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 精品解析: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精品解析: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 先秦诸子选读》) 注意事项: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 先秦诸子选读》)

注意事项: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注重此世、安住当下,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品格,蕴含在儒、道、佛的经典文本当中。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略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

儒家注重此世,关注现实人生。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关注今生,活在当下,敬鬼神而远之,不做杞人忧天之思,不热衷于谈论怪力乱神之事,这才是对生命的敬重。《礼记·大学》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所谓的“安”,指的就是此心安住当下。儒家强调通过减少外缘,让自己的心慢慢变得专注,在这个专注的过程当中,内在的智慧将不断显现。反之,则“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道家也强调接受与安住当下。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这是一种随顺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深刻的智慧。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活着的方式只有一种,那便是与当下接轨,而唯一能够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此时此刻。在《道德经》八十章中,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指的是,老百姓安于现状,活在当下,他们以其所食为甘甜,以其所穿为美丽,以其风俗为快乐,以其居住为安恬,这实际上是“有道”之人安住当下的状态。在道家那里,“无为”“不争”,就是顺应自然,安住当下,不滞留于过去,不执着于未来,而是始终对当下保持觉知,不争不贪,更重要的是,不与当下抗争。

佛教更是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佛教中所说的“正念”,即是保持觉知、安住当下,也就是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有意识地、全神贯注地觉察当下的一切,它是佛陀的根本教义“八正道”之一。在佛教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完美不存在于将来,而是在此时此地,因此,只有放下过去,放下未来,时时保持全然的觉知,深入观察生命每一个微细的活动,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而不执着于它,方能真正明了佛陀的教导。切勿“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

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主要是指“心”(“意识”)处在此时此地。王阳明多次告诫弟子思虑过多徒劳无益,他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和还没到来的事,思虑它们有何益处呢?那样只会距离自己的良知本心愈来愈远。故而,要通过“致良知”的功夫,破除“心中贼”,恢复“此心光明”,就是让心安住当下。

应当指出的是,安住当下,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及时行乐,浑噩度日,而是保持警觉,活在当下,更加有意识地去生活。也就是说,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走出意识昏沉,远离心不在焉。对于过往,不作无谓的计较,也不作耽溺的留恋;对于未来,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作杞人忧天的担忧,而是将此心专注于此时此刻,在每一个行动当中保持觉察,即时应对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谢青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指出要关注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

B. 儒、道、佛都注重“当下”,但用意不尽一致:儒家重此世,道家重接受,佛家重觉知。

C. 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逐层递进地分析了儒、道、佛经典文本中“注重当下”的精神品格。

D. 文章尾段补充阐释了“安住当下”的精神内涵,告诫我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不能堕入新的蒙昧。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强调因时因地制宜,随缘而安,自得其乐,显然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状态。

B. 庄子“逍遥游”所描述的状态,就是内心突破重重藩篱障碍,全然地安住当下,从而达到精神上真正的自由。

C. 佛教强调行住坐卧皆是修行,不百种需索、千般计较,以免饱受焦虑忧郁的困扰,也是告诫人们要学会安住当下。

D. 采菊东篱的陶潜、幽居汴京的李煜、筑庐东坡的苏轼都有着率真、素朴、清洁的灵魂,他们无疑是古代中国文化当下精神的代表。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C.“逐层递进地分析”错误,结合“儒家注重此世,关注现实人生”“道家也强调接受与安住当下”“佛教更是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等分析,应该是并列结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幽居汴京的李煜……他们无疑是古代中国文化当下精神的代表”错误,因为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主要是指“心”,而李煜明显不属于此例,而是活在过去的例子。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非攻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未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地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捡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

文本三:

《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中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

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B. 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

C. 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D. 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

4. 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

5. 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3. A    4. 从人物形象角度评点:
①埋头苦干、不做空谈实干家形象;
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
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角度评点:
①正面描写:可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
②侧面描写:可以从学生表现、环境烘托等方面分析。    

5. 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在宋时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以致鼻塞的尴尬经历。
①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
②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
③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A.“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说法错误,小说突出了墨子的仗义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的思想,凸现了墨子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插入现实生活的描写,不破坏作品的艺术效果,反而能增强作品幽默、调侃的情趣,语言轻松诙谐并不影响主题的严肃性。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人物形象以及塑造人物的手法的能力。

从人物形象角度:

根据文本一“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未在意,仍然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等衣着和外貌的描写,突出了墨子埋头苦干的特点。

根据墨子的语言描写“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和文本二“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可知,墨子反对空谈,具有实干精神。

原文楚国积极备战,欲攻打宋国,为了平复战争,墨子风餐露宿,风尘仆仆到楚国游说管黔敖,可见他是一个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

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角度:

正面描写有很多,如“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未在意,仍然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等衣着和外貌的描写;“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为语言描写,均是从正面对墨子进行描写,突出了他是具有实干精神的英雄形象。

侧面描写也很多,文中曹公子的空谈与墨子的实干形成对比,侧面衬托墨子;管黔敖与墨子的实干形象一致,也从侧面衬托了墨子形象;本文中对公输班的描写有“‘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可见公输班有强烈的等级观念,把百姓成为“贱人”;而墨子却说“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二人的观念形成对比,从侧面衬托墨子爱民思想,为了百姓,宁愿步行千里去说服楚国罢兵。

本文塑造人物手法多样,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并对其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首先理解文本三所写结尾的内容,结合文本一可知,这段文字主要细致生动地描写墨子在归途中的落魄遭遇和尴尬经历。

从人物塑造上,从“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中不内也”“众人不知其功”可知,墨子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却依然为了民众而奔波,使墨子急人所困、为民请命的侠义形象更加突出。

从主题上,结合材料三“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可知,文章在肯定了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无人理解的悲哀,使对主题的挖掘更深刻。

从艺术效果看,“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作为作品塑造的“中国的脊梁”的形象却受到了冷遇,这样的悲情结尾更加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思考。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

6. 下列选项中不完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一言以为不知                 困于心,衡于虑

B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C.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D.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知”通“智”,明智;“衡”通“横”,梗塞,指不顺。句意:可以从一句话中让人认为他是一个不明智的人。/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

B.“错”通“措”,放置;“刑”通“刑”,树立榜样。句意: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

C.“内”通“纳”,结交;无通假字。句意:这不是因为想要和小孩子的父母结交。/同情心,人人都有。

D.“蚤”通“早”,早晨;“然”通“燃”,燃烧。句意:早上起来,暗中跟踪到丈夫所去的地方。/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故选C

7.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   )

A. 子路从而后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B. 颠沛必于是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C. 岂不诚大丈夫哉               小人之过也必文

D.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从而:古义,由动词“从”和连词“而”构成,意为“跟随而且”;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句意: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了后面。/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能够。句意:七十的人可以凭借它吃到肉。

B.颠沛,古今同义,颠沛流离。句意: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引领:古义,伸长脖子;今义,指带动事物跟随他或他们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句意: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了。

C.丈夫: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小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人格卑下的人。平民百姓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D.必然:古义,一定这样;今义,指事理确切不移。句意:现在的成年人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柔弱:古义,柔软;今义,软弱。坚强:古义,僵硬;今义,强固有力。句意: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既柔且弱,死了以后就变得僵硬死沉。

故选B

8. 下列选项加点词活用类型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履危石,临百仞之渊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B. 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    不远千里而来

C. 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 轲也请无问其详            民为贵,社稷次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履:名词作动词,脚踏。句意:脚踏危石,面对百丈的深渊。/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句意:向东望去,看不到海水的尽头。

B.都是形容词意动用法。羞:认为羞耻。句意: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认为羞耻而共同哭泣的。/远:以为远。句意:不以千里为远,长途跋涉而来。  

C.都是动词使动用法。罢:让罢兵。句意:我将面见楚王说服他让他罢兵。/活:使活下来。句意:你也许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吧。

D.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详:详细情况。句意:我不想了解你到楚国去的详细情况。/贵:重要的。句意:百姓是最为重要的,国家其次。

故选A。

9.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 鲋鱼忿然作色曰               河东凶亦然

B. 斧斤以时入山林              明日,子路行以告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 不义而富且贵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句意:鲋鱼气愤得变了脸色说。/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也这样。

B.介词,按照;介词,把。句意:斧斤按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第二天,子路走了,(赶上孔子)把上面的情况告诉孔子。

C.介词,在;介词,从。句意: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

D.都是连词,并且。句意:通过不符合道义的手段获得富贵的地位。/可以让它的(百姓)勇敢起来,而且懂得礼义规矩。   

故选D。

10. 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都相同的一项(   )

A.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 伟哉夫造物者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D. 恶乎往而不可哉               今世之人居官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莫夭阏之者。句意: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了。/被动句,“见……于”表被动。句意: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修德,不讲学。句意:不修养品德。不讲求学问。/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为莫若己者。句意: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C.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夫造物者伟哉。句意:造物者太伟大了。/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吾以何休。句意:我王不出来巡游,我们凭什么休息?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往恶乎而不可哉。句意:到哪里去不可以呢。/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今世居官高官尊爵之人,皆重失之。句意:当今世上居于高官显位的人们,都时时担忧失去它们。

故选B。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伐越,隳会稽,得骨专车,使使问孔子曰:“骨何者最大?”孔子曰:“禹致群臣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使者曰:“谁为神?”孔子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社稷为公侯山川之祀为诸侯皆属于王者汪芒氏之君守封嵎之山者也在虞夏为防风氏商为汪芒氏今谓之大人。”使者曰:“人长几何?”孔子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使者曰:“善哉!圣人也。”

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而咫。陈侯使问孔子,孔子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信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思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故铭其栝曰:肃慎氏贡楛矢,以劳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别姓以远方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矢。”试求之故府,果得焉。

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有羊,以问孔子,言得狗。孔子曰:“以吾所闻,非狗,乃羊也。木之怪夔罔两蝄蜽,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羵羊也,非狗也。”桓子曰:“善哉!”

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触王舟,止于舟中。昭王大怪之,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萍实。”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获之,此吉祥也。”其后齐有飞鸟一足来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又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沟渠,天将大雨。”于是如之,天果大雨,诸国皆水,齐独以安。

(选自《说苑•辨物》)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社稷为公侯/山川之祀为诸侯/皆属于王者汪芒之君/守封嵎之山者也/在虞夏为防风氏/商为汪芒氏/今谓之大人/

B. 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社稷为公侯/山川之祀为/诸侯皆属于王者汪芒氏之君/守封嵎之山者也/在虞夏为防风氏/商为汪芒氏/今谓之大人/

C. 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社稷为公侯/山川之祀为诸侯/皆属于王者/汪芒氏之君/守封嵎之山者也/在虞夏为防风氏/商为汪芒氏/今谓之大人/

D. 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社稷为公侯/山川之祀为/诸侯皆属于王者/汪芒氏之君守封嵎之山者也/在虞夏为防风氏/商为汪芒氏/今谓之大人/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隳会稽”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两句中“隳”字含义不相同。

B. “长者不过十”与“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论语》)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相同。

C. “善哉!圣人也”与“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论语》)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相同。

D. “试求之故府”与“故天下大器也”(《庄子•尊生》)两句中的“故”字含义不相同。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对于防风氏骨头的神话故事讲述得十分清晰,彰显了其学问的高深,因而赢得了吴国使者的高度赞扬。

B. 孔子判别死于陈惠公庭院的隼身上的箭为“肃慎氏贡楛矢”,后来陈惠公找到了它,证明了孔子的话是对的。

C. 季桓子打井挖到了像羊的东西,于是派人问孔子,说挖到了狗,而孔子根据自己的见识,认为是羊不是狗。

D. 孔子知道萍实和商羊预示着大雨将至,要齐侯通告百姓防灾,齐侯按孔子的话去做,于是避免了重大灾害。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齐有飞鸟一足来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答案】11. C    12. A    13. D    

14. (1)译文:这以后齐国有一条腿的鸟下落,停在大殿的前面,抖动着翅膀跳跃,齐侯对此感到非常奇怪。(2)以天下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天下人的忧虑为自己的忧虑,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够称王天下,还从未有过这种情况。(3)墨子说:仁人用来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的人兴利除害,是按照这个原则来处理事务。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山川的神灵,是能用来规范天下的。守护社稷的为公侯,祭祀山川的为诸侯,他们都隶属于君王。汪芒部族的君主,是监守封嵎之山的神。在虞夏叫防风氏,在商叫汪芒氏,现在叫作大人。

“足以”为固定词组,中间不可断,排除AD;

“社稷为公侯”和“山川之祀为诸侯”是并列句式,“诸侯”是“为”的宾语,应在“诸侯”后面断开,可排除B。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 错误。都是毁坏。句意:毁坏了会稽。/一个人起义而天子的七庙就被毁坏。

B.正确。超过,经过。 句意:高的不过十尺。/孔子从这里经过,叫子路去询问哪里有渡口。

C.正确。好的,好的方面。句意:了不起呀圣人!/有不好的方面却不能够改正,这是我的忧虑。

D.正确。原先的,因此。句意:陈惠公于是派人到从前的府库中去寻找。/因此是天下最珍贵的器物。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孔子知道萍实和商羊预示着大雨将至”分析不当。原文表述为“惟霸者能获之,此吉祥也”,“萍实”是吉祥之物,不是用来预示大雨将至的,且遇到萍实的是楚昭王。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飞鸟一足”,定语后置句,应是“一足飞鸟”;“舒”,抖动;“怪”,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2)“乐、忧”,以…为快乐、忧愁;“王”,称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

(3)“所以”,用来……的;“利、害”,为……兴利除害;“者也”,判断句

参考译文:

吴国攻打越国,毁坏了会稽,获得了一节巨大的骨头,要用一辆车来转运。吴国派使者来问孔子:“什么骨头最大?”孔子说:“大禹召集群臣到会稽山,防风氏迟到,大禹就把他杀死,他的骨头一节就有一车长,这就是最大的骨头了。”吴国的使者又问:“神是谁呢?”孔子说:“山川的神灵,是能用来规范天下的。守护社稷的为公侯,祭祀山川的为诸侯,他们都隶属于君王。汪芒部族的君主,是监守封嵎之山的神。在虞夏叫防风氏,在商叫汪芒氏,现在叫作大人。”吴使问:“人的身高有多少?”孔子回答说:“僬侥氏身高三尺,是最矮的了;高的不过十尺,数得上是最高的了。”吴国使者听了之后说:“了不起呀圣人!”

孔子在陈国时,有一只鹰坠在陈惠公的庭院里死了。楛木做的箭射穿了它的身体,尖石的箭头有一尺多长。陈惠公派人请教孔子。孔子说:“这只鹰来得很远呢,这是北方肃慎氏制造的箭头。从前周武王攻克商朝,打通了去南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道路,让他们各自拿出本地的特产进贡,使他们思考各自所从事的职业。于是肃慎氏就向周天子进贡楛矢和一尺多长的石砮。武王想表明自己的美德使他们进贡,所以在箭尾扣弦处刻上:肃慎国进贡之箭的字样,来送给大女儿,并随嫁给虞胡公而带到他所封的陈国。帝王把珍玉分给同姓,是彰显亲近;把远方的贡品分给异姓,是让他们不要忘记臣服。所以把肃慎国的贡品分给了陈国。”陈惠公于是派人到从前的府库中去寻找,果然找到了它。

季桓子打井得到土缶,里面有个像羊的东西,季桓子派人拿这件事去问孔子,说挖到了一条狗。孔子说:“凭我所知道的,不是狗,是羊。山林中的精怪有夔和魍魉、蝄蜽,水中的精怪有龙和罔象,土中的精怪是羵羊,不是狗。”季桓子赞叹说:“好!”

楚昭王渡长江时,看到江中有个大如斗的物件,径直撞向楚昭王的船。船夫将这个东西捞上船。楚王非常奇怪,派使节向孔子请教。孔子说:“这就是萍草的果实。”叫人剖开食用它说:“只有能够称霸的国君才能获得,这是吉祥的象征。”这以后齐国有一条腿的鸟下落,停在大殿的前面,抖动着翅膀跳跃,齐侯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又派使者请教孔子。孔子说:“这种鸟名叫商羊,尽快通告百姓,赶紧整治沟渠,修筑堤坝,将有大水成灾。”齐国君主于是按孔子说的做,大雨果然下个不停,各诸侯国大水泛滥,只有齐国因为有所防备,而没有造成重大灾害。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进艇①

杜甫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注】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草堂之时。②南京:指当时的成都。③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④无谢:犹不让,不亚。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两“南”两“北”各当句自对,“南”“北”又上下句互对,音韵和谐,自然流畅。

B. 颔联紧扣诗题,描写诗人在晴朗的白日里,与老妻幼子乐游于清江之上,富有生活情趣。

C. 颈联写浣花溪畔“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的美景,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

D. 尾联写作者与家人享用茶浆,虽用的是粗陋的瓷器,但作者却认为足以比得上玉制容器。

16. 明末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此不幸中之幸也,故形之于咏歌。”请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

【答案】15. C    16. ①“不幸”:“南京久客”一句写诗人长年颠沛漂泊,客居异乡;“北望伤神”句写诗人北望长安,感伤国势颓败、有志难酬。于家于国可谓不幸。②“幸”:诗歌后三联,写诗人挈妻携子,乘舟出游,虽粗茶淡浆,却也闲适安定。在漂泊流离中暂得一家团圆安稳,也是人生之幸。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错误。颈联喻指孩儿欢戏、夫妻团圆。想到这里,杜甫内心深处的感情犹如潮水从心底奔涌而出,多年漂泊与流离的苦痛和如今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两种冰火两重天的情感交杂在一起,最终化作颈联“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这两句。“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如双栖鸳鸯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象征着夫妻或两个相爱的恋人双宿双飞,永不离分,唯美的梁祝化蝶所表达的也正是此意。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同时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题干要求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根据题干中透露的信息,诗人的“幸”,应是“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这是“不幸中之幸也”,在诗中的体现是颔联“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这是一种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乡野生活。波光云影伴着棹声、嬉闹声,杜甫望着眼前这位同他患难与共的糟糠之妻,两鬓业已有些斑白,回想起和她一起看过的风景和一起走过的人生旅程,今生有伊相伴,纵然再苦也甘之如饴。多年漂泊与流离的苦痛和如今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两种冰火两重天的情感交杂在一起,最终化作颈联“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这两句。加上身边还有“稚子”相伴,让诗人感受到人生的幸福。而“不幸”则是诗人“久客”“南京”,早年多舛的命运,长年颠沛漂泊,客居异乡,“坐北窗”“北望伤神”,一种悲怆感伤的情绪油然而生。考生作答时,依据题干要求,将诗人情感分为“幸”与“不幸”两方面,分别作答即可。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四)名句名篇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形容时间流逝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_。

(2)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是:_______, _______。

(3)《孟子》中指出,上天要将重任交给一个人时,会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磨炼,表明上天磨炼人的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

(4)《逍遥游》中庄子先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_______, _______”,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答案】    ①. 逝者如斯夫    ②. 不舍昼夜    ③.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 所以动心忍性    ⑥. 曾益其所不能    ⑦. 若夫乘天地之正    ⑧. 而御六气之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斯、择、曾、御、辩。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 下列选项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   )

A. 醴泉(lǐ)        喟叹(kuì)      牖户(yǒu)    夭阏(è)        蓬蒿    大相径廷

B. 期年(jī)        置喙(huì)      怃然(wǔ)    譬喻(pì)      诲朔    日出而作

C. 爝火(jué)    朝觐(jìng)    莞尔(wǎn)    畏葸(xǐ)    秕糠    卖官鬻爵

D. 畎亩(quǎn)    悲恸(tòng)    形骸(hái)    饥馑(jǐn)      鳏寡    故步自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大相径廷”的“廷”应为“庭”;

B.“诲朔”的“诲”应为“晦”;   

C.“朝觐”的“觐”应读为“jìn”。

故选D。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锦绣山河为名,非凡十年为证,我们完成了一段伟大的历史书写,中国交出了一份彪炳日月的时代答卷。《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领导人民创造的这些成就背后,蕴藏着多少运筹帷幄的胆识,包含着多少气贯长虹的行进,凝聚着多少   ①   的巨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一个   ②   的十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时间前行,   ③   十年弹指一挥间,新时代中国的每一瞬间都在创造奇迹、书写历史。在这段沉甸甸的历史中,不仅让一个历经沧桑的民族欢迎复兴的万道霞光,而且让一个走过百年的政党永葆青春活力。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9. ①震撼人心(动人心魂)
②浓墨重彩(卓有成效)
③不舍昼夜(日月如梭)    

20. 修改示例:这段沉甸甸的历史,不仅让一个走过百年的政党永葆青春活力,而且让一个历经沧桑的民族迎来复兴的万道霞光。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该成语修饰的是“巨变”,意思是指这种巨变令人震撼,所以可用成语“震撼人心”或“动人心魂”。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动人心魂: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此处的意思是指这十年,我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所以可用成语“浓墨重彩”或“卓有成效”。浓墨重彩:形容着力叙述或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重;卓有成效: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办事方式很有效果。

第三空,根据“时间前行”“十年弹指一挥间”等词句可知,此处指的是时间过得飞快,所以可用成语“不舍昼夜”或“日月如梭”。不舍昼夜: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日月如梭:形容时光过去得很迅速。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语病有三处:

(1)语序不当,“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前后分句应该互换位置;

(2)“在这段沉甸甸的历史中”中介宾短语造成句子无主语,应删除“在”和“中”;

(3)“欢迎复兴的万道霞光”搭配不当,应将“欢迎”改为“迎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①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②    ,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的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③ 。

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类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太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答案】21. ①除了与含糖量高低有关外  ②果糖的甜度最高  ③因为有机酸含量较多    

22. 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因为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所以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含糖量少的水果也要限制食用。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结合后文“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确定空处应该有与“还……与……有关”相照应的关联词语——“除了与……有关外”,再结合上文“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确定答案为:除了与含糖量高低有关外。

②处因为上文句末为句号,说明主要根据后文填空,再看后文内容为“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于是确定空处与下文是递进关系,得出答案为:其中果糖的甜度最高。

③处根据段落位置确定要填的内容是对上文“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比如山楂含糖量超过20%,但因为含酸量较多,吃起来还没有草莓甜”的总结,故得出答案:“山楂中的有机酸所致”,或者“受山楂中有机酸的影响”。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的能力。

根据设问句子“对超重人群以及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的食物呢?”提炼出中心观点。对象为:超重人群以及糖尿病人群;重要信息(原因和结果)为“由于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得出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其次便是“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最后一点便是“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限制总热量,建议平均一天吃下去的水果不超过200克”。

综上,再结合字数限定和“因果关系”的要求确定答案。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有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代对月球的无限憧憬,一个民族的千年梦想化为了现实;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被命名为“蛟龙”,寓意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暗物质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期望它能不畏艰难,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测出暗物质粒子;国之重器核导弹取名“东风”,源自《红楼梦》中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力量……

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中国式浪漫

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惊变的新时代。我们将砥砺奋进的现代化产物与前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成果相融合,在当今社会产生文化延绵之回响,可谓中国式浪漫。

我们在航天领域所自主研发的卫星系统我们借远古历法之名命名为“北斗”。在高精尖航天领域的成果以庄子的预言命名为“嫦娥工程”……单单关注中国新时代下诸如此类的科研成果便能了解一部中国的文明史,岂不有趣?

那么这些表现为什么浪漫,浪漫在哪呢?表层而言浪漫在这些远古传说与预言在岁月积淀之下,蒙上了一层朦胧面纱而产生的神秘感和意境美。嫦娥奔月一传说使我们对于“月”充满了无限遐想,主观上把探索外太空这一严谨任务赋予了诗意。把月亮这一实体星球转化为了“月”这一意象,抽象化了月。如此一来,太多古诗古词借月抒怀的浪漫意境便油然而生,可谓浪漫。

然而若只有浪漫的意境,神秘的氛围,再美好的景色也仅仅会留于“昙花一现”般,徒有其表。更不能构成“中国是浪漫”的情结。所谓“中国是浪漫”是远古素材与现代中国人艰辛努力结合而成的产物。若说美好意境是中国式浪漫之本,那么中国在新时代下与别国竞技所体现出的砥砺奋进精神才是中国式浪漫之根。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把卫星系统送上了太空,把探月计划命名为夸父计划,这便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古人的想象与期望化为现实,更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预言的寻觅与追求。因为这些传说对于我们耳熟能详甚至深信不疑,所以我们才会有如此动力试图一探究竟。这使我们在科技探索的道路上跋山涉水,砥砺前行。中国式浪漫也就是艰苦奋进之后获得的甘甜与欣慰,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共鸣。

反观这些成就不难发现,北斗系统的建立不仅在科技领域使中华民族被别国了解,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输出与弘扬。以鹰击为名的超音速导弹寄托了我们“挥斥方遒”的豪迈胸怀……

“中国式浪漫”在当今时代,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寄托着我们对于文化的认同,对于乡愁的追索。对于社会而言中国式浪漫是一剂润滑剂,使我们社会在发展现代化科技的同时感受到文化之美。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中国式浪漫”是支撑我们民族砥砺奋进的精神支柱,让我们民族在向前奋力奔跑的同时不忘自己从何出发,使中华民族作为“中国”在世界之林为人所了解。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主要讲“中国式浪漫”。注意抓重点句,如第一段的第一句“我国有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以及最后一段“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彰显了我们的实力,中国式浪漫让国人找到自己的“源”、自己的“根”,这是一切精神力量的源头,或者说是我们坚信这是种浪漫的底气。“中国式的浪漫”是一种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彰显了我们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一个民族与祖先融为一体,它宛如拥有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他属于一种恒久的文化,属于群星中的一颗——他是有使命的,这使命庄严但又美丽,纵然苦楚,但心中有这份诗意,浪漫,归属感,他不会止步。

考生可以根据以上分析立意,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紧扣“中国式浪漫”,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即可。

文体可以选择擅长的,本次作文较适合写成议论文。

【立意】1、“中国式浪漫”是前行,同时也是寻根。2、以“中国式的浪漫”,面对世界,走向未来。3、“中国式浪漫”彰显文化认同。4、“中国式浪漫”的名字背后,是中国立于世界舞台的自信。5、“中国式浪漫”,让文化薪火相传。6、为“中国式浪漫”点赞。

【素材】1、“中国式浪漫”是中国人勤劳奋斗的见证,它让我们的想象与预言化为现实。古有预言夸父逐日,今有名为“夸父计划”的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古有孙悟空千里眼顺风耳,今有“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大展身手;古有嫦娥奔月,今有“嫦娥号”月球探测器探访月球……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航天员的住处被称为问天阁;《山海经》有“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成就了如今的昆仑站;辛弃疾也曾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取之谐音,载人火箭命名为神州……

3、华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品牌,其公司在去年公布了自己研发的操作系统,并命名为“鸿蒙”,引发了热议,同时还有名为“麒麟”的芯片,名为“鲲鹏”的PC处理器等等。其中“鸿蒙”取自西汉《淮南子》:“至德之世,甘瞑于溷之域……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鸿蒙未判,混沌初开,有气吞寰宇之势,取出如此霸气的名字,并非我们自傲,这种底气来自于不断强大的科技实力,来自于日益提升的综合国力,这是我们在向世界骄傲的宣扬中华文化。

4、最重要的是,“中国式浪漫”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铭刻于每一个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我们为什么会听到这些名字时会心一笑,觉得它们格外巧妙动听?为什么会油然生出“没错,咱们的成果就该叫这个名字”的念头?为什么会对它们独特的意境与美感感到发自内心的理解和随之而来的自豪?几千年来的积淀,已经将传统文化的基因深深刻进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骨髓,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生命的底色。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式浪漫”是根植于我国丰厚文化土壤的新生花朵,正亦如此,它才开进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95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