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九江六校2022—2023学年度第一次联考试卷
高一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_____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2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大家都不容易,大家也都了不起。我们经历了世界变局加剧、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再加上还有少数国家推动所谓的经济科技“脱钩”,在困难情况下上下同心,踔厉奋发,不但保持住了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定,完成了稳住经济大盘的艰巨任务,也通过勤练内功,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蓄积起发展的新动能,助力经济跑出加速度。
这一年里,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更加活跃,通过科技成果、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推动产业的分化、升级、融合,并形成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进而催生出高效并具有独特竞争力的经营主体。从现代农林牧渔业到先进制造业,从技术服务到创新创业服务,“三新”的力量在三大产业中都洋溢出蓬勃的生机。
民以食为天,在一日三餐中就能体验到“三新”的力量。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做出贡献。今年我国遭遇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但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不断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打开农业的传统定义。搭载了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智能农机,更是让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植保无人机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目前保有量和作业面积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子。
新能源、新动能产品高速增长,彰显工业经济韧性。2022年前十一个月,汽车整车共出口192.8万辆,同比增长一倍。车辆出口增多同样有“三新”推动: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投资同比增速喜人,推动工业升级发展。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高技术制造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9%,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4.6个百分点,引领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
比起农业和工业,服务业中的“三新”给人的感觉更加直观,不但优化供给端的结构,也给消费端带来新的变化。在这一年里,在线教育、远程会议、在线医疗等快速发展,直播视频、网上带货增势强劲,新的消费模式不断出现,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消费注入新活力,为人们的生活加入新色彩。互联网与各行业交融共进,培育和壮大了服务业新动能,1~11月份,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3.2%,随着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三新”带来发展新力量,跑出新速度。“三新”的力量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新”会不断扩展和更迭,经济也会拥有不竭的动力。
(节选自孔令龙《“三新”发力,让经济跑出加速度》,《光明日报·热评》2022年12月16日)
材料二 有人把好的营商环境比喻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阳光充足、雨水丰沛、物种多样,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空间,充满活力。而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能够容纳类型足够多的市场主体,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我国市场主体有5500万户,到今年7月底,市场主体增至1.46亿户,年均净增超1000万户。市场主体活跃度总体稳定在70%左右。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我国由2012年的第91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31位,8年提升了60位。
国内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世界排名不断提升,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韧性。市场在不断变化,营商环境也要随之不断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营商环境只有更优,没有最优。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稳定恢复,发展形势稳中向好,但也要注意到,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环境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内消费力偏弱。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消费潜力,增强发展动力,优化营商环境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举措。
客观讲,近些年我国各地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推进力度一再加大,涉及层面越来越广,但一些顽瘴痼疾仍难根除。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要解决老问题,还要适应新变化、新需求,找到新思路、新方法。当前,“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对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也对市场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改革需要摸索前行,而具体如何改,并非“一个方子包治百病”。事实上,6个试点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虽然坚持的原则大体相同,但它们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却各有不同,各具特点。
当前营商环境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随着试点改革的深入,试点城市还会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为全国其他地方推进改革提供借鉴示范。
(节选自胡立彪《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中国质量报》2021年09月10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2年,我国勤练内功,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蓄积起发展的新动能,超额完成稳住经济大盘这一艰巨任务。
B. 从现代农林牧渔业到先进制造业,从技术服务到创新创业服务,这一系列的改变,都有“三新”的功劳。
C. 我国粮食作物实现了良种化,做到了中国的粮食主要用中国的种子,种在地里的种子已取代了外国种子。
D. 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是一个假想,不现实,因为我国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措施,顽瘴病疾仍无法根除。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2年,我们经历了世界变局加剧、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大家都不容易,也都了不起。
B. 2022年,以“三新(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更加活跃,可设法催生出高效经营主体。
C. “三新”力量不仅体现在一日三餐之中,还体现在车辆出口增多上,它推动着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
D. 国内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可套用试点城市坚持的原则和改革经验,供其他地方借鉴。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我国产业不断分化、升级、融合,形成了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B.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C. 2021年,我国高端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其中电子等制造业都有韧性增长。
D. “澳门之味巡礼——五都荟萃”于2022年12月16日晚在澳门金光大道公园开锣。
4. 怎样发挥“三新”力量,为我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或持续增长做出贡献?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 如何改善我国的营商环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B 2. D 3. D
4. ①不断拓展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②把新技术、新应用广泛运用到农业各领域;③大量开发并运用搭载了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智能农机;④保持作物良种覆盖率。
5. ①全力打造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②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国际先进经验接轨;③与时俱进,解决老问题,探寻新方法;④深化试点改革,积累经验,为全国改革提供借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超额”错误,原文为“完成了稳住经济大盘的艰巨任务”,没有“超额”。
C.“种在地里的种子已取代了外国种子”错误,原文有“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子”,则还是有一部分是外国种子,说“取代”不合文意。
D.因果关系错误。虽然“一些顽瘴痼疾仍难根除”,但不能说明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就是一个假想,不现实,就绝对不能实现。因为顽疾不一定永远不能根除。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可套用试点城市坚持的原则和改革经验”错误,原文有“并非‘一个方子包治百病’。事实上,6个试点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虽然坚持的原则大体相同,但它们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却各有不同,各具特点”,可见可以借鉴经验,再结合自身特点来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不能套用。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助力劲疾发展。
D.是宣传澳门的饮食文化,和“三新”无关。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不断拓展”可概括出,不断拓展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
结合“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打开农业的传统定义”可概括出,把新技术、新应用广泛运用到农业各领域;
结合“搭载了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智能农机,更是让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可概括出,大量开发并运用搭载了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智能农机;
结合“我国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子”可概括出,保持作物良种覆盖率。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能够容纳类型足够多的市场主体,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可知,全力打造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
结合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可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国际先进经验接轨;
结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要解决老问题,还要适应新变化、新需求,找到新思路、新方法”可知,要与时俱进,解决老问题,探寻新方法;
结合“试点改革的深入,试点城市还会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为全国其他地方推进改革提供借鉴示范”可知,深化试点改革,积累经验,为全国改革提供借鉴。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史铁生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说过,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生命的开端最是玄妙,完全的无中生有。好没影儿的忽然你就进入了一种情况,一种情况引出另一种情况,顺理成章天衣无缝,一来二去便连接出一个现实世界。
对我而言,开端,是北京的一个普通四合院。我站在炕上,扶着窗台,透过玻璃看它。屋里有些昏暗,窗外阳光明媚。近处是一排绿油油的榆树矮墙,越过榆树矮墙,远处有两棵大枣树,枣树枯黑的枝条镶嵌进蓝天,枣树下是四周静静的窗廊。与世界最初的相见就是这样,简单,但印象深刻。复杂的世界尚在远方,或者,它就蹲在那安恬的时间四周,看一个幼稚的生命慢慢睁开眼睛。
奶奶和母亲都说过:你就出生在那儿。
其实是出生在离那儿不远的一家医院。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一天一宿罕见的大雪,路都埋了,奶奶抱着为我准备的铺盖蹚着雪走到医院,走到产房的窗檐下,在那儿站了半宿,天快亮时才听见我轻轻地来了。母亲稍后才看见我来了。奶奶说,母亲为生了那么个丑东西伤心了好久,那时候母亲年轻又漂亮。这件事母亲后来闭口不谈,只说我来的时候“一层黑皮包着骨头”,她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流露着欣慰,看我渐渐长得像回事了。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青砖铺成的十字甬道连接起四面的房屋,把院子隔成四块均等的土地,两块上面各有一棵枣树,另两块种满了西番莲。西番莲顾自开着硕大的花朵,蜜蜂在层叠的花瓣中间钻进钻出,嗡嗡地开采。蝴蝶悠闲飘逸,飞来飞去,悄无声息仿佛幻影。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覆盖着地上的青苔,很滑,踩上去要小心。天上,或者是云彩里,有些声音,有些缥缈不知所在的声音——风声?铃声?还是歌声?说不清,很久我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声音,但我一走到那块蓝天下面就听见了他,甚至在襁褓中就已经听见他了。那声音清朗,欢欣,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佛是生命固有的召唤,执意要你去注意他,去寻找他、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
我迈过高高的门槛,艰难地走出院门,眼前是一条安静的小街,细长、规整,两三个陌生的身影走过,走向东边的朝阳,走进西边的落日。东边和西边都不知通向哪里,都不知连接着什么,唯那美妙的声音不惊不懈,如风如流……
我永远都看见那条小街,看见一个孩子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眺望。朝阳或是落日弄花了他的眼睛,浮起一群黑色的斑点,他闭上眼睛,有点儿怕,不知所措,很久,再睁开眼睛,啊!好了,世界又是一片光明……几只蜻蜓平稳地盘桓,翅膀上闪动着光芒……鸽哨声时隐时现,平缓,悠长,渐渐地近了,扑噜噜飞过头顶,又渐渐远了,在天边像一团飞舞的纸屑……这是件奇怪的事,我既看见我的眺望,又看见我在眺望。
那些情景如今都到哪儿去了?那时刻,那孩子,那样的心情,惊奇和痴迷的目光,一切往日情景,都到哪儿去了?它们飘进了宇宙,是呀,飘去五十年了。但这是不是说,它们只不过飘离了此时此地,其实它们依然存在?
梦是什么?回忆,是怎么一回事?
倘若在五十光年之外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有一个观察点,料必那些情景便依然如故,那条小街,小街上空的鸽群,蜻蜓翅膀上的闪光和那个痴迷的孩子,还有天空中美妙的声音,便一如既往。如果那望远镜以光的速度继续跟随,那个孩子便永远都站在那条小街上,痴迷地眺望。要是那望远镜停下来,停在五十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我的一生就会依次重现,五十年的历史便将从头上演。
真是神奇。很可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与近。比如,当一颗距离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灭,它却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度着它的青年时光。
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似乎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圈定。
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
甚至盼望站到死中,去看生。
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壳,脱离白昼的魔法,脱离实际,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听所有的梦者诉说,看所有放弃了尘世角色的游魂在夜的天空和旷野中揭开另一种戏剧。风,四处游走,串联起夜的消息,从沉睡的窗口到沉睡的窗口,去探望被白昼忽略了的心情。另一种世界,蓬蓬勃勃,夜的声音无比辽阔。是呀,那才是写作啊。
(节选自《我与地坛》)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五段,通过对“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的描写,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及奶奶内心的热切。
B. “其实是出生在离那儿不远的一家医院”这话,让说“你就出生在那儿”的奶奶和母亲感到尴尬。
C. 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有关“生病”与“写作”的内容在文中都有涉及。
D. “一层黑皮包着骨头”语言生动,情真意切,既照应前面的“丑东西”,又流露出母亲的欣慰之情。
7. 下列有关“另一种世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另一种世界”言外之意是指与白昼相对的夜晚世界,作者用委婉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另一种世界的盼望。
B. “另一种世界”是指不受“时间”“习惯”“舆论”限制的自由世界,即用写作创造的新世界。
C. “另一种世界”表达出“我”对人生的有限与无限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意蕴深厚,耐人品味。
D. “另一种世界”是一个富有生命力世界,它让“我”的心魂在黑夜出行,能脱离开残废的躯壳。
8. 作者说“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这“最恰当的态度”指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我与地坛(节选)》第五段“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本文第三段对四合院也有景物描写,这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D
8. 这“最恰当的态度”指对待玄妙、无中生有、神秘、无缘无故的生命应该顺其自然、从容坦然、积极豁达、自由达观。(意思对即可)
9. ①相同。都是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内心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②《我与地坛(节选)》第五段以温馨的笔调描摹细微的生命搏动,表明废弃的园子因为有了它们而变得充满生机,并处处以其生机焕发出无穷的创造力。这其实是对生命的感悟,蜂儿,蚂蚁,瓢虫,等等,都是作者标榜的美好。一切都如此灵动,丝丝生机跃然纸上。这也是作者在特定的人生背景下对生命,对生活,对一切的畅想,对一切的深思,真实地记录下了作者那片枯萎干涸的心田重新滋润和复苏的过程。 ③本文第三段描述的是作者回忆的生命之初看到的简单,但印象深刻景象,表现了一个初生的生命对世界萌生着欲望,表达了对生命的降临充满着欢欣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让说‘你就出生在那儿’的奶奶和母亲感到尴尬”说法错误,原文为“奶奶和母亲都说过:你就出生在那儿。其实是出生在离那儿不远的一家医院”,并没有说让奶奶和母亲感到尴尬,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词语的能力。
D.“‘另一种世界’是……它让‘我’的心魂在黑夜出行,能脱离开残废的躯壳”说法错误,原文为“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壳……”,可知并不是“另一世界”让“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壳”,而是“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壳”进入“另一种世界”。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
结合第二段“生命的开端最是玄妙,完全的无中生有。好没影儿的忽然你就进入了一种情况……”可知生命的开端是玄妙的,是无中生有的,是神秘的,所以对待生的态度应当顺其自然。
结合第二段“好没影儿的忽然你就进入了一种情况,一种情况引出另一种情况,顺理成章天衣无缝,一来二去便连接出一个现实世界”可知生命是无缘无故的,我们应从容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应当达观。
结合倒数第三段“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可知作者已然参透人生、积极豁达,追求精神的自由。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我与地坛(节选)》第五段中“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像小雾一样,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希望。“蚂蚁摇头晃脑持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想好了才去做,想好了马上去做,这对作者启发很大,今后他也要去做了。“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蝉蜕皮的过程虽然是痛苦的,是有纪念意义的,但它并不留恋过去,而是勇敢地飞向新的高度。“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弱小的生命,甚至连生命都算不上的露水仍然勇敢顽强地活着,由此使作者感受到了小生灵们生命的顽强,时时、处处都洋溢着生命的律动。作者看到了地坛的生机,唤起了生活的信心。
本文第三段“屋里有些昏暗,窗外阳光明媚。近处是一排绿油油的榆树矮墙,越过榆树矮墙,远处有两棵大枣树,枣树枯黑的枝条镶嵌进蓝天,枣树下是四周静静的窗廊。与世界最初的相见就是这样,简单,但印象深刻”描述的是回忆的景,景物的特点是:简单,但印象深刻,“看一个幼稚的生命慢慢睁开眼睛”表现了一个初生的生命对世界萌生着欲望,表达了对生命的降临充满着欢欣之情。
所以,景物描写的作用相同。都是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内心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珪字正甫。中进士第,不求调,久乃除澄州军事判官,迁三河主簿。丁父忧,起复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在职八年,改户部员外郎,兼太常丞。珪号为辨博凡朝廷制度损益珪为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初两燕王墓旧在中都东城外海陵广京城围墓在东城内。前尝有盗发其墓,大定九年诏改葬于城外。俗传六国时燕王及太子丹之葬,及启圹,其东墓之柩题其和曰“燕灵王旧”。“旧”,古“柩”字,通用。乃西汉高祖子刘建葬也。其西墓,盖燕康王刘嘉之葬也。珪作《两燕王墓辩》,据葬制名物款刻甚详。安国军节度判官高元鼎坐监临奸事,求援于太常博士田居实、大理司直吴长行、吏部主事高震亨、大理评事王元忠。震亨以属鞠问官御史台典事李仲柔,仲柔发之。珪与刑部员外郎王翛、宛平主簿任询、前卫州防御判官阎恕、承事郎高复亨、文林郎翟询、敦武校尉王景晞、进义校尉任师望,坐与居实等转相传教,或令元鼎逃避,居实、长行、震亨、元忠各杖八十,翛、珪、询、恕、复亨、翟询各笞四十,景晞、师望各徒二年。久之,除河东北路转运副使,复入为修撰,迁礼部郎中,封真定县男。珪已得风疾,失音不能言,乃除潍州刺史,同辈已奏谢,珪独不能入见。世宗以让右丞曰:“卿等阅书史,亦有不能言之人可以从政者乎?”又谓中丞刘仲诲曰:“蔡珪风疾不能奏谢,卿等何不纠之。人言卿等相为党蔽,今果然邪。”珪乃致仕,寻卒。珪之文有《补正水经》五篇,《南北史志》三十卷,《续金石遗文跋尾》十卷,《晋阳志》十二卷,文集五十五卷。《补正水经》《晋阳志》,文集今存,余皆亡。
(节选自《金史·蔡珪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珪号为辨博/凡朝廷制度/损益珪为/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初/两燕王墓旧在中都东城外/海陵广京城围/墓在东城内/
B. 珪号为辨博/凡朝廷制度损益/珪为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初/两燕王墓旧在中都/东城外/海陵广京城围/墓在东城内/
C. 珪号为辨博/凡朝廷制度/损益珪为/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初/两燕王墓旧/在中都东城外/海陵广京城围/墓在东城内/
D. 珪号为辨博/凡朝廷制度损益/珪为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初/两燕王墓旧在中都东城外/海陵广京城围/墓在东城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指调动官职,文中是升任官职之意;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还有改、兼、左迁等。
B. 翰林修撰,与苏轼的翰林学士不同,主要职责是记载皇帝言行,草拟有关典礼文稿等。
C. “笞”与古代五刑“笞、杖、徒、流、死”的“笞”意思相同,也指用鞭、杖、竹板抽打。
D. “人言卿等相为党蔽”与“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赤壁赋》)两句中的“蔽”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蔡珪有才学,考中进士第,他很久后才开始担任三河县主簿等职,曾负责朝廷制度的改易等工作。
B. 蔡珪做事情认真严谨,曾为辨别两座燕王墓,仔细考察墓葬情况写作《两燕王墓辩》而受到好评。
C. 高元鼎因为犯罪而向高震亨等人求援,高震亨将此事嘱托给李仲柔,李仲柔告发,蔡珪等人遭殃。
D. 蔡珪退休不久就去世了,他著作颇丰,写有《补正水经》《南北史志》等很多文章,部分已亡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尝有盗发其墓,大定九年诏改葬于城外。
(2)世宗以让右丞曰:“卿等阅书史,亦有不能言之人可以从政者乎?”
14. 蔡珪退休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从前曾有盗贼打开了这两座墓,大定九年,皇帝下诏改葬在城外。
(2)世宗因此谴责右丞说:“你们读书习史,也有不能说话却可以从政的人吗?”
14. ①蔡珪患了风病不能入朝奏议;
②世宗责怪中丞不纠弹他,认为他们是朋党相互掩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蔡珪以善辩博学著称,凡是朝廷制度有所删改补益,蔡珪都担任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当初,两座燕王墓原来在中都东城外,海陵王扩大京城的范围,墓圈在东城内。
“损益”的主语是“制度”,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在中都东城外”是“两燕王墓”的具体地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还有改、兼、左迁等”错误。“兼”是“兼任”的意思,“左迁”是贬官,不是调动官职。
D.正确。掩饰;遮蔽。句意:人家说你们为朋党相互掩饰。/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仔细考察墓葬情况写作《两燕王墓辩》而受到好评”错误。由原文“珪作《两燕王墓辩》,据葬制名物款刻甚详”可知,原文没有说“受到好评”。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尝”,曾;“发”,打开;“大定九年诏改葬于城外”,省略句,省略主语“皇帝”。
(2)“让”,谴责;“卿等”,你们;“亦”,也。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结合“珪已得风疾,失音不能言,乃除潍州刺史,同辈已奏谢,珪独不能入见”可知,蔡珪患了风病不能入朝奏议;
结合“又谓中丞刘仲诲曰:‘蔡珪风疾不能奏谢,卿等何不纠之。人言卿等相为党蔽,今果然邪’”可知,世宗责怪中丞不纠弹他,认为他们是朋党相互掩饰。
参考译文:
蔡珪字正甫。蔡珪考中进士,不追求升任官职,过了很久才被授予澄州军事判官,改任三河县主簿。遭逢父丧,起用他为翰林修撰及知制诰。在这个职位任职八年后,改任户部员外郎,兼任太常丞。蔡珪以善辩博学著称,凡是朝廷制度有所删改补益,蔡珪都担任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当初,两座燕王墓原来在中都东城外,海陵王扩大京城的范围,墓圈在东城内。从前曾有盗贼打开了这两座墓,大定九年,皇帝下诏改葬在城外。民间相传这是六国时燕王及太子丹的坟墓,等到打开墓穴,其中东墓的棺柩头上题写有“燕灵王旧”。“旧”是“柩”的古字,两字通用。这是西汉高祖的儿子刘建的墓葬。其中西墓是燕康王刘嘉的墓葬。蔡珪写了《两燕王墓辩》,根据墓葬的形制、名物款刻,写得特别详细。安国军节度判官高元鼎犯监临奸事罪,向太常博士田居实、大理司直吴长行、吏部主事高震亨、大理评事王元忠请求援助。高震亨把这件事嘱咐给审问官御史台典事李仲柔,仲柔揭发了这件事。蔡珪与刑部员外郎王翛、宛平主簿任询、前卫州防御判官阎恕、承事郎高复亨、文林郎翟询、敦武校尉王景晞、进义校尉任师望都被连坐,因与居实等人交互传递消息、出主意,有的人让元鼎逃避,居实、长行、震亨、元忠各被罚打八十杖棍,王翛、蔡珪、任询、阎恕、高复亨、翟询各被罚打四十鞭,景晞、师望各被判徒刑两年。过了较长一段时间,授蔡珪为黄河以东的北路转运副使,又入朝任修撰,升迁为礼部郎中,封为真定县男。蔡珪已经患了风病,嗓音嘶哑不能说话,于是授他为潍州刺史,同朝官员都已入朝奏议,唯独不见蔡珪入朝奏议。世宗因此谴责右丞说:“你们读书习史,也有不能说话却可以从政的人吗?”又对中丞刘仲诲说:“蔡珪患了风病不能入朝奏议,你们为什么不纠弹他呢?人家说你们为朋党相互掩饰,如今看来果真是这样。”蔡珪于是退休,不久去世。蔡珪的文章有《补正水经》五篇,《南北史志》三十卷,《续金石遗文跋尾》十卷,《晋阳志》十二卷,文集五十五卷。《补正水经》《晋阳志》,文集现在还保存着,其余的都已亡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田家①
韦应物
微雨众卉②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③,饮犊西涧水。
饥劬④不自苦,膏泽⑤且为喜。
仓禀⑥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⑦。
【注】①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田园诗。②卉:草的总称。③景:日光。晏:晚。④劬(qú):过分劳苦。⑤膏(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⑥禀(lǐn):同“廪”,储存谷物的屋舍。⑦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微雨拂草木,农民忙于春耕,诗人以春耕点出春雨春雷。
B. 第三、四两句诗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这三个字用反问的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C.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写农民无粮及徭役之苦,描写出封建社会农民被压迫的惨境。
D. 最后两句诗中的“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16. 杨万里《插秧歌》“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观田家》与《插秧歌》都写到“春雨”,表达技巧是否相同?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A 16. ①杨诗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苗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从中可看出春雨之密、之急、之大。②韦诗运用白描和典故。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以春耕点出春雨春雷”错。“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意思是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然后引出“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意思是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据此看出,应是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杨诗和韦诗表达技巧不同:
杨诗运用比喻的手法。对春雨的描写有“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意思是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从中可看出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
韦诗运用白描和典故。对春雨的描写有“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意思是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达诗人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愿望。
(2)苏轼《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写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山不厌高 ②. 海不厌深 ③.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④.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⑤. 金戈铁马 ⑥.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厌”“海”“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张巨型的方桌上,按照一年12个月和24个节气的寓意,整齐有序地摆满了288道精致玲珑、鲜美细腻的徽菜。还未走近,就觉香气扑鼻,令人 ① 。这便是日前在安徽省绩溪县举办的美食文化旅游节上的“赛琼碗”民俗活动现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赛琼碗”民俗活动有着“徽菜民间博览会”“徽州的满汉全席”之美誉。
绚丽的色彩是这桌“赛琼碗”最 ② 的地方。放眼望去,冬笋的嫩黄、豆腐的玉白、香菇的灰褐、蕨菜的青紫、辣椒的艳红……美形各异、美味十足、美色缤纷。
288道菜品中,臭鳜鱼、一品锅、毛豆腐……徽菜名肴一应俱全。这些珍馐荤素兼备,造型悦目,色香俱全,宛如一件件艺术品,体现出徽菜特色和徽厨的高超技艺。
相传,“赛琼碗”活动是为纪念古徽州一位名人——汪华设立的。据史料记载,汪华是隋末唐初地方自治首领、唐代大臣,今绩溪登源人。他幼年时武艺超群,长大后应郡府招募加入义军。隋末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汪华率领兵士攻占了歙、睦等州,号称“吴王”。其时正是国家动荡, ③ 之时,而汪华所治之地,多年不见兵戈,百姓得以安生。
(节选自李晓红《赛琼碗,徽州的满汉全席》,《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11月21日)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下列四处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
B. “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C. 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D. “……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垂涎欲滴
②引人注目
③民不聊生 19. A
20. 句中以艺术品喻各种美味,生动形象地表明这些珍馐不但有物质层面的价值,还具有审美价值,给人精神享受。表达了对这些美味的高度赞美之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指徽菜色香气很馋人,可填“垂涎欲滴”。垂涎欲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也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
第二空,语境说 “赛琼碗”音色彩绚丽而吸引人关注,可填“引人注目”。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三空,顺承“国家动荡”,可填“民不聊生”。民不聊生: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插入语。
D.表示话语的中断。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句中“珍馐”为本体,“艺术品”为喻体,比喻词为“宛如”。
以艺术品喻各种美味,生动形象地表明这些珍贵而味道好的食物品类多,外形美,色泽香味俱全,不只有物质层面的价值,还令人赏心悦目,具有审美价值,令人精神愉悦。表达了对这些美味的高度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彰显着中国人数千年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彰显着中华民族崇尚自然、推崇自然的文化基因。取法自然,是中国人制定和命名时间的重要标准与鲜明特色。从立春到大寒,二十四节气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而是以季节、降水、气温、物候等变化来呈现 ① 的自然之美。例如,从雨水到谷雨,表征的是从早春“细雨霏霏”到暮春“雨如谷粒”的降水变化。仅从名称上来看,二十四节气就洋溢着自然的浪漫与神韵。
与二十四节气“配套”存在的七十二候,将 ② ,以植物的萌动、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鸣叫、繁育、迁徙,以及冰雪消融、电闪雷鸣等典型物候现象来标识时间流转的轨迹。立秋三候,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寥寥数语便将立秋之景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物候是衡量自然生态变化走向的重要指标,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共同构建起的时间认知体系,反映了 ③ 。
(节选自张建军《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时间》,《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11月22日)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1. ①四时岁月流动的 ②一个节气又细分为三候 ③中国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22. 二十四节气铺陈着中国人数千年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彰显着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文化基因。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上文“而是以季节、降水、气温、物候等变化”可知,二十四节气是以四季的变化来呈现岁月流动的自然之美,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四时岁月流动的”。
第二空,由上句“与二十四节气‘配套’存在的七十二候”可知,二十四节气“配套”七十二候,那么一个节气又细分为三候,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一个节气又细分为三候”。
第三空,结合上句“物候是衡量自然生态变化走向的重要指标,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共同构建起的时间认知体系”可知,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共同构建起的时间认知体系,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密,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中国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
一搭配不当,“彰显……画卷”搭配不当,应改为“铺陈……画卷”;
二是不合逻辑,“推崇自然”不合逻辑,应改为“热爱自然”。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世界杯上的阿根廷队可谓是热度最高的队伍之一,而他们的当家球星梅西,更是每一场比赛都被球迷拿在放大镜下观察。外界有一种论调,那就是梅西虽然拥有精湛的技术,但他没有领袖气质,这是他和前辈马拉多纳之间的区别。有媒体评论说,梅西不是巨星,他只想踢得好一些,更好一些,所以,请球迷不要相信梅西能够制造奇迹。
以上这段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叙述了2022年世界杯阿根廷队的当家球星梅西的每一场比赛都被球迷拿在放大镜下观察的事件,引出了外界的两种观点。一种论调是“梅西虽然拥有精湛的技术,但他没有领袖气质”,意在突出梅西与前辈马拉多纳之间的区别、差距。另一种评论是“梅西不是巨星,他只想踢得好一些,更好一些,所以,请球迷不要相信梅西能够制造奇迹”,意为强调不要盲目造神而给梅西造成过大的压力,而是要相信并理解梅西,支持他不停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实不只是梅西,每一个新时代的我们也都如此。材料中两种不同的评价观点,启示我们,不与外界攀比,不给自己营造精神压力,只要专心提升自己,不畏逆境,勇于超越,就是最好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花滑运动员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上没有选择更有把握的动作,而是选择挑战4A的超高难度,虽然失败,但超越了自我的事例,论证超越自我就是最好的自己。也可以引用谚语“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论证中心论点。
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可以引用苏炳添“极限都是别人讲的,我不突破极限,我突破自己”的言论作为道理论据。也可以立足于社会现实,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完美主义”“成功焦虑症”等社会现象,从反面论证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一种成功,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他言或可鉴,笃行成自我。
2.不惧他人眼光,做最好的自己。
3.超越自我,成就辉煌。
4.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