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马雪丹 审核人: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根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的判断,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
而进入原始农业社会以后,即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按今
天的标准来看,这一速度并不快,但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己高出30倍。由此可见,农业的出现( )
A.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B.促进了各种文明融合
C.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十地上,美洲的豆类
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
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材料体现了( )
A.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D.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微增
3.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
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据此可知( )
A.世界经济新秩序正逐步建立 B.世界粮食安全已经得到保障
C.中国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D.改革开放促进中国整体脱贫
4.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一种新的水稻品种—金卡罗莱纳在南部种植园出现。研究表明,它的起源可能来自非
洲加纳品种的基因之一。后来该品种成为卡罗莱纳州低地的普遍食物,最终扩展到美国东南地区等。这反映
了( )
A.独立战争奠定美国发展基础 B.黑奴贸易致种植园经济出现
C.物种引人改变当地饮食习惯 D.物种交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5.下图为2017年中国与世界三大谷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对比图。这表明( )
A.世界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B.中国的三大谷物完全实现了自给
C.世界农业种植结构趋同 D.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较充分保障
6.敦煌地区的石窟壁画中有大大小小的农作图70余幅,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莫高窟盛唐第445窟中的曲辕犁(图)。它作为当时最先进的耕犁犹如昙花一现,只在壁画中出现了一次。此壁画( )
A.能证明曲辕犁传到敦煌地区并且得到广泛使用 B.说明曲辕犁的使用可能受当地生产条件的制约
C.不能说明唐代敦煌地区已在生产中使用曲辕犁 D.不能说明唐代敦煌地区农业生产技术上的进步
7.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祸或为防御少数民族贵族的侵扰,中原地区世家豪强常召集其宗族乡党,择一便于守御之地,屯聚为坞堡。有些坞主控制着大量土地,聚集了数百、数千家人户坞民为其劳作。这一组织
( )
A.强化了庄园经济自给自足色彩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便利了国家的赋役征发
8.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带领570名旅游者从英国莱斯特到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成为世界近代商业性旅游服务的开端。这表明当时( )
A.交通变迁推动新兴产业出现 B.乘坐火车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C.远途旅行成为西方消费时尚 D.运输业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9.1867年,英国政府颁布《工厂法扩充法案》,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接受10小时教育,如违反规定,父母和雇主会被处以罚金。此外,还对工作时间、童工年龄、机械操作等进行了一系列规定。这一法案的颁布
( )
A.确保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旨在改变童工的悲惨处境
C.解决了英国的阶级矛盾 D.适应了机器化生产的需求
第1页 共8页 ◎ 第2页 共8页
10.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据此推知,增长更为突出的乙国和丙国分别是(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钢产量(单位:千吨)煤产量(单位:百万吨)
项目 |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 | 钢产量(单位:千吨) | 煤产量(单位:百万吨) | |||
1871年 | 1891 年 | 1871年 | 1891 年 | 1871年 | 1891 年 | |
甲 | 860 | 1897 | 80 | 740 | 13.259 | 26.025 |
乙 | 1665 | 9203 | 69 | 4277 | 29.5 | 14.09 |
丙 | 1564 | 4641 | 521 | 2352 | 37.9 | 94.2 |
丁 | 6600 | 7499 | 600 | 3200 | 127 | 186 |
A.英国、德国 B.英国、法国 C.美国、德国 D.美国、法国
11.《战国策》记载,魏将与秦攻韩,无忌谓魏王曰:“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 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国。”这反映出当时( )
A.形成统一市场 B.关税收入可观 C.赋税徭役沉重 D.韩魏国力强大
12.1908年汉口三怡钱庄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欠下汇丰等外资银行200余万两白银。1909年在湖广总督及汉口商会担保下,汇丰银行与债务方及担保方签署了50万两白银借款合同。经多方努力,三怡钱庄逐渐走
出困境。据此可知,当时( )
A.新商业经营模式作用突出 B.传统金融机构被银行取代
C.列强垄断了中国金融市场 D.中国的经济转型步履维艰
13.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由管理市场的“质人”,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券。据此可知西周( )
A.形成契约精神 B.规范商业行为 C.履践重农抑商 D.出现货币经济
14.1857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破产企业多达4900家,损失资本达3亿美元之多。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英国,大量银行和企业经不住危机的冲击而纷纷破产。接着,危机又蔓延到德国、俄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北
欧国家。该危机具有“世界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市场逐步形成 B.美国经济实力最强 C.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D.欧美之间关系密切
15.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到2021年12月,亚投行已有105个成员,是世界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该机构成立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B.推动了亚洲经济增长社会发展
C.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D.加强了世界对于人民币的认同
16.1846年,由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
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这些史实说明( )
A.科技进步带来城市类型多样 B.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
C.慈善事业推动城市功能完善 D.文教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17.下表内容是古籍中对先秦城市规划的记述,所反映的城市规划理念是( )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杜,面朝后市”。 | 《周礼·考工记》 |
“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 | 《左传·隐公元年》 |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 | 《管子·承马》 |
①彰显统治者的权威 ②与经济制度相适应 ③人与自然互相适应 ④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18.1868年,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有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B.汽车的发明应用使城市交通环境更为复杂
C.工业革命为信号灯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D.适应议会地位较大提高和人民参政的形势
19.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经常面临干旱、洪涝、降雪等多元且频发的灾害,治理中总结出“排蓄一体,以蓄为主”的治理目标,并创建出以井、窖等非生态型为主的设施,区别于南方“排蓄一体,
以排为主”和以水系、基塘等生态型为主的治理模式。这说明( )
A.村落建设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南方
C.自然环境决定村落形成发展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0.明初,徽商程维宗开始在屯溪镇经营商业,并吸引了大量徽商,此后屯溪逐渐成为皖南巨镇,也成为古徽州及周边地区最人的茶叶集散中心。徽商还在当地修建了人量的桥梁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了商业经营条件和人居环境。这表明当时( )
A.商人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B.地区之间经济分工明显
C.商业活动推动集镇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第3页 共8页 ◎ 第4页 共8页
21.隋朝运河开凿始于隋文帝,隋炀帝即位后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图1)。元代大运河北起大都,南达杭州,从北往南共分为七大段(图2)。两条大运河的开凿均( )
图1 隋朝大运河路线图 图2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A.以满足帝王享乐为目的 B.导致了王朝的迅速灭亡
C.以东都洛阳为交通核心 D.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22.元朝在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约1500处。这些陆站、水站为公差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有时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元朝政府这一举措旨在( )
A.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B.构建全国交通运输网络
C.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D.完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23.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沿岸城市因漕运而兴。这些以工商业者为主体居民的城市中不仅有府学(或州学、县学)、书院,甚至还新建了不少文庙、贡院和藏书阁。据此可知,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 )
A.加快了儒家学说的普及 B.助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改变了地方政区的设置 D.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
24.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上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后,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建设州际高速公路。经过40多年,美国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千米的州际
高速公路系统。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原因是( )
A.国内市场的需要 B.联邦政府的支持 C.加强国防的需要 D.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5.2012年4月,雅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从雅安到西昌的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大大缩短到3小时,西昌旅游收入增加了124亿元,多个国内外知名康养企业落户西昌,建成了各类物流中心,对凉山农特产品资
源“走出去”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了交通的进步( )
A.促进了贸易网络的建立 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带动了地区和域市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6.天花病毒喜热厌寒,而满洲统治者向居塞外,气候寒冷,故未入关前,满洲人极少患天花。17世纪末天
花肆虐,满洲人入关后,“满人不出疹,自入长安,多出疹而殆”,为此,清政府采取了“避痘”“祈神”“种寂”“惊 疗”“吸疗”“闷疗”等举措。以下情形不太可能出现的是( )
A.民间出痘者,驱逐域外四十里 B.治痘医生及有关医书大量出现
C.设置了处理天花的人员与机构 D.广泛建立西医医院和西医院校
27.19世纪,英国议会相继出台《1848年卫生法》《1855年疾病预防法》《1858年医疗法》《1875年公共 卫生法》,并对居民供水、污物处理、医院管理、地方防疫等方面做出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 )
A.有效推动防疫体系的建立 B.促进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
C.体现政府重视疫病的研究 D.控制了疫情的爆发和扩散
28.1835年美国传教士伯驾在广州建立一所眼科医院,为患者免费治疗,第一年就诊治病人达2000多人次,使大量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截至1905年,中国已有教会医院166所,遍及20多个省区。教会医院的建立( )
A.使国人完全接受了西医 B.表明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事业
C.不断冲击中国传统医学 D.促进了近代中国医学的发展
29.民国初年,上海极具影响力的报刊《申报》的每一个版面上都有西医药广告:1922年,该报西医药广告在数量和面积上占广告总数的34.9%,居各类广告之首。这反映出( )
A.西医在上海真正立足 B.西方文化侵略的深入
C.民众对西医普遍接受 D.西医在上海逐渐流行
30.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现在1000万人患疫(血吸虫病),1万万人受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日之华佗们在前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第四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全面跃进,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口号,各疫区把冬季开荒、
兴修水利与灭螺运动结合起来,掀起了群众性的防治运动。由此可见,当时医疗卫生工作( )
A.得益于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 B.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C.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D.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II卷(非选择题 40分)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 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
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交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 被运往美洲。
第5页 共8页 ◎ 第6页 共8页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
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任写两点即可),并分别概 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10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是依靠步行、高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约为不到4km的集中布局平 面内……沿交通干线出现了许多驿站……驿运站、驿铺非常整密,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 大大便利了商旅……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a城市作为地域性的中心具备防御功能,城内 重兵把守,城市扼守在交通要道上;b.由于当时的交通工具较为落后,过境交通有利于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所,从而使沿交通干线古代城市形成“串联”型
分布。 ——摘编自张洪恩、黎克继《浅析中国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大量的移民不断地从各地涌入,传统城市交通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许多城市都开始有意识地实施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工 程,为新式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电车、公共汽车在许多城市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逐步
进入新式公共交通时代,电车的出现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改变了传统城
市的空间模式。 ——摘编自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 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
资转变为银行资方式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 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等《缓解 制约 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交通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8分)
33. 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历来颇受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美传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严重。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取得的
突出成就有预防天花的种牛痘技术的推广、对眼病的防治、对鼠疫等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从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 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 从总体上说,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有所发展。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
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殇》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 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走的是以预
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道路,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
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暴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 纪,我国新医疗体系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