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选必上册 第5课、第6课《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 理解性默写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第6课《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 理解性默写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写(详细,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 1.《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写(详细,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

1.《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5.为了表达人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概括。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0.《〈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1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4《〈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增广贤文》有言“知已知彼,将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卫灵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讲的道理相似。

16.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有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19.《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

20.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道远”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大学之道》

1.《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

2.《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走上轨道的重要性。

5.《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6.《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11.儒学经典《大学》开篇就明确了大学的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13.《大学之道》中,作者认为德行修养离不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认识事物的智慧。

14.“格物致知”这一成语出自《礼记》,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原文说:“致知在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四章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常事物,老子发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4.《老子》中,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事物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子》中,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子》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子》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_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

8.《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真正强大的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还要能战胜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子》中,认为应在问题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老子》中,告诉我们不失去为人之根本的人能长久,死而不朽的人能长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老子》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老子》在以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为例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老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14.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参考答案

1.《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

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如《论语》中所说的“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5.为了表达人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两句话来概括。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论语〉十二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吾止也”,而能够持之以恒则是因为“吾往也”。

10.《〈论语〉十二章》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1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

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14.《〈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15.《增广贤文》有言“知已知彼,将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卫灵公》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讲的道理相似。

16.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有仁德的句子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8.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19.《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

20.在《〈论语〉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2.《〈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2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6.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道远”的具体原因是“仁以为己任”和“死而后已”。

《大学之道》参考答案

1.《大学之道》中,用“在止于至善”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

2.《大学之道》中,用“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先修其身”,修身的前提条件是“先正其心”。

4.《大学之道》中,用“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走上轨道的重要性。

5.《大学之道》中的“致知在格物”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物格而知至

”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6.《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7.《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8.《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致知在格物”。

9.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0.《大学之道》中,用“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11.儒学经典《大学》开篇就明确了大学的宗旨:“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2.《大学之道》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13.《大学之道》中,作者认为德行修养离不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道出了认识事物的智慧。

14.“格物致知”这一成语出自《礼记》,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原文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老子》四章  参考答案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老子》四章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常事物,老子发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结论。

4.《老子》四章中,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事物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5.《老子》四章中,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6.《老子》四章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是“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常于几成而败之”,如果能做到“慎终如始”,就不会失败。

8.《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真正强大的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还要能战胜自己的两句是“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9.《老子》四章中,认为应在问题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10.《老子》四章中,告诉我们不失去为人之根本的人能长久,死而不朽的人能长寿的句子是“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1.《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12.《老子》在以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为例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老子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为喻,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14.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5.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81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