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必修三册 2023年高考时政热点材料试题专练:全面依法治国

2023年高考时政热点材料试题专练:全面依法治国

热点专练八 全面依法治国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精妙的典故信手拈来,广博的引用贯通古今。下列用典中与“十四个坚持”思想内涵一…

热点专练八 全面依法治国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 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精妙的典故信手拈来,广博的引用贯通古今。下列用典中与“十四个坚持”思想内涵一致的是(   )

①天下之难持者莫若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②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③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④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改革开放以后,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也已变化发展了。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

A.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依法治国

B.全力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

C.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是外商投资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该法自2019年实施以来,我国利用外资逆势增长,实现了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2022年7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分别赴北京、河北、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广东等8个省(市)对外商投资法的实施情况开展了实地检查。材料表明(   )

①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②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表明(   )

①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宪法法律是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③宪法法律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④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2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证监会签署《关于建立健全资本市场行政执法与检察履职衔接协作机制的意见》(简称《协作意见》),两部门强调要以贯彻落实《协作意见》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协同,持续“零容忍”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由此可见,最高人民检察院、证监会签署该意见目的在于(   )

①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积极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②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投资者权益保护强化市场监管

③深化双方沟通交流,完善证券执法司法衔接体制机制

④使人民检察院和证监会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行政执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应用加速发展,在通信、支付、购物、视听等领域都涌现出一些体量巨大、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其中不少已赴国外上市或有相关计划。由13个部门联合修订发布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于2022年2月15日开始施行,其中第七条明确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申报网络安全审查。修订和施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旨在(   )

①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②推进中国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有序法治网络

④建立国家安全审查与监管制度和机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某班同学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回答下面小题。

7.甲组同学搜集了2021年全国人大立法成果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合理的有(   )

①制定印花税法,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为宏观调控提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②制定数据安全法,全面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③制定监察官法,完善国家机构组织立法,促进规范和正确行使监察权

④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带娃有法可依,体现了法在国家治理中的社会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乙组同学观看了一场“涉嫌危险驾驶罪”庭审网络直播。在直播中公诉人、被告人、被害人分别进行了陈述和论辩,法院依法进行了一审判决。随后大家就此案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合理的有(   )

①公诉人出示证据经法定程序认证可用以定罪,可见证据对证明案件事实的重要性

②被告人提供证人证言说明其饮酒未过量,表明此类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③被告人按程序做最后陈述希望法庭从轻处罚,是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体现

④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该判决具有终局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立法法在依法治国过程中,通过规范立、改、废、释、纂等多种立法方式,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立法法的修改(   )

①为我国规范国家立法活动提供了根本法律保障

②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③表明我国国家立法机关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立法

④表明全国人大在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方面发挥政治领导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不同的立法形式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各有其作用。

形式含义成果举例
就是制定新的法律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47件
是对已有的法律进行修改完善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修改法律111件次
废止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条文废止有关收容教育等法律规定和制度
对法律进行解释,进一步明确法律条文规定的含义、适用情形、范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国安法有关条款作出解释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选择恰当的立法形式是科学立法的要求和体现

B.各种立法形式都是对我国法治体系的颠覆性重塑

C.科学立法是推进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的基础

D.司法实践的经验可为实现良法善治提供有益借鉴

1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基于(   )

①严肃党内政治纪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需要

②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提高立法水平和质量的需要

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需要

④推动党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作为首要任务,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将宪法实施和监督提高到新水平。这说明(   )

①我国致力于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国家

②必须把依宪执政作为党的执政理念,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③政府要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社会法治体系

④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是中共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未保办(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发起的网络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网络游戏、电商、儿童智能设备等平台,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未成年人违规、违法、犯罪等问题。这表明(   )

①各部门坚持党的领导,联合执法保护未成年人成长

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③建设和谐有序的法治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④各类社会主体在我国社会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该法着力加强预防性法律制度构建,加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建设,加大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处罚,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该法的通过(   )

①表明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能有效保障政府部门公正司法文明执法

③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④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科学立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2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法工委关于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近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接收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共7261件,同时加大审查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有备必审”,使其与宪法法律等上位法规定保持一致,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重要法律和法治措施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备案审查可以(   )

①履行法定职责,促进全国人大常委会更好行使其司法职能

②提高立法质量,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和社会主义法治的运行

③加强依法执政,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推进依法治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整体功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重要保障。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修改地方组织法(   )

①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旨在进一步扩大地方人大、政府的职权,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有利于地方政府依法执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八二宪法”完成第五次修改,开启依宪治国新征程:公共卫生领域立法全速推进,“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成为依法战“疫”最强音;民法典重磅问世,为中国人民量身定制“权利宝典”;以反食品浪费法为代表的“小切口”“小快灵”立法,让法律立得住、真管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每一次立法镌刻在人民心中。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立法内容应符合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广泛集中民智有助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③科学立法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23年3月,全国人大福建代表团召开代表小组会议,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修正草案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推动草案突出立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时俱进完善关于坚持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表述,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战略目标,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材料体现(   )

①全国人大代表严格依法行使审议权和立法权

②修正草案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成果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立法、民主立法,维护社会稳定

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9.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该法通过“开门立法”充分反映社会各方诉求,并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为保护和治理黄河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开门立法”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性  

③公民参与立法行使参与权、表决权,有利于推动国家法治建设

④立法机关立良善之法,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观点。这是因为(   )

①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发展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海纳百川、熔铸百家

④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全面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加强市县法治建设,是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落实的关键,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为夯实全面依法治国基础,提升市县法治建设水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材料表明(   )

①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由其背后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③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④适时完善上层建筑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等经典名句,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表明(   )

①以经典名句揭示我国法治建设历史底蕴,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鲜活的当代价值

②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能够凝练形成当代中国法律文化、法律精神的独特标识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丰厚滋养

④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宣传,使其自动转化为当代法律理念和先进法律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论述了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刻的基础是人民,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全过程中。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于(   )

A.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B.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满足人民的需求是依法治国的目标 D.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

24.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接受专访时说:香港国安法实施半年来,国家安全得到维护,香港的社会秩序恢复正常,达到了当初推行此法的目的。此法的表决通过(   )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香港的繁荣稳定

②贯彻了“爱国者治港”“一国两制”“消灭港独”方针

③表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和国家主席共同行使立法权

④落实了依法治国方略,健全了国家安全法律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父母离婚后,父亲文某近一年未探望7岁女儿文小某,文小某遂将父亲告上法院。关于未成年子女能否作为探望权的诉讼主体来主动要求父母对其进行探望,《民法典》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承办法院遂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民法典》中探望权的性质内涵进行说理,判决被告父亲履行其义务。法院作出这样的审理与判决( )

①彰显依法治国方略,有效破解了离异夫妻“探望不作为”的难题

②是通过诉讼调解维护未成年人文小某合法权益,呵护其健康成长

③表明父母双方与子女间的关系并不会因为父母双方的离婚而消除

④体现出人民法院正确发挥司法能动性,有助于更好实现司法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民法“典”亮生活:“好人条款”,为好人撑腰!为鼓励人们向处于危难中的人伸出济困之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被称之为“好人条款”。这说明(   )

A.行为人只要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

B.立法应大力弘扬传统美德维护公序良俗

C.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D.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

27.法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必然积极回应社会热点与时代诉求,它的实施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维护人民权益有重大意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民法典的产生和实施(    )

①适应时代要求,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必然要求

③有利于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④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8.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近日,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制的意见(试行)》,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法治建设,党要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的法规政策中,使党的核心主张、治国实践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是因为(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

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只有相互契合才能相得益彰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平“语”近人一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书收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其讲话、文章和谈话中所引用的中国古代名言名句。下列名言名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应正确的是(   )

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坚持依法治国

②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0.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读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段话从复合判断的类型看,属于(   )

A.选言判断 B.联言判断 C.假言判断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丰富的法制理论和实践探索,矢志不渝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定力与活力。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国体、政体。
改革开放时期制定修改了宪法、选举法等重要法律,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1982年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被写进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发生历史性变革。

材料二  段某在小区居民楼电梯内吸烟,邻居杨某劝阻,二人因此发生言语争执。段某出电梯后猝死,段某之妻袁某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杨某赔偿40余万元。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劝阻电梯内吸烟的行为合法、正当,符合公序良俗,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当鼓励;杨某的行为方式理性、平和,并无不当,与段某的死亡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应承担任何民事责任,故判决驳回袁某的诉讼请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分析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百年法治历程中,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定力和活力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此案法院判决的看法。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下法治建设的使命任务,要以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积法治之势、赋制度之能。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支撑与目标问题,即全面依法治国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必须用法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制度依据,在现行宪法基础上,要充分利用立法活动规避潜在风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强调执法主体作用,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强调司法防线,必须不断深化司法机关的保障作用,贯彻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强调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请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实践要求。

3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规范立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围绕贯彻“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总要求,积极开展备案审查工作。

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接收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本地法律共7261件。同时,推动地方人大常委会将本级“一府一委两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纳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范围。

五年来,常委会法工委加强对合宪性、涉宪性问题审查研究,在备案审查工作中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督促和推动制定机关纠正改正有关规定,依法纠正违反宪法法律、违背党中央精神或者不合时宜的规定。

五年来,常委会法工委依法对报送备案的各类法规、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本地法律开展主动审查,对公民、组织提出的17769件审查建议认真进行研究处理,累计督促推动制定机关修改完善或者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约2.5万件。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明全国人大开展备案审查工作在法治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

◆公正司法

【案例】在甲中介公司员工邱某的居间协调下,郑某与康某、甲中介公司签订房产买卖定金协议书一份,载明由郑某向康某购买某小区房产一套,并约定了合同付款方式及付款时间、违约责任等条款,三方签字、盖章确认。协议签订后,郑某向邱某支付钱款20万元,邱某出具收条,收条载明已将钱款转入中介方的账户监管。但此后,买卖双方因其他费用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该房屋买卖协议被搁置,而后邱某将收取的钱款挪为他用,卖方康某始终未收到任何钱款。2022年7月,郑某将该纠纷诉至区人民法院。

【判决】法院审理后判令邱某、甲中介公司返还郑某购房款20万元并支付相应利息;邱某、甲中介公司向郑某支付因本案支出的律师费6000元。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条规定,执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工作任务的人员,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

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二条规定,中介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中介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请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法院做出上述判决的理由。

三、开放性试题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我国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日益繁重。在此背景下,全面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人才、科技等重要支撑,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供制度保障;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挑战;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从“制”到“治”的飞跃,昭示法治建设从法律制度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法治体系转变,法治中国建设迈入系统全面、协同高效的新境界,等等。

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为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科学的法治理论指导。

(1)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为提高师生的法治素养,某中学拟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校园活动,请你结合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为该校提出两条活动建议。

参考答案:

1.B2.D3.D4.B5.C6.A7.C    8.A9.C10.A

11.D12.C13.D14.D15.C16.A17.B18.C19.C20.B

21.B22.B23.A24.B25.D26.B27.A28.A29.D30.B

31.(1)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为社会主义法治提供最根本的保证。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守人民立场,把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和全过程;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法治实践。

③立足国情,与时俱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①杨某属于正当劝阻行为。杨某没有侵害段某生命健康的故意或过失,杨某的劝阻和段某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杨某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②法院的最终判决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及公序良俗等法律精神,(有利于促进文明、卫生城市建设),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本案的判决,鼓励公民积极同不良风气及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32.①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筑牢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思想根基。

②坚持依法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充实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规范依据,建设法治国家。

③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严格执法,紧扣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④严格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强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司法保障。

⑤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推动全民守法,夯实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33.(1)①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监督权。通过备案审查,对宪法实施和其他国家机关进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和国家法治统一,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国家治理效能。②备案审查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汇聚民智,规范立法,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促进了我国的法治建设。

(2)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遵循平等、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②结合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二条,邱某在收取郑某支付的款项后,未能积极履行义务,甚至私自占用郑某的款项,严重违约,损害买房人利益,应当予以赔偿。③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条,甲中介公司未尽到合理的告知和管理义务,应当对邱某的赔偿承担相应责任。④判决保护了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4.(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局势变化、国内改革深入推进要求我国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法治中国建设深入推进有助于我国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邀请本地法律理论专家、其他法律工作者进校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具体的法律实务案例制作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建设成果展板并在校园内展示,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92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