十里之郭/复齐之国/何为攻翟不能下/去上车不与言/决攻翟/三月而不能下/
C.田将军日/单以五里之城/十里之郭/复齐之国/何为攻翟不能下去/上车不与言/决攻翟三月/而不能下/
D.田将军曰/单以五里之城/十里之郭/复齐之/国何为攻翟不能下/去上车不与言/决攻翟三月/而不能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将军,古代武官官名,也泛指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文中指全军最高统帅。
B.金,文中指筑营,与“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中的“垒”用法不同
C.什伍,古代户籍的基层编制,文中指军队基层编制单位,五人为伍,二伍为什。
D.旋踵,调转脚跟,指退缩,也比喻时间极短,“死不旋踵”是很快阵亡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侯在韩原之战中被俘获,楚国在城濮之战中失败,蔡国没等到敌军进攻就全军溃逃,即使他们土广民众,兵精将勇,也无法取得胜利。
B,由单在即墨城的时候,面临国家灭亡、无家可归的绝境,依然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无论将领还是士兵,都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
C.田单率领齐国军队攻打翟国,久攻不下。鲁仲连认为他因富贵权势而变得贪生怕死,听了鲁仲连的分析后,田单马上作出调整,最终获胜。
D.《太公兵法》.指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将领对待士卒要有慈爱之心,磨砺其节操,要让旗号鲜明、行阵牢固;而当今很多将领不这样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强弱成败之要,在乎附士卒,教习之而己。(4分).
(2)由将军明日径立矢石之所,引枹而鼓之,翟人下之。(4分).
14.请简要概括智伯放弃伐郑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
戴复古
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
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
叶落花开关气数,山长水远是功名。
摩挲老眼看新贵,九鼎鸿毛孰重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酬和赠答诗,诗人用友人张敏则赠诗之韵写成,然后回赠给他。
B.叶落花开自有其客观规律,人生的功名之路正如山水迢远,漫长而曲折。
C.“摩挲老眼”传祌地写出了诗人对新贵的不屑,以及对自身年老的感伤。
D.九鼎本为重,鸿毛本为轻,但诗人却对此发出了疑问,表达出批判之意。
16.诗歌前两联对我们读书做学问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 “ , ”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钉头之多突出阿房宫建造的奢华。
(2)诗歌中常通过脸色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如《蜀道难》中人们听闻蜀道之难的反应“ ”和《琵琶行》中琵琶女自叙身世时“ ”。
(3)蛟或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异动物,常被引入诗文中以表现特定情景或表达 特殊情感,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龙相英习俗”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围炉煮茶”的香气遍布大街小巷。围炉煮茶讲究氛围,从布景上看,有的庭院里摆上几组竹编桌椅,有的四周悬挂纸灯笼和书法字画,有的栽培几株绿竹,可谓 ,以求不同流俗的效果。桌子中间摆上炭炉和茶罐,煮上自己喜欢的茶,板栗、红薯、柿子、橘子等秋冬感十足的烤物 。良辰美景,与亲朋好友一边煮香茶美物,一边 。
围炉煮茶,煮的是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后疫情时代的年轻人,缺少与朋友亲人 ,交流的机会,情绪需求进一步加强。亲朋好友放下手机,聊天之余静候一杯热茶、享受冬日美食就是最好的慰藉。围炉煮茶是慢生活的文化符号,不装腔拿调,不张扬喧嚣,与飞盘、露营等其他户外活动不可 。
围炉煮茶,煮的是年轻人对新中式茶文化的兴趣。以炉煮茶自古有之,苏东坡笔下“红焙浅瓯新火活,尼团小碾斗晴窗”就是指雪天煮茶。其实,和古时相比.“围炉煮茶”的走红,不在茶叶,也不在器具,而在于场景、在于形式、在于时间。如今,文人士大夫的闲情雅致走入民间,反映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包含着从世俗生活中超拔出来的向上的渴望和对传统生活美学的追求。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煞费苦心 琳琅满目 谈笑风生 同日而语
B.苦心孤诣 林林总总 谈笑风生 混为一谈
C.煞费苦心 林林总总 谈笑自若 混为一谈
D.苦心孤诣 琳琅满目 谈笑自若 同日而语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谘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形式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人类很早就通过选种育种来提高水稻利用价值。
稻米如花,(甲)好的水稻选出来,也要人夸颜色好,也要清气满乾坤。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古代的穗选技术:“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
早熟者苗短而息, ① 。(乙)选种重点就是“好色”:一是要谷粒色泽金黄、青秆黄熟,二是要柱头外露、以诱惑别的花粉。现代的选种,(丙)初选时也要细长粒,要长穗子,要有色彩。(丁)经过一株一株的拨弄和掂量,才能获得好的产量与品质。
现代的水稻育种, ② ,比如杂交育种,诱变技术,基因育种等等。总的来说,育种的第一步是发生变化,第二步是选择希望。比如诱变技术,是以人为的措施诱导植物遗传基因产生变异,然后在产生变异的植株中按照需要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③ 。现在作物的种子也能去外太空走一圈,感受宇宙射线和微重力,也就会产生一些诱发变化。
21.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处化用诗句,融前人意境,又契合文意。
B.乙处“好色”一词,贬词褒用,妙趣横生。
C.丙处标点误用,应将两个逗号都改为顿号。
D.丁处“拨弄”和“掂量”的位置不能互换。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有人认为,和谁在一起无关紧要,关键在你自己。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级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3.01
1.D [解析]A项,偷换概念,破坏乃至瓦解既有共同体的是“私人化浪潮”。B项,“截然相反”不当;C项,忽略“从共同体连接纽带的价值序列来审视”的前提条件,且扩大范围。
2.D [解析]D项,强加目的。
3.A [解析]A项强调精神(文化)共同体的突出地位,符合材料一观点。B项强调行使个人责任。C项对地缘和血缘进行阐释,与材料一观点无关。D项阐述中华民族的统 一体中存在的多层次的多元格局。
4.①承接上文对马克思哲学的共同体精神和人类历史对共同体的价值求索的相关论述,阐释共同体的概念。②提出构建共同体“血缘一地缘一文缘”依次递进的模式,为下文论述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大同”的社会理想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共在生存智慧。②在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体现出个体的精神丰盈、价值富足。③通过树立天下大同的理想,塑造全体成员的文化生命,体现出文化认同是聚合中华民族的核心纽带。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6.B [解析]“嘿嘿”在文中反复出现主要是表现周讲师的乐观、憨厚、爽朗等性格特点。
7.A [解析]“形成鲜明对比”不当。
8.①通过书名巧妙关联,体现周讲师在喧嚣的环境中潜心治学的学者风范。②照应上文,周讲师擅长鲁迅研究,也肯定了“我”对鲁迅的研宄。③凸显主题,表达对周讲师如鲁迅一般乐观面对艰苦环境、专心学术研究的敬佩和赞扬。
【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运用反差(对比)设置悬念,“我”预想周讲师说话会温言细语,但他一开口却嗓门特大。②以“我”的心理活动、误会等层层渲染悬念,如“我”内心对周讲师是否耳背的疑问,周讲师的大嗓门让人误会他当众训斥“我”等。③层层渲染悬念,极大地引起读者的好奇和关注,持续激发阅读兴趣。
【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B [解析]原文标点:田将军曰:“单以五里之城,十里之郭,复齐之国,何为攻翟不能下?”去上车不与言,决攻翟。三月而不能下。
11.D [解析]“死不旋踵”是死不退缩的意思。
12.B [解析]“但无论将领还是士兵,都认为自己己没有生还的可能”错误,“故将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是说将士都有敢战之心。
13.(1)所以强弱成败的关键,在于使士卒亲附,教导训练好他们罢了。
【评分标准】4分。“要”,关键。“附”,使动用法,使……亲附(归附)。“教习”,教导训练。每点1分,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
(2)田将军第二天直接站在箭矢、飞石交集的阵地上,拿起鼓槌来击鼓,翟人被攻下。
【评分标准】4分。“明日”,第二天。“所”,地方,指阵地、战场。“引”,拿。“下”,被攻下。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①田恒救援郑国。②田恒爱民,得军心。③智伯研判形势,认为很难取胜。
【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春秋》记载了国家的生存和灭亡,可以用来考察后世(的事)。即使有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百姓,有坚硬锋利的盔甲和兵器,有威武勇猛的战将,但士兵不亲近归附,就不能够大胜仗取得成功。晋侯在韩原被俘获。楚国成得臣在城濮战败,蔡国不等敌军进攻就全军溃逃。所以说:“文王不能驱使不愿归附的百姓,先轸不能使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作战,造父、王良不能让破车劣马快跑并到达远方,弈、逄蒙不能用弯曲的箭和无力的弓射中远处微小的东西。”所以强弱成败的关键,在于使士卒亲附,教导训练好他们罢了。田单做了齐国上将军,带领十万军队,将要来攻打翟国,(他)前去会见鲁仲连。仲连子说:“将军攻打翟国,一定不能攻下。”田将军说:“我凭借五里的小城,十里的外城,恢复了齐国的都城,为什么不能攻下翟国?(说完)上车离开不再与鲁仲连说话,决意攻打翟国。三个月却不能攻下。齐国小儿的童谣唱到:“大官帽如簸箕,长剑撑着下巴;久攻翟国不下,在梧丘筑营盘。”在这时田将军感到惊恐害怕,去拜见鲁仲连说:“先生为什么知道我不能攻下翟国呢? ”鲁仲连说:“将军在即墨城的时候,坐下就编织土筐,站立时就拿着木锹,作为士兵的榜样,说‘国家亡了,魂魄丧失了,归向何处呢!’所以将领有必死的信念,士兵没有生还的念头。现在将军在东边有掖邑的封地,西边有淄水一带的财宝,束着黄金腰带,在淄、渑两河之间驰骋,因此贪恋生存并且厌恶死亡。”田将军第二天直接站在箭矢、飞石交集的阵地上,拿起鼓槌来击鼓,翟人被攻下。所以做主将的,是士兵的主心;做士兵的,是主将的肢体。心中犹豫不决 肢体就不能发挥作用,说的就是田将军吧!晋国的智伯攻打郑国,齐国的田恒去援救郑国。(兵车上)有高盖时,(田恒)一定亲自站在那里;兵车和步卒有不能前进的,一定下命令帮助他们。营垒修成后才敢休息,水井挖成、炊灶砌好后才敢去吃饭。智伯说:“我听说田恒新近能够主持国政就爱护他的百姓,在国内同百姓分享他的财物,对外作战与士兵一起勤劳,像这样治理军队,他会获得众人的心,不可以(同他)对抗。”就撤离了郑国。《太公兵法》上说:“(将领)要表现出慈爱的心肠,建立威武的战功,来使他的部众竭尽全力;要训练部队的精神和锐气,磨炼将士的节操,来提高全军的士气;(军队)分为五队,使旌旗番号互相不同,不要造成混乱;行军布阵要坚不可摧,什与伍要彼此连接呼应,来禁止为非作歹的事。”(书中的)筑垒布阵的序列,战车骑兵的处置,部署兵力的形势,军内的法令,奖惩的方略,使士兵上刀山下火海、冲锋陷阵檎获敌将,至死而不退缩的策略,多与现在的将领不同。
15. C [解析]“对自身年老的感伤”不当。
16.①“胸次诗书一派清”告诉我们胸有诗书,才会保持内心清明。②做学问犹如耕种,启示我们要勤奋、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③“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强调做学问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使人听此凋朱颜整顿衣裳起敛容
(3)示例:积水成渊,蚊龙生焉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舞幽壑之潜蚊,泣孤舟之嫠妇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评分标准】6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18.A [解析]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机。苦心孤诣:指刻苦用心地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指为了寻求解决某一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林林总总:形容人或事物众多。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谈笑自若: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混为一谈:把性质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来讨论;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
19.示例: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让“围炉煮茶”的香气遍布大街小巷。(或:“围炉煮茶”的香气遍布大街小巷。)
[解析]原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分残缺,“让‘围炉煮茶’的香气遍布大街小巷”一句主语与上句不一致。
【评分标准】4分。改对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
20.①运用对比,将“围炉煮茶”的走红与古时进行对比,突出古今变化。(1分) ②运用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不在……而在”,突出“围炉煮茶”在现代走红的原因。
(1分)③运用排比(整句),连用三个“在于”,强调现代人对场景、形式、时间的看重,有节奏感。(2分)
【评分标准】4分。意思对即可。
21.C [解析]丙句中的逗号不能改为顿号。
22.①晚熟者苗长而耗②技术方法众多③借助航天技术
【评分标准】6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3.评分规则
(1)审题提示
材料包含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另一种观点则与其相反,认为“和谁在一起无关紧要,关键在你自己”。
(2)写作提示
①观点明确。
②观点应有思辨性。不能简单否定某种观点,也不能同时赞同两种观点,可以在两种观点的合理部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
(3)高分作文的必备条件
①观点有思辨性。
②内容较丰富,材料较新鲜;
③分析较深刻,能联系现实进行分析;
④表达有文采。
(4)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 二等(15〜11分) | 三等(10〜6分) | 四等(5〜0分) | ||
内容20分 | 符合题意 | 符合题意 | 基本符合题意 | 偏离题意 | |
中心突出 | 主题明确 | 中心基本明确 | 中心不明确 | ||
基础等级 | 内容充实 | 内容较充实 | 内容单薄 | 内容不当 | |
思想健康 | 思想健康 | 思想基本健康 | 思想不健康 | ||
感情真挚 | 感情真实 | 感情基本真实 | 感情虚假 | ||
表 | 符合文体要求 | 符合文体要求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 不符合文体要求 | |
达 | 结构严谨 | 结构完整 | 结构基本完整 | 结构混乱 | |
20 | 语言流畅 | 语言通顺 | 语言基本通顺 |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 |
分 | 字迹工整 | 字迹清楚 | 字迹基本清楚 | 字迹潦草难辨 | |
发 | 特 | 深刻 | 较深刻 | 略显深刻 | 个别语句有深意 |
展 | 征 | 丰富 | 较丰富 | 略显丰富 | 个别例子较好 |
等 | 20 | 有文采 | 较有文采 | 略显文采 | 个别语句较精彩 |
级 | 分 | 有创意 | 较有创意 | 略显创意 | 个别地方有深意 |
(5)其他
①采取综合分等打分法打分。以44分为评卷切入分。
一等54〜60分(约10%),二等48〜53分(约30%),三等41〜47分(约30%),等36〜40分(约20%),五等35分以下(约10%)。
②凡内容有政治错误、思想不健康等内容观点一律判为零分。抄袭内容超过一半,不得超过10分。
③不足800字的,每缺少50字扣1分。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重复出现不计,最多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