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阶段(二)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下册第一至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已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但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一些网络媒体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一方面,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曾经,读者反感“襄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人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人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摘编自石羚《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哲学与科学属于理论命题,其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而文学虽与二者有所不同,但也要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
B.人们只有在正确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
C.当下一些网络媒体浮夸荒诞的文风,不仅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也使得“眼球情结”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
D.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年轻网民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修辞立其诚”的要求格格不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岱年认同“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的观点后,指出了“立其诚”所包含的三层含义。
B.人在观察现象时,常带有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而发挥人的主体性时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C.“修辞立其诚”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热衷故弄玄虚等不良文风,都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
D.材料二第三段,作者运用举例、引用、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的道理。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境非独谓景物也,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
B.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
C.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三首之一》)
D.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王国维《人间词话》
4.张岱年先生认为人们“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其原因。(4分)
5.请结合材料内容和你的理解,简要说明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发言著论写文章”时应如何坚守“修辞立其诚”的准则。(4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蓝眼
冯骥才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天津卫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是他的外号,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蓝眼看似没看,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
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赛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尤其难得,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一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黃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头都最来神儿!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贏。
佟老板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蓝眼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
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
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裁全栽。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可是去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佟老板对他有话“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三倍的钱还多。
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舒口大气,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蓝光。人竞赛根棍子立在那里。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造假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
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
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情捋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人家真画卖得不吃亏,假画卖得比天高。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人,不是对他说过“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吗?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再看打了眼怨谁?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冲着钱来的,干脆说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家叫你手里攒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多绝!等到他明白了这一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栽到底!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袱卷儿离开了裕成公。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减)
文本二:
冯骥才坚持小说家的语言一不管写的时候多么激情澎湃,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先成熟的是诗,然后是散文,而诗歌给文学最大的影响就是语言。写《俗世奇人》的时候,我写得很快,但改的遍数很多,语言不行,我不敢放手。”
(选自蒋肖斌《冯骥才:在绘画与写作间甜蜜往返》)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开头大加渲染蓝眼的看画本领,为后文蓝眼一步步走进黄三爷设下的圈套埋下伏笔。
B.卖画人说“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是故布疑云,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买下画作。
C.蓝眼第一次买画之后,关于人们接二连三地去看画的情节有两处,前一处人们是好奇,后一处人们则是想看笑话。
D.小说善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如作者在塑造佟五爷的形象时,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7.关于文本一中蓝眼的眼镜片闪过蓝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蓝眼只拉开了半尺画,眼镜片就闪过一道蓝光,说明蓝眼名不虚传,他的“半尺活”确实厉害。
B.蓝眼在崔家看到另一幅《湖天春色图》时,眼镜片闪过两道蓝光,此时他的心里既吃惊又羞愧。
C.对蓝眼的眼镜片三次闪过蓝光的描写,不仅照应了小说的标题,也暗示了蓝眼的心理变化过程。
D.两轴画对照看时,蓝眼的眼镜片闪过三道蓝光,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
8.文本一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9.文本二中冯骥才认为“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楚武王侵随,使蘧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赢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贏,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拴肥脂,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脂’,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疲蠡也,谓其备脂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裡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令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摘编自《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B.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C.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D.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师,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辅佐君主的官职。北周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孤”。
B.“随人使少师董成”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两句中的“成”字含义不同。
C.“少师得其君”与“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鸿]宴》)两句中的“得”字含义相同。
D.“故务其三时”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王想攻打随国,但由于随国一直与汉东小国的关系比较好,又有季梁的出谋划策,所以楚王又不敢轻举妄动。
B.楚王采纳了斗伯比的“欲擒故纵,骄兵必败”的策略来对付随国,被季梁识破,由此可以看出季梁的聪明才干。
C.斗伯比认为扩张军队、增加装备、用武力威胁邻国的做法不可取,这样会使邻国因为害怕而联合起来对付楚国。
D.季梁的观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能使“随侯惧而修政”,由此也可以看出随侯是一位善于听取谏言的君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楚之贏,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2)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14.随侯与季梁对取信于鬼神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点绛唇
汪藻①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②传杯③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①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宋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②闲却:空闲。③传杯:互相传递酒杯敬酒,指聚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着重写景,首两句是词人于窗前遥望所见,突出了环境的寒、静。
B.“梅影横窗瘦”中“瘦”所蕴含的意义与李清照“人比黄花瘦”中的“瘦”不同。
C.下片前两句是说霜天本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候,但词人却并没有饮酒的兴致。
D.全词借景抒情,用笔含蓄,暗含了词人厌恶官场、乐于归隐的清峻高洁之志。
16.有人将“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改为“晓鸦啼后,归梦浓于酒”,你认为改句好还是原句好?请说明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高适《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了残兵败卒的凄凉心境。
(2)古诗词中,“眼泪”和“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
(3)《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竞的痛惜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诗经》在成为经典之前,险些被野蛮芟除绝灭。秦始皇“焚书坑儒”,《诗经》①_________。一把冲天大火,关关的雎鸠,腰腰的草虫,交交的黄鸟,喈嘴的仓庚,由哀鸣归于死寂;天天的桃花,滚滾的蔓草,青青的绿竹,绵绵的葛萵,被火舌舔成了灰烬。倘若《诗经》遭此劫难从此湮没亡佚,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那么,没有诗源润泽的中国文明将是多么乏味、枯瘠。
文献记载,孔子编订《诗经》后,传给弟子子夏,数度辗转由大儒荀子传给了毛亨。但到了毛亨这儿,历史之河陡起滔天巨浪,《诗》《书》被秦帝下令焚毁,而保存传承者面临身死族灭的命运。向秦始皇献此毒计的是丞相李斯,李斯与韩非、毛亨同为荀子的弟子,韩非为李斯所害,毛亨的处境也②_________,他被迫亡命他乡,一路寻寻觅觅,最后在相对荒僻但水草丰美的武垣县(河间)落下脚来。民间传说他在居所挖了地窖,将《诗经》刻在四壁上。毛亨作为一代大儒、《诗经》的嫡传人,肯定将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早已烂熟于心了。
毛苌从此在河间一带广泛传播《诗经》,撒播了诗的种子。河间成为“毛诗”的发祥地,毛公最早居住并传播《诗经》的村庄被称作诗经村。这独特的名字散发出诗的芬芳,诵之令人③_________。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下面句中引号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真”和“善”是人类美好的品格,也是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
B.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变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
C.曹植在建安诗人中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艺术精湛,钟嵘《诗品》誉之为“诗中之圣”。
D.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研究表明,大概45%的食客会因为口感而影响对食物的喜爱度,68%的人则认为口感会给人带来更愉悦的食品体验。干嚼咖啡虽然“硬核”,但是却可以带给人类喜爱的硬脆与酥脆感。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①_________,譬如:苹果、胡萝卜、生菜,都是越脆越新鲜。而人们都喜欢新鲜的食物,所以任何有脆感体验的进食行为均会让大脑产生快感,创造愉悦的心理体验。同时,“干嚼咖啡”等进食行为可以减压的另一个原因是声音。当我们咬脆的食物时,牙齿咀嚼产生的震动会传到耳朵,所以②_________。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人类听到自己吃东西的回音越大,心理会觉得越好吃。因为脆的食物不仅能刺激味觉和听觉,还可以刺激嗅觉,所以只要某一食物本身味道不可口,但它的脆性也能让人愉悦感。
嘴部的咀嚼动作不但可以带来快乐,③_________,研究表明,咀嚼动作可以让人脑的反应时间缩短近10%,因为嘴部咀嚼时会刺激前额叶皮质及右侧海马体,使掌管移动和注意力的区域处于活跃状态,因此能瞬间让注意力与记忆力提升。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回望新时代的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留下了奋斗者的深深足迹。多少次闯关夺隘,让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多少回攻坚克难,让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等取得重大成果;多少个日夜披荆斩棘,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每个人都能在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中找到共鸣。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0日)
材料二: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范晔《后汉书》
上述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假如你所在的兴华中学正在举行以“中学生与当今时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体会。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鄂东南三校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阶段(二)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B项,“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错,曲解文意。文中是“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C项,“也使得‘眼球情结’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错,因果颠倒。文中是说“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D项,“年轻网民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修辞立其诚’的要求格格不人”错,“年轻网民……思想观念”与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的要求不矛盾。)
2.D(材料二第三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A[B项强调的是(写)文章的重要意义;C项强调好文章应当以道理为主体;而D项的意思是下笔之前要先立意,这是不可动摇的法则;情趣出乎法则之外,这就是变化的巧妙了。说明创作必须先立意,同时也要注意不墨守成规,而应富于变化。这与材料二主要观点相去较远。A项表达的意思一文章的境界不仅仅是指景色和事物,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人,那他才是有境界的。最符合材料二“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的观点,故选A项。]
4.①世事错综纷繁,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人心的扭曲,使得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想讲真话;②“说真话、讲实话”坚持唯物主义原则,而当今世界唯心主义比较流行,致使很多人不敢讲真话。(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①真正理解“修辞立其诚”这一准则的本义和时代内涵,争取做到名实-致、言行–致、表里一致。②实事求是,守正求真。深入生活,掌握实际情况,力求作文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③持中守正,推陈出新。努力适应自媒体时代,解放思想、求新求变的同时,坚守“诚”的原则,不哗众取宠,一味追求名利。(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B(“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买下画作”错误,卖画人说此话确实是故意为之,但并非是刺激蓝眼,让他高价买画,而是刻意提醒,为后文假画的出现作铺垫。)
7.D(“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错误,并没有对比,从一道蓝光、两道蓝光到三道蓝光,是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
8.①明线是蓝眼的一系列活动:买真画、被流言闲语困扰、买假画、发现上当、离开裕成公。暗线是黄三爷精心策划使蓝眼上当:卖真画、散布谣言、卖假画。②明暗两条线索互相交织,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也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两条线索形成对照,突出了蓝眼和黄三爷不同的形象特征,能引起读者对人物的思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①使用方言词汇,符合小说故事背景。如“听赛没听”“嘛能耐”“转天”“打眼”等天津方言的运用,符合小说故事发生于天津卫的背景。②运用修辞,富有表现力。如“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运用比喻手法,把造假的人的破绽比喻为没藏好的尾巴尖儿,生动形象,具体可感。③内涵丰富,语言有意蕴。如“可就是神气不同一瞧,这幅真的是神气”,写出当时的蓝眼被流言闲语所扰,已然失去了自我判断,以致误把假画当真画,引人深思。(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A(原文标点为: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11.C(B项,“随人使少师董成”中“成”是“和谈”的意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成”是“形成,成为”的意思,因此二者意义不同。C项,“少师得其君”中“得”是“得到”的意思;“吾得兄事之”中“得”是“应该,应当”的意思,因此两者意义不同。D项,“故务其三时”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中“务”都是“从事”的意思。)
12.A(“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告诉我们,因为楚国对汉东小国的威胁,迫使汉东小国组成军事联盟,因为利益才组合一起,所以很难离间。并不能说明随国一直与汉东小国关系好。)
13.(1)楚军的疲弱,可能是引诱我们上当,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我听说小国之所以能抵抗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无道。(“赢”“小、大”“敌”每个1分,句意1分)
(2)现在人民在挨饿而君王仍纵情享乐,祝史在祭神时虚报功德,我不知道这样做如何能抵抗大国啊。(“馁”“逞欲”“矫举”每个1分,句意1分)
14.随侯认为上供毛色纯正、膘肥体壮的牲畜,丰盛的黍稷便能取信于鬼神,(1分)而季梁认为取信于鬼神的前提是取信于民,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才能真正取信于鬼神。(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楚武王侵犯随国,派蘧章去求得成功,军队驻扎在瑕地等待谈判的结果。随国派少师来主持和谈。
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志,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我们扩大军队,增加装备,以武力威胁邻国,他们因害怕而联合起来对付我国,因此很难离间他们。汉水以东的国家中,随国是最大的。如果随国扩张自己,必定会抛弃那些小国。小国离散,楚国就可以从中获利。少师这个人一向狂妄自大,请让我们的军队假装疲弱来使他更加傲慢。”熊率且比说:“随国有季梁,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呢?”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做打算。少师很得他们君主的信赖。”
于是楚武王故意以军容疲弱的状态来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后,向随侯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准备答应他。季梁阻止随侯,说:“上天正在帮助楚国。楚军的疲弱,可能是引诱我们上当,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我听说小国之所以能抵抗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无道。什么是道呢,就是忠于人民,而且能得到鬼神的信任。君王考虑如何利民,就是忠;祝史端正言辞向神灵祭告,就是信。现在人民在挨饿而君王仍纵情享乐,祝史在祭神时虚报功德,我不知道这样做如何能抵抗大国啊。”随侯说:“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纯正,膘肥体壮,祭器里的黍稷也很丰盛,怎么不能取信于鬼神呢?”季梁答道:“人民才是鬼神的主人啊。圣明的君主总是先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所以在进献牲畜时祷告说“请看献上的牲畜多么肥壮啊’,意思是说国内的百姓普遍富有,他们的牲畜肥壮而不断繁殖,没有生病,各种牲畜都十分充分。在奉上黍稷时祷告说“请看献上的黍稷多么洁净而丰盛啊’,意思是说今年春夏秋三季都没有灾害,国内百姓多么和睦,收成多么好。在进献美酒时又祷告说“请尝尝我们用好米酿成的美酒吧’,意思是说我国上下都有美德,不干违心的事。由此可见,所谓馨香,就是没有谗言和邪行。所以能够忠心从事三时的农作,讲习五教,亲睦九族,虔敬地祭祀鬼神。因此百姓都很和睦,鬼神也就会赐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很成功。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事,鬼神也就没有了主人,光靠您的祭礼丰盛,又怎么会求得鬼神降福呢?您还是先整顿内政,亲近周边兄弟国家,也许可以避免灾祸吧。”
随侯感到恐惧,于是整顿内政,楚国也不敢侵犯随国了。
15.B(两个“瘦”字的含义是一样的。)
16.原句好。①“乱”字极言鸦之多,聒噪之甚。“乱鸦啼”暗喻得志小人的聒噪,相比于“晓鸦啼”感情更加强烈,突显了词人对官场的厌恶。②“归兴浓于酒”一句直抒胸臆,若改为“归梦浓于酒”则成为梦后心境,与“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矛盾,在表达上不如“归兴浓于酒”强烈,且后两句是对“闲却传杯手”的回答,若改为“归梦”则无法照应前句。(每点3分,意对即可)
17.(1)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8.①首当其冲②岌岌可危③齿颊生香(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19.①前后分句分别用四……”句式构成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②突出了《诗经》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侧面烘托出秦始皇毁灭《诗经》的危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C(“毛诗”是特定称呼,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项,表示引用和强调;B项,表示讽刺否定;C项,表示特定称谓;D项,表示直接引用。)
21.①脆的食物就是新鲜的②我们会听到并感受到食脆的声音③而且可以提升认知功能(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均可酌情给分)
22.因为脆的食物不仅能刺激味觉和嗅觉,还可以刺激听觉,所以即使某–食物本身味道不可口,但它的脆性也能让人产生愉悦感。(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将“嗅觉”与“听觉”互换,根据后面可知,强调的是“听觉”;二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只要”改为“即使”;三是缺少成分,在“愉悦感”前面加“产生”。每处1分,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修改符合题意均可酌情给分)
23.[写作指导]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一回顾了近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进步;材料二告诉我们创建天地那样大的功业,不可能仓促完成;艰难的事业应当逐日积累,才能成功。
[参考立意]①当代中学生要胸怀报国之志,勤奋刻苦学习;②当代中学生要自立自强,不负时代光荣使命;③成功不是一时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④攻坚不畏难,我辈当自强;⑤我们不只是见证者,更是新时代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