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不断尝试救国救民之道,而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 )
①提出主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合乎人民意愿
②执政地位的确立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宪法赋予的
③是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应运而生的
④以科学理论为行动指南,能够凝聚革命的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合乎人民意愿,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能够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①④正确。
②: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宪法赋予的,该说法属于重复题干,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②与题意不符。
③: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主要原因在于党的先进性,该选项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③排除。
故本题选B。
2. “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驶下装配线;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上海大祥绸布商店挂上了公司合营的招牌。”这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在( )
①剥削阶级被消灭,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标志着中华民族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这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其伟大意义在于剥削阶级被消灭,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①正确。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不符合题意。
③: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正确。
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④错误。
故本题选B。
3.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这表明( )
①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
③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④党有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要服务于人民群众,这表明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①③入选。
②: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②不选。
④:党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体现的是党坚持科学执政,而材料强调的是党坚持民主执政,④不选。
故本题选B。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新时代坚持“三个务必”有利于( )
①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确立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②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时代先锋
③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④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党的使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新时代坚持“三个务必”有利于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时代先锋;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党的使命;②④符合题意。
①:新中国成立党的执政地位就已确立,①说法错误。
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 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下列对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面貌
③人民群众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实现的根本力量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②说法错误。
③:该选项不是对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的认识,③不符合题意。
①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①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 “自我革命”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共出现了5次。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个珍贵的“第二个答案”无疑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是因为( )
①只有坚持自我革命,才能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③党要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④党把握了自身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全面从严治党是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必由之路只有坚持自我革命,才能成功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①③符合题意。
②: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合,②排除。
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有了深刻认识,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7. 民主是内生的,不是外来力量强加的。中国式民主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反映出中国政治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规律,是最真实的民主,之所以说中国式民主最真实,在于( )
①它有政治保证: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坚强领导核心
②它有制度保障: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
③它有实现途径: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相互制约
④它有实践结果: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能得到有效维护和满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国式民主最真实,在于它有政治保证即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坚强领导核心,它有制度保障即我国建立了一系列切实体现和有效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①②符合题意。
③:从实现方式上:我国不仅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的组织等方面实行民主选举,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相互制约说法错误,排除③。
④:它的实践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合法合理需求能得到有效维护,而不是各种需求,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8.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以来,某市网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门主动出击,依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钱袋子”。由此可见( )
①只有坚持专政职能,才能保证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维护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③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是我国目前的中心工作
④在我国,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专政是民主的有力保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某市网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公安部门主动出击,依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钱袋子”。这表明在我国,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专政是民主的有力保障,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坚持专政职能,才能保证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①④正确。
②: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没有涉及,排除②。
③:经济建设是我国目前的中心工作,③错误。
故本题选B。
9. 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就守护食品安全提出议案,社会各界也积极建言,呼吁通过修法,压实食品安全责任,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该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①坚持与时俱进,立良法、保善治、促发展
②坚持对人大代表负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努力夯实安全法治基石
④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的法律体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针对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就守护食品安全提出议案和社会各界的建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与时俱进,立良法、保善治、促发展,①正确。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人民负责,②错误。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积极回应全国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关切,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人民负责,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努力夯实安全法治基石,③正确。
④:司法体制是指以司法为职能目的而形成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而我国的司法机关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因此,材料不涉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0. 在历城,“五级代表听民声”如火如荼;在平阴,“代表在倾听”广泛利用“数字赋能”;在历下,代表“网”上报到,“格”中履职……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创新代表联系群众机制,让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职业优势,让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实”起来,着力解决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大事小情,赢得群众称赞。济南市的做法( )
①发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②提升了人大代表履职效能,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③扩大了人大代表的履职范围,可以更好地体现选民意志
④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能调动人民积极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济南市的做法发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了人大代表履职效能,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的做法并没有扩大人大代表的履职范围,③排除。
④: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1. 某省政协突出界别优势,制定依靠政协专门委员会平台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协商议政作用的若干措施,定期组织召开政情通报会、政协讲坛、常委会专题讲座,在人民政协平台上各党派及各族各界人士合作共事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该举措( )
①坚持民主决策,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②推动协商议政制度化规范化,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③扩大政协专门委员会职能,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④体现政协民主与团结主题,寻求全社会意愿最大公约数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材料未涉及民主决策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根据题意,该举措有利于推动协商议政制度化规范化,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体现了政协民主与团结的主题,②④正确。
③:“扩大政协专门委员会职能”说法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 D。
12. 2022年10月29日,西藏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在拉萨正式挂牌运行。西藏以“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为架构,对标先进省市经验,整合本地企业、通讯运营商、科研院所力量,高标准建设全区一体化的政务云、政务网和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以“1+7+N”为总体框架的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实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西藏自治区大数据中心的成立( )
A. 有利于落实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
B. 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C. 有利于西藏自治区政府、法院等各机关协同联动行使好自治权
D. 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错误。
B:西藏自治区大数据中心的成立,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有利于推动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正确。
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司法机关,C错误。
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早已建成,D错误。
故本题选B。
13. 目前,党全面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与宗教界的关系和谐融洽;部分宗教团体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对话模式;在独立自主等基础上,我国宗教界已与超过80个国家的宗教组织建立了友好关系。这表明,做好宗教工作需要( )
①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②与境外宗教团体减少交流,谨防渗透
③保护宗教活动,引导人民群众信教
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材料中指出党全面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在独立自主等基础上,引导宗教与其他国家的宗教组织建立友好关系,这表明做好宗教工作需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故①④正确。
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在独立自主等基础上,我国宗教与境外宗教正常合法交流,故②不选。
③: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干涉人民是否信教,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4. 为修订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居民公约,长沙市云塘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创新工作方式,首先分头访小区,倾听民声;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形成居民公约审议稿;最后,社区党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大会民主表决通过。云塘社区居民公约的修订过程( )
①创新和丰富了群众自治的具体方式
②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
③保障了每个居民社区事务的决策权
④提升了社区管理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长沙市云塘社区首先分头访小区,倾听民声;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形成居民公约审议稿;最后,社区党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大会民主表决通过,该过程创新和丰富了群众自治的具体方式,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①②入选。
③:公民能够参与民主决策,但是没有决策权,③不选。
④:材料体现的是社区治理具体方式的创新,没有提升社区管理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5. 湖南某村在卸职村干部、老党员、老乡贤和复员军人的牵头下,先后成立了慈善协会、诗词协会、爱卫协会、红白理事会、文艺宣传队、乡村振兴理事会等10余个协会组织,借助群团协会调动民智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活力。某报社记者在宣传报道这一成功经验时,最合适的标题是( )
A. 完善民主协商制度,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B. 以村民自治为抓手,让文明乡风润泽民生
C. 发挥村委会领导作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D. 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凝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材料内容与民主协商制度无关,A排除。
B:湖南某村在卸职村干部、老党员、老乡贤和复员军人的牵头下,先后成立了慈善协会、诗词协会、爱卫协会、红白理事会、文艺宣传队、乡村振兴理事会等10余个协会组织,借助群团协会调动民智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活力。体现了以村民自治为抓手,让文明乡风润泽民生,B正确。
C:材料未涉及村委会领导作用,C排除。
D:材料内容不涉及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D排除。
故本题选B。
16. 《云梦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法律部分记载了秦朝施行的二十几个单行法规的条款原文,共记载法条六百条。其中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记录、世界上最早的刑事侦查书籍、世界上最早的保护环境法律条文、最早的人权法和最早的消费者保护法等。材料主要强调了( )
A.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成文法,并通过竹简发布
B. 我国的法治建设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内容
C. 《云梦秦简》集中反映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意志
D.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为人类法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D
【解析】
【详解】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A排除。
B:我国的法治建设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内容,强调我国在法治建设中怎样处理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是材料的重点,B排除。
C:材料不涉及《云梦秦简》集中反映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意志,C排除。
D:《云梦秦简》的丰富内容,说明了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为人类法治作出了重要贡献,D正确。
故本题选D。
17. 2019年2月12日,河北省某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特殊”案件:朱某追赶交通肇事逃逸者张某,致使张某被火车撞击身亡,随后遭其家属索赔60余万元。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原告张某家属的所有诉求,认定朱某的追赶行为与死者撞火车不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朱某的行为不具有违法性,而是属于见义勇为行为。对此,以下说法合理的有( )
①我国民法优先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②民法体现道德理念,有利于弘扬公序良俗
③我国民法强调公民的独立人格、平等地位
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材料强调道德与法律关系,未涉及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我国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朱某的行为不具有违法性,而是属于见义勇为行为”,体现了法律与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有利于弘扬公序良俗,②④当选。
③:材料未体现独立人格和平等地位,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8. 中宣部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法监督制度,坚决纠正违反宪法法律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十年来,我国累计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
①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②佐证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④表明我国正逐步推翻原有的法律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坚决纠正违反宪法法律规定的规范性文件,我国累计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这表明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①③符合题意。
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之一,目前我国法治国家建设正在进行,②说法错误。
④:材料体现的是对现有法律的完善与修订,不是逐步推翻原有的法律制度,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指出,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意味着我们必须筑牢法治政府的“数字基石”,强化数字政府的“法治保障”,融合数字与法治,更好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提升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启示我们( )
①政府要不断扩大职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②提高政府服务质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③政府要依法执政,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④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数字法治人才,为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保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全面提升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启示我们,要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数字法治人才,为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保障,以提高政府服务质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②④符合题意。
①:政府的职能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①错误。
③:政府要依法行政而不是依法执政,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0. 2022年11月28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建设法治政府旨在( )
①推进法律监督,树立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②推进依法行政,保证权为民所用
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立法水平
④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提高人民满意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和公信力,但是树立政府权威和公信力不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的,而且推进法律监督的说法也不妥,①排除。
②④: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这旨在推进依法行政,提升行政执法水平,保证权为民所用,提高人民满意度,②④正确。
③: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但是推进政务公开不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的,题干要求是旨在即目的,③排除。
故本题选D。
21. 随着我国加大对高空抛物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在2021年“高空抛物入刑”后,高空抛物行为及因此造成的伤亡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公共生活更加和谐有序。这主要得益于( )
A. 法治国家建设,实现依宪执政、良法之治 B. 法治政府建设,确保廉洁高效、执法严明
C. 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D. 法治社会建设,引导普遍遵守、社会和谐
【答案】D
【解析】
【详解】D:高空抛物行为及因此造成的伤亡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公共生活更加和谐有序,这是因为法治社会建设,引导普遍遵守、社会和谐,这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D说法正确。
A:法治国家建设,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材料强调的是法治社会建设,不是法治国家建设,A说法错误。
B:材料强调的是法治社会建设,未体现法治政府建设,B不符合题意。
C:法治中国建设,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材料强调的是,法治社会建设,且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2.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法治”,首次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个章节专门部署法治建设,围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法治环节,提出了今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措施。下列属于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的是( )
①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②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③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④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建设法治社会要求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属于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②④符合题意。
①: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是对司法工作建设的要求,①不符合题意。
③: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属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3. 为更好促进地方“金名片”有序发展,浙江省市一级出台了一批浓郁地方特色的立法。如杭州专门为西湖龙井茶立法,绍兴为黄酒立法,金华为火腿立法。据此可知地方立法需要( )
①载满民意民智
②立足实际需要
③坚持问题导向
④追求当地特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为更好促进地方“金名片”有序发展,浙江省市一级出台了一批浓郁地方特色的立法。这些地方立法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实际需要,增强立法实效,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材料强调地方立法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方立法要体现民意民智,但不是载满民意民智;地方立法要科学规范,而不是要追求当地特色,①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24.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该法通过“开门立法”充分反映社会各方诉求,并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为保护和治理黄河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开门立法”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性
③公民参与立法行使参与权、表决权,有利于推动国家法治建设
④立法机关立良善之法,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为保护和治理黄河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不是具体方案,①说法错误。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通过“开门立法”充分反映社会各方诉求,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性,②正确。
③:公民可以参与立法协商,行使参与权,但是表决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③说法错误。
④: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立良善之法,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C。
25. “未按规定停放已被记录,请立即驶离,未及时驶离的,将依法予以处罚。“2022年7月,部分车主收到了来自北京交警的短信。如果车主在一般的社会道路违法停车,系统在处罚前会发送一条短信给车主,车主收到短信后10分钟内驾车离开,不会有处罚。相较于先前的直接处罚。这种提醒方式( )
①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的教化
②体现的是温情执法,有利于维护良好的警民关系
③引导公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理性维权
④体现了执法部门人性化执法,融法、理、情于一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主要讲述针对车主道路违法停车的处罚变化的意义,并未未体现道德的教化,也未涉及公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理性维权,①③不符合题意。
②④:针对车主的道路违法停车,处罚前系统会发送一条短信给车主,车主在规定的时间内驾车离开,不会有处罚,相较于先前的直接处罚,这种提醒方式体现的是温情执法,有利于维护良好的警民关系,体现了执法部门人性化执法,融法、理、情于一体,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6.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陆续制定出台40余项执法标准规范制度文件,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执法标准规范体系。文化和旅游部这一举措( )
①旨在树立政府权威和良好形象
②能够推进规范执法和公正执法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后防线
④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④:文化和旅游部陆续制定出台40余项执法标准规范制度文件,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执法标准规范体系。这一举措是对自身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目的在于推进规范执法和公正执法,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目的不在于树立政府权威和良好形象,①错误,②④正确。
③: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后防线,③排除。
故本题选D。
27. 2023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5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典型案例。近年来,在各地积极推动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整治下,检察机关持续推动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力度不断加强劳动者维权意识明显提升。如果给上述报道拟定题目,下列最恰当的是( )
A. 规范审判流程,优化法律服务 B. 推进阳光司法,提升司法温度
C. 加强法律援助,化解社会矛盾 D. 保障诉讼权利,增进民生福祉
【答案】B
【解析】
【详解】A:材料中涉及到的主体是检察机关检察院,“审判”是法院的职能,A不符合题意。
B:检察机关持续推动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力度不断加强,劳动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劳动者维权意识明显提升,说明此举有利于推进阳光司法,提升司法温度,B符合题意。
CD:材料体现的是检察机关持续推动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力度不断加强,不涉及法律援助,也不涉及保障劳动者诉讼权利,CD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B。
28. 2022年10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人民法院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中国实践》及人民陪审员参审十大典型案例。十年来,各地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切实保障人民陪审员各项参审权利的落实,提升参审质效。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意在( )
①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推进司法民主
②发挥人民陪审员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等重要作用
③规范人民法院的执政行为,促进司法公平公正
④充实司法审判队伍,实现法律和社会效果双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各地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切实保障人民陪审员各项参审权利的落实,提升参审质效,不断促进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发挥人民陪审员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等重要作用,有利于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推进司法民主,①②入选。
③:人民法院属于司法机关,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不选。
④:完善陪审员制度,让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目的在于促进司法民主,而不是充实司法审判队伍,④不选。
故本题选A。
29. 2022年12月4日到10日,是我国第五个“宪法宣传周”,某市举行“宪法宣传周”主题活动。活动期间,律师向市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市聋校学生同步手语表演《宪法伴我成长》;40名新入职的检察官、法官、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此举( )
①旨在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促进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
②维护了宪法权威,通过法制教育惩治违法违纪行为
③可以引导国家公职人员依宪、依法办事,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④有利于引导全民懂法守法,有效监督公共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举行“宪法宣传周”主题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全民懂法守法,提高人民法治意识,促进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不是该活动的目的,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的是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没有涉及惩治违法违纪行为,且法制教育在于警醒相关人员,不是惩治违法违纪行为,故②说法错误。
③:40名新入职的检察官、法官、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引导国家公职人员依宪、依法办事,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故③说法正确。
④:举行“宪法宣传周”主题活动,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法治意识,引导全民懂法守法,有利于监督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监督公共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故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30.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这段解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
①立法、司法和守法方面一律平等
②鼓励和支持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诉求
③利用多种普法方式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④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全民守法并不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且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遵守法律,并不是立法、司法一律平等,①说法错误。
②:全民守法,公民必须以合法方式表达诉求,而不是以各种方式表达诉求,②说法错误。
③④: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利用普法方式及多元化载体推动全民学法用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多到基层、多接地气,统筹解决好“三农”工作中两难、多难问题,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统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知识,说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上述要求的合理性。
【答案】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是党和国家在乡村振兴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通过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析】
【分析】背景材料: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考查知识: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宗旨等
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设问指向是。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考查知识切口小,通过分析,具体可运用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宗旨等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可联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键词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多到基层、多接地气,统筹解决好“三农”工作中两难、多难问题,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宗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3月5日-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大会审查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分析全国人大通过各项议程的过程中所彰显的民主智慧。
【答案】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政治制度,它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③我国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大会审议通过了各项议程,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
④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原则。其他国家机构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受全国人大监督、对全国人大负责和报告工作。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考点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分析全国人大通过各项议程的过程中所彰显的民主智慧。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关键信息,并调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有关知识来说明设问。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及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
关键词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联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关键词③:大会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联系我国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关键词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过了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联系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村。
振兴乡村必须坚持村民自治。W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推进了W村的乡村振兴。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W村村民是如何参与村民自治,推动乡村振兴的。
【答案】①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行使民主权利,密切干群关系,形成振兴乡村的合力。
②村民参与民主决策,增强乡村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提升村民振兴本村的责任感和凝聚力。
③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管理,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调动村民参与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进而维护乡村的和谐稳定。
④加强民主监督,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推进了W村的乡村振兴。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W村坚持村民自治,推进乡村振兴
考点考查:村民自治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角度来分析说明W村村民是如何参与村民自治,推动乡村振兴的。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W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可联系村民参与民主选举。
有效信息②: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可联系村民参与民主决策。
有效信息③: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可联系村民参与民主管理。
有效信息④: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可联系村民参与民主监督。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推动,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不仅要有法治体系和法治实践,更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1)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的知识,说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的原则。
(2)某校拟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请你为该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1)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2)①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校园。②遵纪守法,利国利民。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党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考点考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说明主观题,需要调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说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的原则。回答分析说明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先回答理论依据,答案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可联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有效信息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可联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有效信息③: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推动→可联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有效信息④:国家不仅要有法治体系和法治实践,更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可联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有效信息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可联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层次化、段落化,注意学科术语。
【小问2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明确本题考查的设问指向是为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可从学习、弘扬、遵守、践行等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