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案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导学案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导学案

课时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导学案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初步建设取得的成就,坚定党的领导,认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课时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导学案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初步建设取得的成就,坚定党的领导,认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理解过渡时期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八大的理论成果。明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的成就和曲折,明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

【新知导学】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1)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____________基本完成。

(2)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___、对手工业和对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________________因素。

(2)国家积累了____________________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__________________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________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__________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____________的社会变革。

②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群众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经济方面____________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政治方面社会秩序更加稳定,____________更加巩固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________社会主义、如何____________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2)道路探索: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党的八大——指明方向

最重要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__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______________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____________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1)成就

工业建设我国建立起独立的__________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建设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医疗、科技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______________得到了极大改变,________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2)结论:只有____________才能救中国。

4.艰辛探索的重大意义

(1)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________的伟大飞跃。

(2)第二次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________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__________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____________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3)一个肯定: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____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__________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______基础。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____________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____________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__________历史性飞跃。

【易错提醒】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个体农业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且相当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先后撰写《论十大关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调整私营工商业采取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措施,起到了利用和限制的作用;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一家一户的分散劳动,生产力水平较低,容易出现贫富不均的情况;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快速发展。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开始密切地合作。

过渡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党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个体农业,创造了多种互助合作形式,使农民的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对个体手工业,采用最终过渡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了多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使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底,96.3%的农户加入合作社;91.7%的手工业人员参加合作社;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至此,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我国1957年比1952年钢增长296%,发电量增长166%,煤炭增长96%,原油增长235%,棉布增长32%。

1.有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请结合情境驳斥该观点。

2.结合材料,简述过渡时期的时间、总路线和总任务,并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重大意义。

[合作探究二]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我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期间虽然经历曲折,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谈谈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艰辛探索的认识,并简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艰辛探索的历史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巩固提升】

1.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②民族资本主义要求社会主义改造

③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伟大胜利的意义是(  )

①国家已经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③在农业上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胜利召开。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这次会议最重要的贡献是(  )

①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明确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提出了“一化三改”这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④明确要尽快推动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难曲折的初步探索。这一初步探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C.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D.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成果。这些思想理论成果(  )

①指导制定并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②找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主心骨的地位

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课时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答案

【新知导学】

一、1.(1)社会主义改造

(2)工业化 农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2.(1)主导性 (2)利用、限制和管理 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 (4)社会主义阵营

3.(1)社会主义改造 (2)①中国 社会主义

广泛而深刻 ②社会生产力 人民民主专政

二、1.(1)建设 巩固和发展

(2)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国情

2.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工业国 农业国

经济文化 社会生产力

3.(1)比较完整 精神面貌 科技 (2)社会主义

4.(1)站起来 (2)第二次 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 (3)理论 中国特色 物质

5.毛泽东思想 革命和建设 第一次

【易错提醒】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5.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著作。

【合作探究一】

1.(1)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崇高的威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占据指导地位,为转变创造了有利的思想文化条件。

2.(1)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2)意义: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③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④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合作探究二】

(1)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前提。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确地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通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4)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5)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1)认识: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能够正视困难,纠正错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取得的成就是主要方面。②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③这些成就充分说明了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启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变更和完善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巩固提升】

1.A [“民族资本主义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的说法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②不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结论,不是表现,④不选。]

2.D [①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探索时期取得的成就,不是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意义,不符合题意。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④符合题意。]

3.A [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化三改”,排除③。党的八大明确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错误。]

4.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排除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排除B。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排除C。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D符合题意。]

5.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了艰辛探索,找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②④应选。确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主心骨的地位,指导制定并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前,①③不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128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