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逍遥游》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高二语文导学案             &nbsp…

高二语文导学案                       《逍遥游》 

基础知识巩固

【学习目标】

  1. 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写作思路、基本思想。
  2. 积累常用文言字、词、句式。背诵全文。掌握“名、适、知、置”的用法。
  3.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自主学习案——知识链接】

一、作者作品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时期        人,著名的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      。汉代以后,尊其为南华真人。曾做过蒙地漆园小吏,后厌恶政治,脱离仕途,靠编草鞋糊口,过着隐居生活。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属于              体系。政治上,他主张                ,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生活上: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也称《       》,今存   篇,分      ,是庄子所作,

              ,学术界认为是庄子门人及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擅长用               来说明道理,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大作家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都受到《庄子》的影响。

2、了解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腐败社会现实使他不屑与之为伍;“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浑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此景,他写出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 解题  “逍遥”,意思是               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二、庄子逸事(概括思想)

庄子陪葬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1.                  

鸱得腐鼠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待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2.           

曳尾涂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3.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4.           

三、《庄子》名言名句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3.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7.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8.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0.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

 ——当河水干涸,相邻的两条鱼互相用唾沫来维系生命,这样的情感固然可贵,可是却不如两两分散于江河湖海之中;与其一直来褒奖尧如何如何地好,批断桀如何如何的错都是没有意义的,不如撇开这两个人的背景和具体的功过是非,来用心领会其中所蕴涵的哲学之道,这样更有益处。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

——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安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

《逍遥游》文言知识点一页简编

文化常识

1.晦朔 晦:阴历每月             ;朔:阴历每月的              

2.六气                                   

3.:古代           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中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寻、仞、寸、扶、咫、尺、丈、引、跬、步、常、轨、雉、里、舍、毫、厘. 

4.先秦诸子百家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儒家:孔子(        )–《        》 孟子(        )–《孟子》 荀子(        )–《荀子》

道家:老子(        )–《老子》(《        》) 庄子(        )–《庄子》(〈        〉)

法家:韩非子(        )–〈韩非子〉李斯

兵家:孙子(        )—〈        〉孙膑

一.写出句中通假字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2)三餐而反(              )

(3)小知不及大知(               )  (4)此小大之辩也(          )

(5)而征一国者(               )  (6)而御六气之辩(          )

(7)旬有五日而后反(          )      (8)汤之问棘也是已(      )

二、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海洋上的运输。 

(2)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地名

(3)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野生的马。 

(4)腹犹果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5)蟪蛄不知春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春天和秋天。

(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头发

(7)众人匹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很多人。 

(8)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转折连词,与“可是”相呼应。 

(9)抟扶摇羊角而上九万里(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羊的角)

三、一词多义练习

72、是:

(①正确;②认为正确;③指示代词,这,这样,这时;④表示判断;⑤宾前标志;⑥【于是】:⑴连词,表承接,与今义相同;⑵在这时;在这(方面、事等);⑶对此。)【是以】【是故】:因此,所以 例句:

⑴惟兄嫂是(   )依  唯利是(   )图   ⑵曰:“不可,……是(   )亦走也。”

⑶觉今是(   )而昨非。  ⑷是(   )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   )日也

⑸同是(   )天涯沦落人    ⑹是(   )古非今      ⑺于是(   )从散约败

⑻吾祖死于是(   ),吾父死于是(   )   ⑼余是以(   )记之   

⑽是故(   )圣益圣,愚益愚

匈奴南侵,武帝令举国参战。是(      )时,木兰父年迈不能战,惟木兰是(       )依。木兰是(      )孝女,故代父从军。至塞外,方知长兄死于是(       )。于是(          )奋勇杀敌,因功拜为上卿。众臣皆是(          )卫青而非木兰。木兰是以(     )移疾归乡,终老不仕。

4.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齐谐》者,志怪者也          

项脊轩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3.置 

1、置杯焉则胶(今以钟磬置水中)           2、 郑人有且置履者。          

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4、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5、中军置酒饮归客               6、亚父受玉斗,置之地           

7、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马。          8、五十里而一置           

9、(仁杰)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          

110.知  

1、之二虫又何知(           )    2、小知不及大知(           

3、君何以知燕王(                  4、其真不知马也(           

5、素与副将张胜相知(         )   6、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8、孰为汝多知乎(           

9、绝宾客之知(           

梁惠王问政孟子曰:“人皆谓汝多知(     ),孤处庙堂之高,何以知(       )民疾苦?”孟子对曰:“谢大王知遇(         )之恩,贤愚相似者,唯其君能知(      )。知(       )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      )明而行无过。”

73.适   

1、彼且奚适也?(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    4、少无适俗韵(          

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    6、向晚意不适(           ) 

7、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           

苏小妹始适(    )归宁,适(           )二兄苏辙适(       )开封见兄归,辙怪其未迎而至,小妹笑曰:“适(     )得大兄书,处分适(       )兄意,吾已来矣,汝心安之。”向晚意不适(             ),苏轼邀其赴赤壁游,观美色,叹曰:“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        )。”

69、

(①称号 代号 名字  ②名声 名望 声誉  ③叫,命名  ④说出  ⑤占有  ⑥个,位  ⑦有声望的,众人皆知的 ⑧名义  ⑨名次)

例句: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2、名列前茅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5、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6、不名一文           

7、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9、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10、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1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12、兵出无名,事故不成//名正言顺//名存实亡             

1.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请息交以绝游                     长太息以掩涕兮          

武气绝,半日复息。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2.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其翼若垂天之云          

(3)鹏之徙于南冥也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6)而莫之夭阏者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8)之二虫又何知          

(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10) 穷发之北          

(11)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3.为

其名为鲲               以五百岁为春             则芥为之舟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化而为鸟          若属皆为所虏         

不足为外人道也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          

四、文言词语活用

1.《齐谐》者,志怪者也(        )  2.而后乃今将图南(          )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4.不过数仞而下(           )

5.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         )  6. 彼于致福者(          )

五、文言句式

(1)此小大之辩也(      )  (2)《齐谐》者,志怪者也(      )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4)南冥者,天池也。(    ) 

(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补出6—-9省略内容)

(6)翱翔蓬蒿之间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8)众人匹之            9)不亦悲乎

(10)而莫之夭阏者(      )    11)奚以知其然也(     )

12)彼且奚适也(         ) 13)之二虫又何知(     )

14彼且恶乎待哉?(     )  1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3.固定句式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             ,用于选择句中)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反问。                

不亦悲乎  (不亦… 乎;表反问,                 

《庄子》成语解释

1、跳梁小丑  跳梁:腾跃跳动;小丑:对人的卑称。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出处《庄子·逍遥游》。”

2.莫逆之交 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3.井底之蛙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4.邯郸学步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5. 探骊得珠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出处《庄子·列御寇》

6. 捉襟见肘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7. 涸辙之鲋  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成语出处:《庄子·外物》

8. 得鱼忘荃  “荃”亦作“筌”,渔具。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出处:《庄子·外物》: 成语示例:我们读书求学的,要在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

9. 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0. 鹏程万里: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11. 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庄子·逍遥游》

12. 每况愈下  原指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出自《庄子·知北游》。

13. 大而无当   原意为“东西很大但没有什么用处或者用处不大不适合”,后引申为“夸大而不合实际,‘形容不着边际’”。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

14. 心如死灰   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15. 朝三暮四   没有原则,反复无常。

16. 目无全牛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成语出处 《庄子·养生主》

17. 游刃有余  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庄子·养生主》。

18. 踌躇满志  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今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满足。

19. 螳臂当车  比喻不自量力。

20. 相濡以沫  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力互相帮助。《庄子·胠箧》

21. 盗亦有道  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22.唇亡齿寒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23.老死不相往来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庄子·天地》

24.夏虫不可以语冰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25.鼓盆而歌    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见《庄子至乐》

26.呆若木鸡 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庄子·达生》

2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喻目光短浅,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

28.亦步亦趋   比喻处处模仿、追随别人《庄子·田子方》。

29.失之交臂   形容当面错过。出处: 《庄子·田子方》

30.白驹过隙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庄子·知北游》

31.蜗角之争   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成语出处 《庄子·则阳》

32.发硎新试   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33.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34.大相径庭  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很不一致《庄子 逍遥游》。

35. 薪火相传 :柴虽燃尽,火种仍留传。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36.屠龙之技: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出处:《庄子·列御寇》  

37.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出处《庄子·盗跖》 

38.运斤成风: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出处《庄子·徐无鬼》 

39.捉襟见肘: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出处《庄子·让王》  

《逍遥游》教材梳理

【合作探究案——课堂探究(一)】

(一)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梳理本文基础知识

读准字音

(      )(    )鹏  (    )扶摇   迁(    ) (   )堂

(     )夭阏(     )  蝉(      )  (  )榆枋 宿舂粮(        )

(  )朔   蟪蛄(      ) 大椿(     )斥(      )然(        )  

(    )  万(    ) 丧(    数数(   )然    )乎待

翔(  )          )起而飞          )效一官

【探究点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分析、理解第一段

1.完成文中加框的字、词、句的解释

(       )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鸟也,海运则将(       )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       )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       )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       )六月(       )者也。”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       )正色也?(       )远而无所至极邪?(       )视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且夫水(       )积也不厚,则其(       )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置杯(       )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       )在下矣,而后乃今(       )(       )风;背(       )青天,而莫之夭阏(        ),而后乃今将图(       )。蜩与学鸠笑之曰:决起(       )而飞,(       )榆枋而止,时(       )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    )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

2.分析本段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                                                                        

  • 当堂背诵第一段

检测一下吧!——完成下面的理解性默写

  •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逍遥游》中北方冥海中有大鱼,“                     ;大鱼化为大鸟,“                       

(2)《逍遥游》以千里为单位极言鲲的脊背宽广巨大的句子是:                            

              

(3)《庄子·逍遥游》第一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鹏背之广;“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鹏翼之大。

(4)庄子《逍遥游》中“                                ”两句,写出了大鹏徙于南冥时气势磅礴、高飞而起的壮观图景。

(5)《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                               ”两句。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

(6)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这些均源自逍遥游》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7)《逍遥游》中作者列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庄子在《逍遥游》中,用疑问推测的口吻,描写鲲鹏从九万里高空下视,见到天的深蓝,是因为天的高远、看不到尽头造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                                   。”(《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10)《庄子,逍遥游》指出“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1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如果“_________________”,那么小草可以做它的小船,而放置杯子就会贴在地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12)《逍遥游》中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      

                                   。”的结论来说明大鹏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

(13)《逍遥游》中蜩与学鸠的飞行方式是“_____________”,飞行高度是“_____________”,受限情况是                                   ”,尽管如此,它们还嘲笑鹏鸟,发出“__________________ ”的疑问;斥鴳的飞行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飞行高度是“                              ”,尽管如此,它也嘲笑鹏鸟,发出“________________” 的疑问。

(14)庄子在《逍遥游》中借出行写大逍遥大所,大所备大逍遥。先以“____________”一句写到能(看得到的)莽莽苍苍的地方去,“_____________” 写吃完三餐的时间就可返回,尚且“___________”;到百里远的地,需要“___________”;到千里之外,需要“__________”。

【归纳段意】万物都有所待

鹏鸟奋飞:                           水雾尘埃:                    

大舟无力:                           杯水胶地:                    

蜩鸠嘲鹏:                           远行所待:                    

小结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探究点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分析、理解第二段

1.完成文中加框的字、词、句的解释

(       )不(       )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       )不知晦朔(       ),蟪蛄(       )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       )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       )久(       )闻,众人(       )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       )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       ),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       )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       )而上者九万里,(       )云气,(       )青天,然后图南,(       )(       )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       )也。

2、理解本段内容。

(1)、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                                                                        

.                                                                        

小结: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它们都不是自由的,非逍遥的

  • 当堂背诵第二段

检测一下吧!——完成下面的理解性默写

(1)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描述“小”和“大”的关系,“                   

                 ”表现认识、行为的差异性。

(2)《庄子·逍遥游》中用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两句是“                                        ”。

(3)庄子在《逍遥游》中,“                                                 !”把彭祖与普通人对比,感叹寿命有长短。 

(4)《逍遥游》第二段,在汤和棘的对话中,“                    ”一句,体现了鹏凭借旋风可以高飞。而斥鴳竟然对之加以嘲笑,面对二者的思想境界,庄子感喟道:“                    

(5)庄子《逍遥游》中斥鴳嘲笑鹏鸟,自我夸耀说“                                

                    ”,也是飞翔的极限了。

(6)庄子在《逍遥游》中,汤与棘的对话中连用“                            ”两个比喻句来描述大鹏鸟形体庞大,对大鹏的背和翅膀做了夸张性的比喻。

【探究点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分析、理解第三段

1.完成文中加框的字、词、句的解释

故夫(       )(           )一官,行(       )一乡,德(       )一君,(       )(          )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         )笑之。且(       )世誉之而不加(         ),举世(          )之而不加(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          )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       )也。虽然,犹有未(          )也。夫列子(            )风而行,泠然(       )善也,旬(       )五日而后反。彼于(            )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       )者也。若夫(           )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理解本段内容。

(1)、作者提及了哪些有所待的人?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                                                                        

.                                                                        

(2)、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 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

.                                                                        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                           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                        。” 

3.当堂背诵第三段

检测一下吧!——完成下面的理解性默写

  •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他对于“                     

                                     ”四种人,予以轻蔑的嘲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庄子《逍遥游》中表达这种豁达思想的句子是“                                        ”。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                                   ”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

(4)《逍遥游》中作者用“               ”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状态;而苏轼的《赤壁赋》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满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5)《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                 ”和“                 ”的不足,尚未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6)《逍遥游》中的“                                   ”两句,指出了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7)庄周在《逍遥游》里论述世俗的人困于功名,宋荣子困于自我,列御寇困于外物,都做不到“逍遥游”,然后用“                                         ,”指出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

(8)在《庄子·逍遥游》的结尾,作者指出只有                            

          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3、本文主旨

本文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自由。

四、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不慕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五、本文艺术特色

明确:(1)借用寓言说理。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和对比、类比、举例的论证手法。

【写作素材运用】

1.淡泊名利的庄子

放弃了为相,你拥有了宁静,面对生命的困境,你淡然直视,然后在思辨的机智中超然解脱。你不去繁华中追逐名利,你在宁静中反思,在宁静中寻找自我,在宁静中品味人生。放弃了富贵,你拥有了清贫。清贫陶冶了你的情操,你可以“曳尾于涂中”做那只自由自在的鱼,你可以一天到晚做着“化蝶”的那个梦。你以极敏锐、极深刻的思想洞察力,看破了权势者之间所玩弄的战争游戏的罪恶用心,激烈反对君主们攻城略地、涂炭生灵的战争行为;你怀着极大的悲悯,极热的心肠,关注饱受 战乱蹂躏的人们,为在战火中呻吟、挣扎的芸芸众生指出了一条求生的出路。你以睿智的思想让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一些,让生命恬淡成一泓波澜不惊的湖水。你也告诉自己: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 

2.《逍遥游》是庄子“善假于物”哲学思想的一个方面。在庄子看来,人与万物共生,生于自然,长于自然,而又归于自然。庄子一直希望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绝对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上,但这只不过是他因不满黑暗现实的羁绊而提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实际上,在庄子的笔下,大鹏飞过天际时,我们看到了它搏击风浪的勇气,看到了它追求理想的境界,看到了它的崇高的志向。在“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句话里,我们更看到了大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所凭借的“六月息”。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得借助外物。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在 “善于借助外物”“合作与成功”“积累与成就”“捍卫心灵”“要拥有自己的天空”“ 人生是一种艺术”“淡泊名利”“志向高远”“追求自由”“自然”“生命”“修养”“个性”“名和利”“爱和恨”等相关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中。

角度一:善假于物

大鹏若没有“六月息”,就不能有“水击三千里”,也不能“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发挥和利用大家的聪明才干,才能有大的成就,一个人破译不了基因密码,一个人不能且“神九”飞上太空。

角度二:善于积累

丰厚的知识积累,就好像是大鹏在南徙之前的等待。正如庄子所说:“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也就是说没有丰厚的积累,也就达不到抟扶摇而上九万里高空的境界。而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厚的积累,没有渊博的学识,也就创造不出大的成就。

其他角度:

(1)从“自由”“孤独”角度谈人生“境界”;

(2)从“淡泊”角度谈生活态度

(3)从“精神归宿”“品质”“节操”“尊严”等化用材料;

(4)阐述与“魅力”“智慧”“个性”“真人”等相关的话题

(5)可以谈“坚守”“选择”等议点

3.运用范例 

1、有明镜,活得超然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圣人,是神人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 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2004 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心有明镜》节选) 

2、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3、《逍遥游》呈现了一只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描绘了大鹏搏击风浪的勇气,追求理想的高远境界,表现了它力图摆脱束缚,结束“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崇高志向,让我们从雄伟的大鹏形象中体会到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4、庄子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他的内心深处却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强烈绝望。 

5、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赞之赏之。

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 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高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第6课《逍遥游》

【学习目标】

  • 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写作思路、基本思想。
  • 积累常用文言字、词、句式。背诵全文。掌握“名、适、知、置”的用法。
  •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自主学习案——知识链接】

一、作者作品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时期        人,著名的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      。汉代以后,尊其为南华真人。曾做过蒙地漆园小吏,后厌恶政治,脱离仕途,靠编草鞋糊口,过着隐居生活。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属于              体系。政治上,他主张                ,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生活上: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也称《       》,今存   篇,分      ,是庄子所作,

              ,学术界认为是庄子门人及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擅长用               来说明道理,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大作家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都受到《庄子》的影响。

2、了解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腐败社会现实使他不屑与之为伍;“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浑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此景,他写出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 解题  “逍遥”,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二、庄子的逸事与思想

庄子陪葬: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1.参透生死,浪漫达观  

鸱得腐鼠: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待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2.淡泊名利

曳尾涂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3.精神自由   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4.天人合一     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

三、《庄子》名言名句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3.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7.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8.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

 ——当河水干涸,相邻的两条鱼互相用唾沫来维系生命,这样的情感固然可贵,可是却不如两两分散于江河湖海之中;与其一直来褒奖尧如何如何地好,批断桀如何如何的错都是没有意义的,不如撇开这两个人的背景和具体的功过是非,来用心领会其中所蕴涵的哲学之道,这样更有益处。

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

——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安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

3.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之入于天 。《庄子》

——忘记了财物,忘记了自然,这是说他已经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的人,这就叫做融入自然。 

《逍遥游》文言知识点一页简编

文化常识

1.晦朔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3.: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中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寻、仞、寸、扶、咫、尺、丈、引、跬、步、常、轨、雉、里、舍、毫、厘. 咫:八寸。距离手腕一寸长。尺的长度是伸开右手,张开拇指与食指后其间的距离。一寻等于八尺。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其宽度为古制八尺引 = 10 丈

4.先秦诸子百家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儒家:孔子(     )–《     》 孟子(     )–《孟子》 荀子(    )–《荀子》

道家:老子(        )–《老子》(《        》) 庄子(        )–《庄子》(〈        〉)

法家:韩非子(        )–〈韩非子〉 李斯

兵家:孙子(        )—〈        〉孙膑

一、写出句中通假字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反通“返”,往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 (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8)汤之问棘也是已(     )

二、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          今义:海上运输

(2)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海;今义:地名

(3)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游动的雾气_;   今义:野生的马。

(4)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5)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四季      今义:春天和秋天,岁月;人的年岁   

(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头发

(7)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8)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与“可是”相呼应。 

(9)抟扶摇羊角而上九万里(羊角:古:旋风 今:羊的角)

三、一词多义练习

72、是:①正确;②认为…正确;③指示代词,这,这个(样,时)④表判断;⑤宾前标;⑥【于是】:⑴表承接连词;⑵在这时;在这(方面、事等);⑶对此。⑥【是以】【是故】:因此,所以     例句:

⑴惟兄嫂是(   )依  唯利是(   )图   ⑵曰:“不可,……是(   )亦走也。”

⑶觉今是(   )而昨非。  ⑷是(   )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   )日也

⑸同是(   )天涯沦落人    ⑹是(   )古非今      ⑺于是(   )从散约败

⑻吾祖死于是(   ),吾父死于是(   )   ⑼余是以(   )记之   

⑽是故(   )圣益圣,愚益愚    答案:⑴宾前标志;⑵这;⑶正确;⑷这;⑸表判断;⑹认为正确;⑺连词,表承接,与今义相同; ⑻在这件事上。⑼因此

匈奴南侵,武帝令举国参战。是(      )时,木兰父年迈不能战,惟木兰是(       )依。木兰是(      )孝女,故代父从军。至塞外,方知长兄死于是(       )。于是(          )奋勇杀敌,因功拜为上卿。众臣皆是(          )卫青而非木兰。木兰是以(     )移疾归乡,终老不仕。

4.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v,记载)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n,标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n,志向)    《齐谐》者,志怪者也(v,记)

项脊轩志(n,一种文体,记)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3.置                                        就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1、置杯焉则胶(且焉置土石)(安置。) 2、 郑人有且置履者。(购置,添置。)

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    4、中军置酒饮归客(置办)

5、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赦罪,释放)    6、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扔)     

7、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马。(设置,设立。)        

8、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放在一边不加处理)

9、五十里而一置  (【名】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110.  

1、之二虫又何知(知道,懂得)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

3、君何以知燕王 (了解 )              4、其真不知马也(识别)

5、素与副将张胜相知(认识,熟识)    6、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觉,感到)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 ) 8、孰为汝多知乎(知识,见解)

9、绝宾客之知(交情)          10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名>知已、朋友

梁惠王问政孟子曰:“人皆谓汝多知(知识,见识),孤处庙堂之高,何以知(知道)民疾苦?”孟子对曰:“谢大王知遇(得到赏识和重用)之恩,贤愚相似者,唯其君能知(区别)。知(主持)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可知(智慧)明而行无过也。”

73.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彼且奚适也?( 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顺从,适合 )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应,顺应 )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刚,刚才 )

6、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舒适)7、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恰恰)(《雁荡山》)

8、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9、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同“谪”, 被流放

苏小妹始适(出嫁)归宁,适(恰逢)二兄苏辙适(到……去)开封见兄归,辙怪其未迎而至,小妹笑曰:“适(刚才)得兄长书,处分适(依照)兄意,吾已来矣,汝心安之。”向晚意不适(舒适),苏轼邀其赴赤壁游,观美色,叹曰:“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享受)。”

69、(①称号 代号 名字  ②名声 名望 声誉  ③叫,命名  ④说出  ⑤占有  ⑥个,位  ⑦有声望的,众人皆知的 ⑧名义  ⑨名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2、名列前茅     圣人无名(名声,名望)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5、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6、不名一文           

7、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9、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10、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1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12、兵出无名,事故不成//名正言顺//名存实亡             

1.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n,气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n,气息)

请息交以绝游(v,停止)           长太息以掩涕兮(v,叹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2.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2)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3)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取独)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助词,取独)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助词,取独) (6)而莫之夭阏者(代词)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动词,到,往) (8)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代词,他,指宋荣子) (10) 穷发之北(助词,的)

(11)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代词,他,指彭祖)

3.为

其名为鲲(叫)     以五百岁为春(作为)       则芥为之舟(当做)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      化而为鸟(v,成为)

若属皆为所虏(介词,被)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介词,给)

四、词语活用 

1.《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形容词做名词,怪异的事物。)  

2.而后乃今将图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行)  

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上下:名词作动词,向上飞。降落。

4.水击三千里(名词用作状语,水:在水面上。 

5.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动用法,使…满意;征:使动用法,使…信任。) 

6. 彼于致福者(致,使动用法,使…到来)

五、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     )   (2)《齐谐》者,志怪者也(     ) 

(3)此小年也(      )        (4) 此小大之辩也(      )

(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补出6—-9省略内容)

(6)翱翔蓬蒿之间 7定乎内外之分  8)众人匹之  9)不亦悲乎

(10)奚以知其然也  11)彼且奚适也  12)之二虫又何知  13彼且恶乎待哉?

14)而莫之夭阏者(     ) 

1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16)(17)翱翔蓬蒿之间(        )   

3.固定句式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用于选择句中)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反问。哪用…呢)

不亦悲乎   (不亦    表反问。不也是…吗)

(1)——(5)判断句  6)省略介词“于”(7)省略主语“宋荣子”(8)省略介词“于”(9)省略主语“众人”(10——15)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15)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16)(17)介宾短语后置

《庄子》成语解释

1、跳梁小丑  跳梁:腾跃跳动;小丑:对人的卑称。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

2.莫逆之交 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3.井底之蛙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4.邯郸学步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5. 探骊得珠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6. 捉襟见肘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7. 涸辙之鲋  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成语出处:《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8. 得鱼忘荃  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筌”。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成语示例:我们读书求学的,要在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

9. 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0. 鹏程万里: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11. 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出 处:《庄子·逍遥游》

12. 每况愈下  原指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出自《庄子·知北游》。

13. 大而无当   原意为“东西很大但没有什么用处或者用处不大不适合”,后引申为“夸大而不合实际,‘形容不着边际’”。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

14. 心如死灰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出自《庄子·齐物论》

15. 朝三暮四   没有原则,反复无常。

16. 目无全牛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成语出处 《庄子·养生主》

17. 游刃有余  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出 处 《庄子·养生主》。

18. 踌躇满志  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与今异意。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满足。《庄子·人间世 》

19. 螳臂当车  比喻不自量力。

20. 相濡以沫  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力互相帮助。《庄子·胠箧》

21. 盗亦有道  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22.唇亡齿寒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23.老死不相往来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庄子·天地》

24.夏虫不可以语冰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25.鼓盆而歌    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见《庄子至乐》

26.呆若木鸡 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庄子·达生》

2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喻目光短浅,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典出《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28.亦步亦趋   比喻处处模仿、追随别人《庄子·田子方》。

29.失之交臂   形容当面错过。出处: 《庄子·田子方》

30.白驹过隙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出 处 《庄子·知北游》

31.蜗角之争   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成语出处 《庄子·则阳》

32.发硎新试   硎:磨刀石。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33.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34.大相径庭  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很不一致《庄子 逍遥游》。

35. 薪火相传 :柴虽燃尽,火种仍留传。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出处:《庄子·养生主》原文:“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36.屠龙之技: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出处:《庄子·列御寇》  原文:“朱平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37. 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出处《庄子·盗跖》 原文:“自是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38.  运斤成风: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出处《庄子·徐无鬼》 原文:“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万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39. 捉襟见肘: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出处《庄子·让王》     原文:“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逍遥游》教材梳理

【合作探究案——课堂探究(一)】

读准字音

北冥(mínɡ)鲲(kūn)鹏 抟扶摇(tuán)迁徙(xǐ) 坳(ào)堂  草芥(jiè)夭阏(è) 蜩(tiáo) 抢(ā)榆枋  舂(chōnɡ)米  晦朔(shuò)蟪(huì)大椿(ū 斥鴳(yàn) 泠(línɡ)然  蓬蒿(hāo)  万仞(è)  翱(áo)翔  沮(jǔ)丧  数数(shuò)然  恶(wū)乎待  齐谐(xié)  决(xuè)起而飞    穷发(fà)之北  知(zhì)效一官  飡(cān)

【探究点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分析、理解第一段

1.完成文中加框的字、词、句的解释

【答案】

北冥(通“溟”,海)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古今异义)则将徙(迁移)于南冥(通“溟”,海),——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也。《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拍打)三千里,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风)者也。”野马(游动的雾气)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其(抑,或许)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视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倾倒)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小草)为之舟,置杯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则胶(着地),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则,就)在下矣,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培(凭)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挫折)阏(遏制,阻止)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快速的样子)起而飞,抢(触,碰)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投,落下)于地而已矣,奚以(何以)之(去到)九万里而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为?”适(去,往)莽苍(本指郊野的颜色,这里引申为近郊)者,三餐(指一日,意思是只需一日之粮)而反(同“返”,返回),腹犹果然(吃饱的样子);适百里者,宿(一夜)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此,这)二虫又何知!小知(通“智”,智慧)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蟪蛄(寒蝉)不知春秋,此小年(寿命短的,古今异义)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寿命长的,古今异义)也。而彭祖乃今(而今)以(凭)久特(独)闻,众人(一般人)匹(比)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汤时的贤人)也是已(通“矣”)。穷(荒远)发(指草木植被)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长)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而上者九万里,绝(穿过)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且(将要)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去,往)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极点)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同“辨”,分辨,分别)也。故夫知效(效力,尽力)一官,行(品行)比(合)一乡,德合(使……满意)一君,而(通“能”,才能)征(取信)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全)世誉之而不加劝(勉励),举世非(责难,批评)之而不加沮,定(认清)乎内外(指自身和身外之物)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停止)矣。彼其(代词叠用)于世,未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也。虽然(虽然这样,古今异义),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轻妙飘然的样子)善(美好的)也,旬有(通“又”)五日而后反(同“返”,返回)。彼于致福(求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凭借,依靠)者也。若夫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界)之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而御(驾驭、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之辩(通“变”,变化),以游无穷者,彼(他)且(将要)恶(何,什么)乎待哉?故曰:至人(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即物我不分),神人(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无作为,故无功利),圣人(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立名)。
2.分析本段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 当堂背诵第一段

检测一下吧!——完成下面的理解性默写

  •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逍遥游》中北方冥海中有大鱼,“                     ;大鱼化为大鸟,“                      其名为鲲,其名为鹏

(2)《逍遥游》以千里为单位极言鲲的脊背宽广巨大的句子是: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3)《庄子·逍遥游》第一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鹏背之广;“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鹏翼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4)庄子《逍遥游》中“                                ”两句,写出了大鹏徙于南冥时气势磅礴、高飞而起的壮观图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5)《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两句。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

(6)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这些均源自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等内容。

(7)《逍遥游》中作者列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8)庄子在《逍遥游》中,用疑问推测的口吻,描写鲲鹏从九万里高空下视,见到天的深蓝,是因为天的高远、看不到尽头造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9)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                                   。”(《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0)《庄子,逍遥游》指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1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如果“覆杯水于坳堂之上”,那么小草可以做它的小船,而放置杯子就会贴在地上,这是因为“水浅而舟大也”。

(12)《逍遥游》中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的结论来说明大鹏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

(13)《逍遥游》中蜩与学鸠的飞行方式是我决起而飞,飞行高度是“抢榆枋而止”,受限情况是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尽管如此,它们还嘲笑鹏鸟,发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疑问;斥鴳的飞行方式是“我腾跃而上”,飞行高度是“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尽管如此,它也嘲笑鹏鸟,发出“而彼且奚适也” 的疑问。

(14)庄子在《逍遥游》中借出行写大逍遥大所,大所备大逍遥。先以“适莽苍者”一句写到能(看得到的)莽莽苍苍的地方去,“三餐而反” 写吃完三餐的时间就可返回,尚且“腹犹果然”;到百里远的地,需要“宿舂粮”;到千里之外,需要“三月聚粮”。 

【归纳段意】万物都有所待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生物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小结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探究点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分析、理解第二段

1.完成文中加框的字、词、句的解释

(       )不(       )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       )不知晦朔(       ),蟪蛄(       )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       )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       )久(       )闻,众人(       )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       )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       ),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       )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       )而上者九万里,(       )云气,(       )青天,然后图南,(       )(       )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       )也。

2、理解本段内容。

(1)、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小结: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 当堂背诵第二段

检测一下吧!——完成下面的理解性默写

(1)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描述“小”和“大”的关系,“                   

                 ”表现认识、行为的差异性。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庄子·逍遥游》中用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庄子在《逍遥游》中,“                                                 !”把彭祖与普通人对比,感叹寿命有长短。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4)《逍遥游》第二段,在汤和棘的对话中,“                    ”一句,体现了鹏凭借旋风可以高飞。而斥鴳竟然对之加以嘲笑,面对二者的思想境界,庄子感喟道:“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此小大之辩也

(5)庄子《逍遥游》中斥鴳嘲笑鹏鸟,自我夸耀说“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也是飞翔的极限了。

(6)庄子在《逍遥游》中,汤与棘的对话中连用“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两个比喻句来描述大鹏鸟形体庞大,对大鹏的背和翅膀做了夸张性的比喻。

【探究点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分析、理解第三段

1.完成文中加框的字、词、句的解释

故夫(       )(           )一官,行(       )一乡,德(       )一君,(       )(          )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         )笑之。且(       )世誉之而不加(         ),举世(          )之而不加(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          )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       )也。虽然,犹有未(          )也。夫列子(            )风而行,泠然(       )善也,旬(       )五日而后反。彼于(            )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       )者也。若夫(           )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理解本段内容。

(1)、作者提及了哪些有所待的人?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自居

宋荣子:淡泊名利、犹有建树   列子:超脱于世、犹有所待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2)、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 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3.当堂背诵第三段

检测一下吧!——完成下面的理解性默写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他对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四种人,予以轻蔑的嘲笑。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庄子《逍遥游》中表达这种豁达思想的句子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

(4)《逍遥游》中作者用“泠然善也”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状态;而苏轼的《赤壁赋》则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满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5)《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犹有未树也”和“犹有所待者也”的不足,尚未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6)《逍遥游》中的“                                   ”两句,指出了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7)庄周在《逍遥游》里论述世俗的人困于功名,宋荣子困于自我,列御寇困于外物,都做不到“逍遥游”,然后用“                                         ,”指出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8)在《庄子·逍遥游》的结尾,作者指出只有                            

          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本文主旨

本文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自由。

四、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不慕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五、本文艺术特色

明确:(1)借用寓言说理。

《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以寓言作比喻,寓哲理于离奇的想象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文中的一系列寓言,都写得奇幻无比而又形象逼真。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鴳,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这些寓言故事性很强,而且穷形尽相,煞有介事,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和对比、类比、举例的论证手法。

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最突出的就是对比。

写作素材运用】

1.淡泊名利的庄子

放弃了为相,你拥有了宁静,面对生命的困境,你淡然直视,然后在思辨的机智中超然解脱。你不去繁华中追逐名利,你在宁静中反思,在宁静中寻找自我,在宁静中品味人生。放弃了富贵,你拥有了清贫。清贫陶冶了你的情操,你可以“曳尾于涂中”做那只自由自在的鱼,你可以一天到晚做着“化蝶”的那个梦。你以极敏锐、极深刻的思想洞察力,看破了权势者之间所玩弄的战争游戏的罪恶用心,激烈反对君主们攻城略地、涂炭生灵的战争行为;你怀着极大的悲悯,极热的心肠,关注饱受 战乱蹂躏的人们,为在战火中呻吟、挣扎的芸芸众生指出了一条求生的出路。你以睿智的思想让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一些,让生命恬淡成一泓波澜不惊的湖水。你也告诉自己: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 

2.《逍遥游》是庄子“善假于物”哲学思想的一个方面。在庄子看来,人与万物共生,生于自然,长于自然,而又归于自然。庄子一直希望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绝对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上,但这只不过是他因不满黑暗现实的羁绊而提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实际上,在庄子的笔下,大鹏飞过天际时,我们看到了它搏击风浪的勇气,看到了它追求理想的境界,看到了它的崇高的志向。在“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句话里,我们更看到了大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所凭借的“六月息”。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得借助外物。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在 “善于借助外物”“合作与成功”“积累与成就”“捍卫心灵”“要拥有自己的天空”“ 人生是一种艺术”“淡泊名利”“志向高远”“追求自由”“自然”“生命”“修养”“个性”“名和利”“爱和恨”等相关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中。

角度一:善假于物

大鹏若没有“六月息”,就不能有“水击三千里”,也不能“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发挥和利用大家的聪明才干,才能有大的成就,一个人破译不了基因密码,一个人不能且“神九”飞上太空。

角度二:善于积累

丰厚的知识积累,就好像是大鹏在南徙之前的等待。正如庄子所说:“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也就是说没有丰厚的积累,也就达不到抟扶摇而上九万里高空的境界。而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厚的积累,没有渊博的学识,也就创造不出大的成就。

其他角度:

(1)从“自由”“孤独”角度谈人生“境界”;

(2)从“淡泊”角度谈生活态度

(3)从“精神归宿”“品质”“节操”“尊严”等化用材料;

(4)阐述与“魅力”“智慧”“个性”“真人”等相关的话题

(5)可以谈“坚守”“选择”等议点

3.运用范例 

1、有明镜,活得超然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圣人,是神人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 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2004 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心有明镜》节选) 

2、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3、《逍遥游》呈现了一只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描绘了大鹏搏击风浪的勇气,追求理想的高远境界,表现了它力图摆脱束缚,结束“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崇高志向,让我们从雄伟的大鹏形象中体会到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4、庄子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他的内心深处却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强烈绝望。 

  •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赞之赏之。

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 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96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