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东三中2022-2023学年度(上)阶段考试一 高二语文试题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摘编自《文艺生活·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材料二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自己的长辈要尊重,对兄弟姐妹要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人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
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
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互利
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一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过。对于今天也如此,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
(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B.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C.材料二认为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精神心灵自由,逍遥自在。
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
1.B 解析 A项,“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错,原文的表述是“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选项说法太过绝对。C项,“不能有任何作为”错,庄子的超然是指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不是指行动。D项,“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错,是与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
B.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大概就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D. 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告诉我们,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2.A 解析 A项,“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错。原文的表述是“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并没有提及以哪个流派为主,选项无中生有。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
B.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过。
C.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炼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
D.佛家思想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
3.D 解析 首先要明确材料一的第一个分论点,结合“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分析可知,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D项,“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支撑的是材料一的第二个分论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4.①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证,从两个方面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②论证中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③论证语言简练、准确,用词鲜明、生动。(答出两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飞翔的故事(三)
李浩[注]
她没有父亲,她的父亲早早地在战争中死去。在她四岁那年她的母亲也殒命于狼群。这个年幼的孩子,竟然提着一根折断的树枝追打一只受伤的老狼,“打死它!打死它!”当她满身血污、气息奄奄地被炎帝从地上抱起的时候,手还在努力地伸着,眼睛里满是愤怒。
她成为了部族之王炎的女儿,住进王庭,同时获得了一个新名字,精卫。
多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用过餐后,精卫决定去海边。喝鱼羹汤的时候她记起梦里的情景:巨浪和波涛翻滚着向她压下来,雪白的浪花骤然地变成了狼牙。“我倒要看看,海浪里面是不是真的藏着可恨的狼!”女仆试图阻拦,毕竟,到海边要走三天,而且炎帝曾反复嘱咐过他们一定要看护好精卫,别让她磕着碰着……精卫拉下脸:“我又不是笼子里的鸟!你们谁也不用告诉!我们现在上路,马上!”
精卫的脾气不好,想想吧,从那么小就经历那么多的变故……没有谁敢忤逆她,她要是发起火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忙乱之后,他们出发了。
他们来到了海上。海风吹拂,海浪汹涌,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翻涌,如同被打成了碎片的布。“走,我们靠近些!”女仆阻拦:小公主啊,可不能啊,你看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浪……
“让开!”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去,海风忽然变小,海浪也安静了许多。精卫踩在沙子上。翻滚的乌云在她头上聚集。精卫朝着远处的一大团海浪跑过去。“小公主,别,不要!”女仆在岸边呼喊。“你们不用管!”
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平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叫声尖锐,它们跳着奇怪的舞蹈。“小公主,不要再往里面走啦!太危险啦!”侍卫长冲着精卫的背影大喊。“不用你们管!”
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海鸥们、海燕们像离弦的箭,它们插入到云层然后急速地坠落,即使离得那么远,女仆和侍卫们也能听得见这些水鸟骨头碎裂的声音。“求求你啦,小公主,千万不要向里面再走啦!海龙王已经退了三次,他绝不可能再退啦!”
“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最纵容的女儿!哼,在梦里,我看到在海浪的里面竟然藏着狼牙!你们说,他是不是觉得我软弱可欺?难道,他不知道我最最痛恨的就是狼吗?”
精卫昂着头,一步一步,朝着迎面的巨浪走过去。
……得到消息的炎帝急忙赶往海边。他见到的是女儿精卫的靴子、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以及冲至沙滩上的狼牙项链。傍晚时分。炎帝命人向龙王献祭。深夜,炎帝的营帐里多了一个赤发赤须的人,那个人自称是龙王,此处的海神。
他告诉炎帝,他可以归还炎帝这个女儿。他说,当海水淹没了精卫,他赶在死神到来之前取了她的魂魄留在了水中,保护了她。“但我怕把她还给你之后她依然不依不饶,那样我的龙宫就会永无宁日。”炎帝向龙王致歉,说自己平日里实在繁忙而很少关心和关注这个孩子,让她有些娇惯任性,不合群。无论她做了什么做错了多少,他这个名义上的父亲都应当有更多的承担。“您放心,我来劝她不许与您为敌。”“好吧,”龙王点头,“如果你能劝得住她,我会在明天把她完整地还给你。如果你劝不住,我只能……”龙王没有再说下去,而是朝着炎帝挥了挥手。
“父亲!”红着眼珠的精卫出现在炎帝面前,“马上去调您的兵马!龙王实在欺人,我们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
“孩子,你不能这样……”
“父亲,难道连你也不肯帮我吗?就任凭他这样欺侮你的女儿?”“孩子,不是,你先听我说……”
“父亲!如果你不肯帮我,我为什么要听?难道,你宁可相信他也不肯体谅我?我知道,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
炎帝和精卫不断地争执,越争执,炎帝就越感到愧疚。“孩子啊,这些年,我收养了你却没把你带在身边,没能好好地教你,我……”“父亲,我感激你,一直都是。如果你真的想多为我做点什么的话,那就发兵,我一定要报仇,要掀掉他的龙鳞!你知道,这些天他把我关在了什么地方!”
“孩子,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你……”
“我不需要这样的保护!”精卫的眼睛变得赤红,“我不会放过水里面的任何一种活着的生物!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精卫忽然扭过头去,“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
——你都看见了吧。赤发赤须的那个人重新出现在营帐里。我想,我们都没有办法让她改变秉性,她的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
第二日早晨,炎帝从悠长悲伤的梦中醒来,他发现,营帐的烛台上多了一颗亮晶晶的、樱桃大小的珠子。它有些软,拿在手上不得不小心翼翼。炎帝叫来侍卫,把他带到存放精卫尸体的营帐中。精卫的脸上依然是那副怒容,只是比平日里苍白得多。炎帝按照昨夜梦见的那样,掰开精卫紧紧闭着的嘴、生硬咬着的牙,将那枚珠子放进她口中。
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
(选自李浩《飞翔的故事集》,有删改)
[注]李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在传统故事和技法之外常以想象力赋予生命的更大空间,在奇诡的转折中,诠释了超越固有印象的写作可能性。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精卫从小无父无母,特别是四岁时母亲葬身狼群,这一悲剧使她对狼充满仇恨,从而引发了这个复仇的故事。
B.炎帝十分爱护精卫这个养女,平时极尽呵护,即便精卫不听劝阻,他也自责内疚,认为自己对女儿照顾不周。
C.文中多用对比,如精卫的弱小与对老狼的愤怒、精卫的进逼和海浪的退让、精卫的坚持己见和炎帝的耐心劝说。
D.“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从这里可见精卫的义无反顾。
5.【参考答案】D.
【解析】人物形象分析考査。这句话表现了精卫不通情理、自以为是、蛮横固执的性格。
6.关于文中精卫逼退海浪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海浪一再后退,乌云、海鸥与海燕的反复出现暗示潜在危险在不断地积聚增大。
B.面对女仆、侍卫们的呼喊,精卫说“我不是笼中的鸟”,张扬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题。
C.精卫三次逼退海浪,实际是海龙王在一再退让,这为后文海龙王保护精卫埋下了伏笔。
D.“海浪里的狼牙”这个意象在文中一再出现,既串联了文章,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6.【参考答案】B.
【解析】情节、主旨、手法分析考查。精卫说的“我不是笼中的鸟”表现了她的个性,但这句话不能展现文章的主题。
7.小说以精卫化鸟作为结尾,删除了《山海经》中精卫鸟衔石填海部分。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7.[参考答案】①主题更加集中。精卫化鸟的细节突出了精卫娇纵任性、蛮横偏执的个性,给人成长的思考,而“衔石填海”部分表现了精卫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执着精神。
②形象更加鲜明。结尾展现“鲜血一样颜色”,“尖叫着”“急速地飞了出去”等细节,突出了她的一心复仇的执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剧性色彩。
③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艺术效果上来说,故事定格在精卫化鸟急速飞出的画面,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解析】运用比较法,从情节、人物、主旨和艺术效果等方面思考。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9小题,26分)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②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④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7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8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
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B.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
C.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哀痛,怜悯)
D.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突然、忽然) 请事斯语矣(听从)
8.C 解析:A.敏:勤勉;B.忍:狠心对待;D.事:实践,从事
9.下列选项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B.知者不惑 若火之始然
C.曰余食赘行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其脆易泮 客得之,以说吴王
9.A 解析:A.内-纳;B.知-智,然-燃;C.行-形,累-蔂;D.泮-判,说-悦。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人而不仁,如礼何 静而后能安
B.质胜文则野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见贤思齐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欲治其国者 谓其君不能者
10.D 解析:D项都是代词,他的。A.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B.连词,表顺承/动词,表判断;C.语气词/兼词,于此。
11.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B.治之于未乱
C.仁以为己任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11.B 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判断句;C.宾语前置句;D.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B.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C.大学之道 D.小人喻于利
12.D 解析:A.古义:一字,今义:一句话;B.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C.古义:大人之学,以修养自身、治国安邦为主要学习内容。今义:高等教育;D.古今同义,品德卑鄙的人。
13. 下列对文段7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B.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C.这一章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人性本是善良的。
D.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13.C。“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对文本理解有误。
1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尊称为“圣人”,其后继者孟子被尊称为“亚圣”。《论语》共二十篇,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编辑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
B.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轨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
C.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表达常有突破俗见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
D.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为儒客推崇,历代儒客尊孔子为“先师”。
14.A 解析:《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孔子并未参与。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
(2)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3分)
(3)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
16.材料7孟子在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后是如何展开分析论证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运用了层进式的手法来论证中心论点。(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水忍人之心”,这种“ 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羞恶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推理层层推进,理性极强。)
2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
(答出第一点1分,第二点答出两种论证方法即可得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7.对上词解读不正确的项是( )
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B.“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C.“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
D.下片记述梦境,表达 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浓墨重彩,抒写出对亡妻的情意缠绵, 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
17、答案:D (浓墨重彩错)
18. 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8、 手法:虚实结合、白描手法、以景结情、对写法等。
虚实结合: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是写虚。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
对写(借人映己)。“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运用对写手法,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以景结情。 在明月的夜晚,长着矮松树的山冈上,有作者思念的妻子。用明月、短松冈来传达、暗示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白描手法。“尘满面,鬓如霜。”两句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自己的容貌特征。“小轩窗,正梳妆”写梦中所见,凝聚着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恋。
(指出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1分,分析表达效果1分。答出两种手法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 , ”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四章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此时没有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4)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5)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新疆棉区有 ① 的自然条件,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棉花种植属灌溉棉;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产棉量约占我国棉产量的50%。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新疆棉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概率发生较轻,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以前,每年九、十月间,新疆就形成了百万“采棉大军”赴疆采棉的壮观景况。现在,随着新疆棉花生产实现高度机械化,就不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了。所谓“强迫劳动”的说法纯属 ② ,洁白无瑕的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势力抹黑,那些污蔑的谎言终将 ③ 。
新疆棉,是新疆大地的云朵,她以超强的柔软温暖了我们的衣衫,她以纯白的棉浪绽放了农民的笑脸,她以无垠的辽阔打开了中国向西的门户。新疆棉,亚克西!新疆棉,中国心!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答案】①得天独厚 ②子虚乌有(无中生有、无稽之谈) ③不攻自破
【解析】第一空,结合“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可知,新疆就种植棉花来说自然条件优越,可填表示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的“得天独厚”。第二空,语境指“强迫劳动”是绝对没有的事,相关成语有“子虚乌有”“无中生有”“无稽之谈”等。第三空,语境指谎言不需要多加理会,它终将被现实证明是谎言,可填“不攻自破”。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A.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概率较轻,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B.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概率发生较底,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C.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D.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21.D 【解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概率发生较轻”搭配不当,改为“概率发生较低”;“病虫害概率发生较低”语序不当,改为“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22.“新疆棉,是新疆大地的云朵”是比喻句,将“新疆棉”比成“云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疆棉的洁白与柔软。“她以……她以……她以……”是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语言气势;叙述了新疆棉品质优良、带来富裕、促进对外贸易三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对新疆棉的赞美之情。(分析比喻2分,分析排比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① 。战国文章,普遍多借寓言、故事来说理,但仅仅作为譬喻的材料,证明文章的观点。( )与此相关,在表现手法上,许多篇章,如《逍遥游》《人间世》《德充符》《秋水》,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连缀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入在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而且,作者的想象奇特而丰富,古今人物、骷髅幽魂、草虫树石、大鹏小雀,无奇不有,千汇万状,出人意表,迷离荒诞,使文章充满了诡奇多变的色彩。
《庄子》的文章结构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②
,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极有表现力和独创性。后代文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有很多,较为著名的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③
。
2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理论意识来说,《庄子》不仅如此。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
B.《庄子》不仅如此。从理论意识来说,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
C.《庄子》不仅如此。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从理论意识来说,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
D.从理论意识来说,《庄子》不仅如此。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
2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3.B 解析 括号前面说战国文章多借寓言、故事来说理,但仅仅作为譬喻的材料,证明文章的观点,说明他们并未上升到理论意识,而后文讲到《庄子》用思想贯穿文章,“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这应当属于上升到了理论意识。因此衔接的首句应用“《庄子》不仅如此”,排除A、D两项。此处转折到关于《庄子》的理论意识上来,因此后面应当接“从理论意识来说”,然后再具体阐述其内容,排除C项。
24.①是《庄子》的一大特色 ②句式也富于变化 ③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四、写作 (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才者,德之资(辅助)也:德者,才之帅(统帅)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译文: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
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以至于产生腐败堕落的有很多)!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司马光《资治通鉴》
以上的材料给了你哪些启示,你对德与才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辨和权衡?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首先,应明确“德” “才”的内涵外延。“德”即道德,可细化为“勤奋上进、自强不息、勇敢顽强、轻财重义、尊老爱幼、爱家卫国”等传统美德, “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互谅互让”等社会公德,以及各行各业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才”即才能、才华,包括“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有学能致用、用则见效、于事有益的“正才”,也有学不能用、用也不及正理、于正事无补的所谓“歪才”。
其次,要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资,是辅助的意思,帅,是统领的意思,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把人的道德看成是第一位的,当然也希望多出现有才之人。所以我们的一般认识是:有才能会令人羡慕,有道德会让人尊敬,德才兼备则会使人崇拜。
再者,应将二者关系认识得尽可能全面。德是做人的根本,才是立身的依托;德是成事的基础,才是成事的保证:德才兼备就是人才,有德无才尚为好人,有才无德便是小人,无德无才谓之庸人或无赖。
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审题要“三清”: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
自古至今,历朝历代贤明的治国者大多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周公力主“惟听用德”,孔子强调“为政以德”,史学家司马光则提出“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故育人、用人之道在辨识,才不等于德,德不足而才有余,为祸尤烈。
人才培养一定是立德树人相统一的过程。人无德不立,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青年成才要自觉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做到明大德、晓大义、通大智。
只有当德行和才干相辅相成时,一个人才会走得更高更远。好的德行足可以聚人成事,也可以补能力之稍逊,反之,能力永难补德行上的亏陷。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屹立于不倒。
具体写作时,可由概述材料提出论点,然后从以下三方面论述:有德无才,成仁而不全人也:有才无德,枉为人也:德才兼备,为人之大成者。写作时既可以大量引用名言来论证,也适合举例或者正反对比论证。
【立意】
(1)以德之水,育才之花 (2)德才偕行,方为王道
(3)德与才相辅相成 (4)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范文】
德才兼备,方为人才
翻开历史重的书页,晕染一点浓酽的墨。细听历史跫音,先贤对于人才的睿语仍回响在耳畔。面对衡量人才的标准,曹操与魏征之观点大相径庭。或曰才更重要,或曰德为根基。然而,千余年后的今天,余以为,唯德才兼备,方为人才。
德,才之基也。奠德,方可发。
“欲载岳岳千仞之气概,必先具谡谡松风之德操。”正如陶行知所言,人的德行,是人能扎根于社会的根基。没有德行的才能,宛如风中残烛,无基危楼,不必等风雨袭来,总是要空自委落成尘的,天才化学家哈伯,不乏才华成就,用空气合成了氨。可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制造出了各种毒气用于战争,造成百万人死亡,被后人咒骂为恶魔。究其根源,终是其德行未成。德行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引领我们通向光明。没有它,我们只能在黑夜中盲目奔波,走再远,终是徒劳。所以,有了德行的奠基,我们才能迈步前行
才,德之缀也。积才,以致远。
巴尔扎克曾说:“聪明才智是拨动社会的杠杆。”诚如此言,若一个人空有德行却是樗栎庸才,那么他终归只能原地踏步,空空望着彼岸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才能是我们有了德行奠基后前行的动力,只有有了足够的才能,我们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历程熠熠生辉。丹青卷上留墨痕,回首历史见才能之著。屈原以自己无与伦比的才华,投入亘古诗篇的绵延处,方得以棒出《离骚》的每一笔韵味;历史笔触刻当下,留心现在看才能之效。天眼昭昭,是南仁东以绝世之才能破晓寰宇万象,成就浩渺深处的那道紫电青霜。他们都在德的铺垫下,借助才能,走到了人生的新高度,书写了一段段传奇。因此,有了才能,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德才兼备,方为贤能。
信步历史甬道,五千年沧桑尽回首。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似海面上一叶叶扁舟。我们以德行扬帆,以才能为浆,“中流击水”,踔厉奋发,才能在这个时代 行稳致远。“奔波中心灰意淡,路上纷扰波折再一弯。”这个世界固然处处遍布坎坷,但是我们依旧可以用德行和才能强化自己,擘画人生蓝图,成为新时代的真正贤能。便似那星辰开道,纵然荆天棘地,我们不枉此行。
心如逆旅,一苇以航。我们拨回思绪万千,聚焦于这个“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的时代,我们才能理解只有德才兼备,才叫贤能。我们的视野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呈现丰我们面前的不仅有朝暾夕月,落崖惊风,还有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未来。
双翼才能翔天宇
有才能的人是令人羡慕的,具道德的人是让人尊敬的,德才兼备者绝对是使人崇拜的。
才,很重要。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方能维持生活,一个集体要有“业务骨干”才会发展,一个国家要有科技精英才能保证领先。有时它就是你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基础,真才实学几乎可使你走遍天下,畅通无阻。古有唯才是举,今有择优录取,也正是看中了才能。
德,更重要。现代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丁格之所以脱颖而出,并不是因为他的才智有多高,而是他的道德素质符合现代企业文化的要求。
有德而无才者虽不能造福一方,但总能行走于世;有才而无德者,必为人之祸患,小则破坏邻里,大则贻害四方。古有秦桧、和绅,今有盛光祖、傅政华,若论才,虽非才高八斗,却足经纶满腹。然而,或鱼肉百姓,坐享清福,或以谗言陷忠,丧尽天良,最终祸害四方,殃及民众,自身亦遗臭万年。原因何在?答曰:“少德。”
因此,作家刘镛说:“坏事都是聪明人干的,笨人做不出最坏的事来。”是否可以引申来说:做坏事的聪明人都无德,笨人无德也做不出坏事。当今微软副总裁李开复也曾有言:“宁选才差德高之人,不取才优无德之辈。”
那么,德与才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就如同一只鸟的双翼,缺少哪一只都无法畅游于天宇。
西周贤相周公旦,践阼摄政,春秋战国犹有声;三国武圣关云长,隔帘待嫂,千里单行美其名;大宋忠臣岳鹏举,精忠报国,华夏千年显其威……贤者,德才的统一体。
没有才的“德”是令人遗憾的——如同美玉上刺眼的瑕斑,翱翔长空的雄鹰折了一只羽翼,丽质的女子瞎了一只眼睛;没有德的“才”是令人痛心的——如同苍松腐了根,宏伟的宫殿碱了基,生命之泉污了源。前者,有效力之心却难有行动之果;后者纵使才高八斗,但污染的土壤里开不出鲜艳的花朵。
故而余秋雨说:“文化知识不等于文化素质,文化技能更不等于文化人格。离开了关爱人类的基座,文化人便是无可无不可的一群,哪怕他们浑身书卷气,满头博士衔。”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有德有才,谓之贤达;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无德无才,谓之平庸兼无赖。
鉴此,愿我们的双翼都健全。
[点评]本文拟题形象又精准切合题目内涵,开篇要言不烦,简洁明快,直接亮明观点。主体部分围绕“德”与“才”两个核心概念逐层推进,又辩证论述了二者的关系,逻辑思路既清晰又严谨。都说思想都要依附在语言的表达上,本文的语言老辣,流畅富有文采,事例丰富,引用精当。绝对是一篇优秀的高分考场作文。
[素材]
1、古人有云:“以德服人。”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的历史上,圣贤之人无不德行端正,其次才以才论之。《千字文》、《三字经》、《第子规》……无不体现着古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四书五经中也多涉及道德的培养,而这些古籍被古人奉为圣贤之书,足见道德的重要性已在先人心中根深蒂固了。
2、一个“德”字,卷起历史的风云涌动,掀起历史的惊涛骇浪,震撼着后人的心灵。无数前车之鉴,怎能不令我们对“德”与“才”有正确的权衡和认知?无德无才,虚度一生;无德有才,或平淡一生,亦或为祸他人;有德无才,虽无丰功伟绩,却也受人欢迎,安然一生;德才兼备,人中龙凤,前途不可限量。
3、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大国,以其“诚”“信”“礼”“义”“智”闻名于世,为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近代史上,虽然我们经历了数不清的沧桑屈辱,但如今,经济腾飞,国力增强,我们洗刷了曾经的耻辱,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然而,你是否意识到我们民族正面临着一个可怕的灾难——道德的缺失。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你是否想过,泱泱大国,何以昭德?
4、蔡京可谓是一代书法大家,但却不符“心正则字端”的名言。他用他的高超的笔法打动了当时的君主,凭借着赏赐的大权,先后串通了一群奸臣,称霸京师。豪宅占地几十里,每次扩建,都要强行拆掉上千的民房,他贪婪地忘记了为臣之道。江河日下的朝廷中,他不顾百姓饥苦,不管金人大举入侵,只有他的笔写下一卷卷的蔡氏书法,来讨得当朝者的欢心。
5、陆游生于豪门世家,但由于战乱,父亲带着他整日颠沛流离,其间他酷爱文学,也正是这点,让他知道了岳飞,他看书看得痴狂,便拿起剑开始习武,书中的岳武穆让他钦佩不已。当岳飞的死讯传来,陆游便像一位战士抄起武器一样,写下了这篇《满红红》,其间有谁能明晓他内心的伤痛。后来他极力想入仕为官,出关杀敌,不过年迈的他怎敌的了数万金兵,后来他便“拜赐头衔号放翁”,虽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远大抱负,却不得志。不过一颗赤子之心还是点燃了他的晚年,一篇篇佳作无一不在证明,他的一生融入了整个国家的兴衰,也正是伴着这坎坎坷坷,使他成为了文学不可磨灭的丰碑。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篇关于“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这8位2019年应届毕业的顶尖博士生,最高年薪201万,最低年薪89.6万。其中有两位出身寒门,一位来自乡村。这引得网友们纷纷留言。有人感叹说:“知识就是力量,值!”也有人说:“华为牛,正是因为它拥有了一群实力超群的牛人。”也有人说:“没伞的孩子啊,你当努力奔跑,真正的实力是你拼命的努力!”也有人质疑说:“博士能拿高薪,普通人就不能拿高薪吗?”
这些留言,也许会引发你对“真正的实力”进行深入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你的思考写成一篇文章,分享给网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3.【写作指导】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本作文是时评类材料作文,属任务驱动型。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通读材料,用关键词句法、以果溯因法、情感倾向法等把握材料中心内容和出题人的观点态度,确定出恰当的立意后才能更好地作文。
本材料要求“真正的实力”。联系“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这8位2019年顶尖博士生为什么能拿高薪?肯定是因为实力强,是否出身寒门不重要,只要自己足够努力,有扎实的知识,有超群的实力。华为什么是牛?因为员工都有超群的实力,所以成就了企业的实力。普通人能不能拿高薪?可以啊,只要足够努力,铸造出自己非凡的实力。考生思考“真正的实力”,可以思考是什么实力?软实力还是硬实力?可以思考谁的实力,是个人的?企业的?学校的?国家的?还可以思考用什么方式铸造实力,高远的理想?长期的积累?艰苦的奋斗?创新与超越?考生思考好以上问题便容易立意。
立意参考:拥有实力才能拥有世界;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实力是追逐梦想的翅膀;铸造实力,实现价值……
结构:
本次作文要求围绕“真正的实力”,考生要选择自己有所感悟的角度准确立意。如果写“拥真实力,获真成功”这个立意,考生开篇要简析材料,引出观点。然后以“拥有真正的实力,需要努力的态度”“ 拥有真正的实力,需要坚定地意志”“ 拥有真正的实力,需要拼搏的精神”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可以用贾玲、中国女排、马云、斯坦门茨在电击上划一根线收费1万美元等事例来论述,然后联系现实思考贸易战中的中国,特别是华为和中兴两家企业的对比。最后再次呼吁要铸就真实力,方能获得真成功!
范文:
实力与凭借
“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引发我们思考,这些顶尖博士生拿高薪,凭的是实力!什么成就了实力?凭借的是出类拔萃的学习、凭靠的是真正的知识!他们顶尖博士的身份就是明证!华为凭什么有很牛的实力?靠的是一群实力超群的牛人!
故实力需要凭借努力,获得学识、成为人才等,而这些凭借可以增强实力!
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高新,而严峻的现实却阻断了人们想要朝前飞跃的梦想。面对优胜劣汰的社会,如何让自己成为成功者?实力和凭借!
实现成功需要有所凭借,比如扎实的功底、比如良好的学识。
话剧《父亲》是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的名作,中国版由赵立新执导,金星在当中饰演一位与丈夫“较量”20年,最后为争夺女儿抚养权不择手段的妻子……面对世人的质疑,金星自信表示:“我敢跟任何女演员叫板。从舞台魅力、气场、肢体语言、票房号召力、流量、社会话题性等方面,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比我好的,而且中国女演员有几个比我外语好的,我会五门外语,所以我为什么敢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谈,因为我有实力储备”。你看,凭借她扎实的功底、良好的艺术素养,相当好的语言能力等,金星成就了自我实力!
实现成功需要有实力作证。
三国蜀相诸葛亮初出茅庐时,连刘备军中都有许多怀疑他的人,在曹操、孙权等人看来更是一个“山野莽夫”,甚至有人嘲笑刘备不会用人。而历史作证,诸葛亮后来的火烧新野、智取益州、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取荆州等计,以及蜀治安定后七擒孟或、六出岐山,乃至他死后军队全部安全撤退都使得他的成功成为历史长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实现成功需要有实力与凭借相得益彰。
上一届奥运会中,我国男子射击队中一员小将的成功就是这一点最好的证明。他在前几次射击中总比排位第一的选手少一环,积累下来到最后一次射击,总的总分排名第二,但几分的差距似乎使得他与金牌无缘了。当所有人都在准备安慰他下次还有机会时,奇迹发生了,那位“准冠军”在最后一次射击中脱靶,当即“准冠军”丢下汽步枪抱头痛哭起来。而我国的这位小选手以强劲的实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获得金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所以实力与凭借,二者是缺一不可的。空有实力而无所凭借,只能成为“光杆司令”,而只靠外物而没有真才实学,只是个“绣花枕头”,都无法成就大业。只有二者兼备,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并“得道多助”,成功才能在奋斗的路途中。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
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它对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3.写作指导 材料中孔子自述心志、孔子对颜回的称赞、周敦颐对“孔颜之乐”的重视以及“孔颜之乐”给予后世的启迪作用,是“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联想思考的基点,需要交流的不仅仅是对“孔颜之乐”的认识,还要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这个主题引发思考的方向有两个:其一,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其二,“孔颜之乐”对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之下,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就有道而正焉 B.策之不以其道
C.任重而道远 D.朝闻道,夕死可矣
13.D 解析:例句:道理 A.道德;B.方法、途径;C。道路、路程;D.道理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C.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D.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14.B。本题根据“也”“者”来判断。
阶段考试一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5 | 6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7 | 21 | 23 |
选项 | B | A | D | D | B | C | A | D | B | D | C | A | D | D | B |
1.B 解析 A项,“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错,原文的表述是“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选项说法太过绝对。C项,“不能有任何作为”错,庄子的超然是指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不是指行动。D项,“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错,是与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
2.A 解析 A项,“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错。原文的表述是“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并没有提及以哪个流派为主,选项无中生有。
3.D 解析 首先要明确材料一的第一个分论点,结合“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分析可知,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D项,“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支撑的是材料一的第二个分论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4.①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证,从两个方面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②论证中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③论证语言简练、准确,用词鲜明、生动。(答出两点即可)
5.【参考答案】D.
【解析】人物形象分析考査。这句话表现了精卫不通情理、自以为是、蛮横固执的性格。
6.【参考答案】B.
【解析】情节、主旨、手法分析考查。精卫说的“我不是笼中的鸟”表现了她的个性,但这句话不能展现文章的主题。
7.[参考答案】①主题更加集中。精卫化鸟的细节突出了精卫娇纵任性、蛮横偏执的个性,给人成长的思考,而“衔石填海”部分表现了精卫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执着精神。
②形象更加鲜明。结尾展现“鲜血一样颜色”,“尖叫着”“急速地飞了出去”等细节,突出了她的一心复仇的执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剧性色彩。
③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艺术效果上来说,故事定格在精卫化鸟急速飞出的画面,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解析】运用比较法,从情节、人物、主旨和艺术效果等方面思考。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8.C 解析:A.敏:勤勉;B.忍:狠心对待;D.事:实践,从事
9.A 解析:A.内-纳;B.知-智,然-燃;C.行-形,累-蔂;D.泮-判,说-悦。
10.D 解析:D项都是代词,他的。A.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B.连词,表顺承/动词,表判断;C.语气词/兼词,于此。
11.B 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判断句;C.宾语前置句;D.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12.D 解析:A.古义:一字,今义:一句话;B.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C.古义:大人之学,以修养自身、治国安邦为主要学习内容。今义:高等教育;D.古今同义,品德卑鄙的人。
13.C。“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对文本理解有误。
14.A 解析:《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孔子并未参与。
15.(1)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
(2)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3)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
16.1运用了层进式的手法来论证中心论点。(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水忍人之心”,这种“ 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羞恶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推理层层推进,理性极强。)
2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
(答出第一点1分,第二点答出两种论证方法即可得2分)17、 D (浓墨重彩错)
18、手法:虚实结合、白描手法、以景结情、对写法等。
虚实结合: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是写虚。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
对写(借人映己)。“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运用对写手法,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以景结情。 在明月的夜晚,长着矮松树的山冈上,有作者思念的妻子。用明月、短松冈来传达、暗示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白描手法。“尘满面,鬓如霜。”两句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自己的容貌特征。“小轩窗,正梳妆”写梦中所见,凝聚着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恋。
(指出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1分,分析表达效果1分。答出两种手法即可。)
19.(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4)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5)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0.【答案】①得天独厚 ②子虚乌有(无中生有、无稽之谈) ③不攻自破
【解析】第一空,结合“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可知,新疆就种植棉花来说自然条件优越,可填表示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的“得天独厚”。第二空,语境指“强迫劳动”是绝对没有的事,相关成语有“子虚乌有”“无中生有”“无稽之谈”等。第三空,语境指谎言不需要多加理会,它终将被现实证明是谎言,可填“不攻自破”。
21.D 【解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概率发生较轻”搭配不当,改为“概率发生较低”;“病虫害概率发生较低”语序不当,改为“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
22.“新疆棉,是新疆大地的云朵”是比喻句,将“新疆棉”比成“云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疆棉的洁白与柔软。“她以……她以……她以……”是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语言气势;叙述了新疆棉品质优良、带来富裕、促进对外贸易三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对新疆棉的赞美之情。(分析比喻2分,分析排比3分)。
23.B 解析 括号前面说战国文章多借寓言、故事来说理,但仅仅作为譬喻的材料,证明文章的观点,说明他们并未上升到理论意识,而后文讲到《庄子》用思想贯穿文章,“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这应当属于上升到了理论意识。因此衔接的首句应用“《庄子》不仅如此”,排除A、D两项。此处转折到关于《庄子》的理论意识上来,因此后面应当接“从理论意识来说”,然后再具体阐述其内容,排除C项。
24.①是《庄子》的一大特色 ②句式也富于变化 ③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25.【审题】
首先,应明确“德” “才”的内涵外延。“德”即道德,可细化为“勤奋上进、自强不息、勇敢顽强、轻财重义、尊老爱幼、爱家卫国”等传统美德, “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互谅互让”等社会公德,以及各行各业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才”即才能、才华,包括“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有学能致用、用则见效、于事有益的“正才”,也有学不能用、用也不及正理、于正事无补的所谓“歪才”。其次,要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资,是辅助的意思,帅,是统领的意思,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把人的道德看成是第一位的,当然也希望多出现有才之人。所以我们的一般认识是:有才能会令人羡慕,有道德会让人尊敬,德才兼备则会使人崇拜。再者,应将二者关系认识得尽可能全面。德是做人的根本,才是立身的依托;德是成事的基础,才是成事的保证:德才兼备就是人才,有德无才尚为好人,有才无德便是小人,无德无才谓之庸人或无赖。
具体写作时,可由概述材料提出论点,然后从以下三方面论述:有德无才,成仁而不全人也:有才无德,枉为人也:德才兼备,为人之大成者。写作时既可以大量引用名言来论证,也适合举例或者正反对比论证。
【立意】
(1)以德之水,育才之花 (2)德才偕行,方为王道
(3)德与才相辅相成 (4)德才兼备,以德为先